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慜 ○编辑 陈羽
绿色金融已成为商业银行必争之地。南京银行近日在年报中披露,截至2021年末,该行绿色金融表内贷款余额987.73亿元,较年初增长46.39%,远超平均贷款增速。
记者梳理上市银行年报发现,银行业绿色贷款增速较快——六家国有大行增速均超30%,中国银行绿色贷款增速高达57%;股份行也全力追赶,平安银行增速高达204.6%。此外,银行绿色金融业务创新亮点频出,绿色债券承销发行动力也有所增强。
由此可见,商业银行把握战略机遇积极布局,已将绿色金融提升到全新的高度。业内人士表示,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将创造出长期、巨量的资金需求,绿色金融发展还有较大空间,银行业应引导社会资本流向绿色转型的重点领域,以更高的效率支持经济社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绿色贷款增速可观
中国绿色信贷规模位列世界第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绿色贷款规模15.9万亿元,同比增长33%。主要投向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保护、基础设施绿化和绿色服务等行业,其中,具有碳减排效应的贷款占比67%。
2021年,六家国有大行绿色信贷余额总计8.68万亿元,在全部绿色贷款中占比55%,且增速均超30%。其中,中国银行绿色贷款增速最快,高达57%;工商银行绿色贷款规模最大,贷款余额24806.21亿元,增量创历史新高。
股份行中,兴业银行绿色贷款规模位列第一,绿色贷款余额4539.4亿元;平安银行增速高达204.6%,中信银行增速140.75%。
不过,绿色贷款占比仍有提升空间。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汪惠青认为,在“双碳”目标下,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将创造长期的、巨量的资金需求,我国绿色信贷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银行业应引导社会资本流向绿色转型重点领域,以更高的效率支持相关行业企业实现绿色发展。
绿债承销、发行两旺
绿色债券规模仅次于绿色信贷。截至2021年末,绿色债券发行量超过6000亿元,同比增长180%,余额达1.1万亿元。
东方金诚研报显示,近年来,绿债发行规模年均增速超过30%,银行是绿色金融债发行主力军。2021年,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共计发行636亿元,商业银行发行385亿元。
2021年7月《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正式实施,将绿色债券正式纳入考核范围,其评价结果也将纳入央行金融机构评级等政策和审慎管理工具。东方金诚认为,该项政策有望再次拉动绿色金融债的增长。
债券品种创新也为低碳转型提供了更多支持。例如交易商协会创新推出的碳中和债、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等品种,推动了银行间市场绿色债券的发行。其中,2021年碳中和债共发行199只,发行规模2531.02亿元,占绿债市场40%的比重。
绿色金融边界延展
除了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金融还能挖掘出多大的发展潜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绿色金融产品创新。
为激励公众践行低碳生活方式,围绕个人层面的尝试正在有序展开,已有多家银行通过不同方式尝试个人碳账户建设。据了解,碳账户支持客户将消费过程中产生的碳减排量换算为银行账户积分,并能换取一定权益,未来有望参与到碳减排交易市场。
绿色金融的边界有望进一步延伸。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ESG中心咨询课题研究负责人张芳认为,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科创金融之间相互融合发展,有助于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业经营主体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实现平稳有序增长,将为银行发展绿色金融业务带来更大的增长空间。
责任编辑:张文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