来源:毯叔盘钱
河南村镇银行这事儿,这两天闹得沸沸扬扬,应该没人不知道了吧。
简单来说,就是从2020年8月开始,全国各地有成千上万的储户,都购买了河南村镇银行的高利率存款产品。最初是通过网络营销平台销售的,后来被下架后,又通过村镇银行自有渠道比如小程序、短信等渠道继续销售。
一开始他们还能正常存取款,但后来银行说系统升级暂停了服务,再后来一些储户出现取款困难,直到现在,彻底 BaoLei 了。
这次事件一共波及多少储户,多少金额呢?
现在还没有官方消息,较新的数字是涉及40万储户,近400亿的钱。
在P2P被清退好几年后的今天,还能发生如此大规模的 BaoLei 事件,还是发生在被人们认为最“稳健”的银行身上,这真的是离了个大谱。
离谱的不止于此,还有后面被挖出的更多内幕。
河南村镇银行为什么会暴Lei呢?
从调查的初步结果来看,简单来说,就是银行高管股东等互相勾结,用符合银保监规定的流程手续,做了一套假的系统,跟第三方公司搞了个不入真账的平台。
说白了,就是用在大家眼中靠谱的银行做担保,用高利率存款产品做诱惑,把储户的钱不断吸引进来,然后转移到不受监管的账户。
在储户端看来,这些交易过程都有银行认证,有转账或者支付平台扣款记录,有存款协议,一切都没什么问题。但最后的结果就是,这些钱不翼而飞,根本没进过银行的系统。
再往深里挖,我发现这次涉及的4家村镇银行背后都有同一个股东——河南新财富集团,可这个集团早在在2022年2月10日就已经被注销了,实际控制人吕奕也早已经跑到国外。
这种犯罪方式,方法之大胆,手段之复杂,可以说前所未有,十分离谱了,也必须会成为中国金融业史册的一次标志性金融风险事故。
别着急,这后面还有更更离谱的。
事情爆发之后,全国各地储户开始集体维权,找到这些村镇银行后,他们却矢口否认,说这些钱没有进到银行的账,并不是真正的存款。
言外之意就是,这些事儿跟我没关系,我也不知情。
后来官方还发了一份调查通告,通告里也没讲问题的主体责任在银行,也没讲吸收的是存款。
很多储户因为担心,事情最后会被定性为“非法吸收公众资金”,一旦这么定性,就跟当年很多P2P案件一样,储户之前存款的行为不再收到保护,追回本金就非常困难了。
但其实,这些储户最初根本就不是奔着理财的高息来的,他们储蓄的前提是,这个产品在他们认为是靠谱和稳定的银行存款,他们压根就不认识其它公司,也压根不知道什么第三方协议。
而且,储户都是从绑定的本人一类银行卡帐户中直接将款打入这几家村镇银行中,流水也明确显示收款方为这些村镇银行,所有的信息都能证明储户存的是银行存款。
从银行方面讲,银行之前公开宣称过这是存款产品,储户也是在这些公开的信息承诺之下,才把钱存进去的。
本来明明白白100%是公众存款的行为,到现在要被定义为非吸、或者高息理财,这事儿就相当离谱了。
事情还没完,直到最近这两天,最最离谱的又来了。
很多从外地过来河南维权的储户,在当地做好了48小时核酸证明后,落地郑州,刚扫完码填写完资料,”绿码“就直接变成”红码“了。
甚至还有些储户,在老家还没出发,准备来河南解决问题,在家就直接变成了红码。
这些储户被赋红码,与新冠疫情根本毫不相关,仅仅因为他们是村镇银行事件的受害者。
然后昨天,官方出来回应了。回应得也很离谱。
郑州大数据管理局先是说,这种属于属于郑州疫情防控指挥部负责。
然后,郑州市二七区疫情防控指挥部这样回应:有关人员赋红码的情况,是由于他们在先前没有做好报备工作,只要报备过后,如有异常,所在社区会跟你进行联系,若没有联系,则说明你没有什么问题。
这两条回应,第一条明显属于甩锅,第二条完全就是乱打太极,说来说去就说储户没及时报备,回应了个寂寞。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我跟身边很多同行朋友交流,大家都一致觉得,河南村镇银行绝对是今年听到最离谱的事情,没有之一。
大家首要担心的事情,就是乱赋红码,尤其在现在疫情防控最严峻的时候,人一旦变成了红码,就意味着你不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能去公共场合,在外吃不了饭,住不了酒店,上路也过不了收费站。
以前大家都说征信黑名单厉害,这可比征信厉害多了。
本来健康码,是大家出于防疫需要,把自己的隐私权暂时让渡,如果以后红码被用于防疫以外的事情,谁还敢信红码?
而一旦这个事情被默许,红码就能被随时调用、随意乱赋,肯定会引发公众对防疫工作的不信任。
如果这一切变成真的,毁坏的可就不只是红码的公信力了。
这个口子绝对不能开。
但身为一个金融从业人士,除此之外,我还有另外一种担心。
大家都知道,这几年金融市场格外不太平,不断有各种理财出现Baolei,前有P2P,后有大额信托,这些都让很多普通民众对金融产品的合规性都打了个问号。
也正因为如此,哪怕利率低点,大家也要把钱存在国家控股的银行,图的就是一个稳健。
虽然说,银行的的保本产品现在也逐渐清零了,但至少银行有国家背书,是有兑换信誉在的,所以公众想的都是,就算不能保本,总也不至于“无”吧?
更何况这次出事的是银行存款,本就应该是“万无一失”的产品。
村镇银行们当然知道大家的想法,所以怎么办?
就通过相对高收益的包装,玩套壳子的游戏,先把储户们吸引过来,等真出事了再说。
但村镇银行的问题也有很多,套用范志毅那段经典语录说就是:
“村镇银行现在什么水平啊?就这么一些业务,他上哪儿给你兑换高收益?没这个能力,知道吗?”
这件事的发生,让普通民众彻底明白了所谓村镇银行们的套路,吃一堑长一智,以后谁还敢信村镇银行的产品?信用没了,用户的信任断了,以后小银行还会有生意吗?
更何况,这不仅仅是“存款变没”的问题,甚至会变成“安全变没”的问题。
如果你买的是国有大银行产品,出问题了,维权其实已经够难。
如果你买的是村镇银行,而且是异地村镇银行,维权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这些银行不像大银行,一旦出问题了,他们把大门一关,摊子一撤,你想维权压根都找不到人。
当然,你也可以去异地找政府告状,不过这出差费用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且你不能一个人战斗,你一个人去人家随随便便就把你打发了,必须得凑够一拨人才能有足够的影响力,这种难度就更大了。
所以说来说去,现在就是这种情况,就算你们是一群人,到了异地也会被直接被赋上红码,哪儿也去不了,人身都受限制,很多人白白跑一趟,还“被”自费隔离了十几天,不仅钱没要回来,还白白搭进去几千块钱,这上哪儿说理去?
很遗憾地说,这件事的蝴蝶效应远不止于此。
除了这次出事的几家村镇银行,这也必将会把更多类似的村镇银行、中小银行置身于信用危机当中。而这些村镇银行的失信行为,是在践踏整个中国银行业,甚至整个银行体系,金融体系多年积累的信用。
金融本身就是一个信用的游戏,如果失去信用,必定会衍生出更严重的问题。
虽然之前几年也发生过储户2.5亿存款不翼而飞,储户100万元存款变成1元这样的事件,但都是小概率事件,涉及的人数不多,而这次河南村镇银行涉事的储户之多,金额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也彻底暴露了银行内部管理的巨大漏洞。
本来中小银行的用户群就小,心有顾忌的用户以后肯定更倾向于选择大银行合作,没有了新客户的支撑,中小银行的体量只会越来越小,直到没有钱赚的那天,到时就只能接着BaoLei。
我身边就有很多朋友知道这件事后,心有余悸,赶紧把所有小银行的存款全部取出了。
这里不仅包括我的金融圈同业,还包括更多普通人。
身为一个金融民工,真的不希望这件事再离谱下去了,从国外案例看,很多危机都是从信用的崩塌开始的。而且这件事儿,从开始到现在已经好几个月了,不仅没等来一个好结果,乱赋红码又把金融信用的崩塌上升到了社会信用的崩塌上。
信用的崩塌比其他任何东西都传播得更快,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会迅速地从一个地方蔓延到另一个地方,而河南村镇银行这些事儿,就成了第一张牌,不仅丢了整个金融圈的脸,也让身处其中的从业者,以及更多的普通人,都会成为牺牲品。
当然,最后提醒一下各种普通的投资者,我们以后在理财中一定要更理智一点了。
总结起来就三点:不要买自己不了解的,尽量选正规大公司的,以及不要被虚假宣传所诱惑。
千万别在问题真正从天而降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根本没有Plan B。
责任编辑:李琳琳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