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时报
本报记者赵萌
“我来自陕西的一个小乡村,家里主要靠种西瓜为生。2011年,我大学毕业后来到北京邮政工作,成为了一名快递员。”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海淀区分公司清华大学邮政支局快递员康智告诉《金融时报》记者,他回想起刚来北京的那一天,想着就要在首都工作生活了,感觉像做梦一样。
与康智有着相似经历的新市民群体正在受到金融管理部门和金融机构的高度关注。3月上旬,银保监会、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针对新市民的金融需求,鼓励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因地制宜强化产品和服务创新,提高新市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性。
目前,不少金融机构已经开始行动起来,纷纷布局新市民金融服务。近日,邮储银行公布了该行新市民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广发银行则聚焦提升新市民金融素养,加强金融知识宣传教育;厦门国际银行最新推出的“新市民贷”受到当地新市民好评。
布局新市民综合金融服务
“在北京工作10年来,我已经累计投送邮件30多万件,无一差错。在收获诸多荣誉的同时,我也拥有了幸福的三口之家。现在,我期待着我的买房梦、购车梦能够早日实现。”康智对《金融时报》记者说。
现实中,新市民群体面临最多的金融服务需求主要集中在创业就业、买房买车、个人培训、子女教育等方面。然而,新市民群体却常常因为在城镇居住时间短且缺少有效抵押物而遭遇融资难题。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大型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网点多、资金成本低等优势,面向新市民群体推出额度和费率适中的产品,提高新市民服务的覆盖度和普惠性。中小金融机构则要发挥机构层级少、决策链条短、深耕本地等特点和优势,面向新市民群体推出更具针对性、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作为专项推出新市民金融服务方案的国有大型银行,邮储银行具有的零售资源禀赋优势突出。“我们的客户基础与新市民的重合度很高,与之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遍布城乡的网络资源,使我们具有为新市民客户提供复杂业务交易、开展面对面服务的专业场所。”邮储银行副行长邵智宝表示,此次第一时间布局新市民综合金融服务,既是该行普惠基因的优势所在,也是履行大行责任担当的体现。
聚焦满足就业创业融资需求
“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华夏大地掀起了一股体育热潮。那一年,我在北京通州区注册成立了中体盛世(北京)国际体育管理有限公司,开始了‘草根创业’的拼搏之路。”21年前从河北白洋淀只身来到北京打拼的张辛泽讲起自己的创业故事,感慨万千。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及“就业”一词多达30余次,并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强化了各方面重视就业、支持就业的导向。加强对新市民的就业支持,不仅对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具有重大意义,也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要举措。
“在新市民群体中,对就业创业融资需求大的主要集中在快递、安保、健身、出租车运营、批发零售等一些重点行业,由于缺乏房产之类的抵押物,他们更希望获得信用类贷款。”邮储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副总经理黄小东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邮储银行的新市民金融服务方案中,该行为新市民客户制定专属特色信贷产品和服务方案,提供小额贷款快速受理和审批通道。针对进城就业创业的新市民,优先为其申请再就业担保小额贷款。对于符合其他小额贷款准入条件的新市民客户,给予专属的利率优惠。
除此之外,邮储银行与当地劳动就业等部门合作,为新市民创办的小微企业提供创业担保贷款,积极引入政府担保基金担保或贴息机制,降低新市民融资成本等。
“在我们公司,近80%的员工是像我一样的新市民,我们期待银行在住房贷款、创业贷款、投资教育、生活消费方面为我们提供更多便捷服务和优惠政策。”张辛泽说。
针对“痛点”创新产品和服务
在采访中,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新市民群体多达3亿人左右,多数新市民金融服务需求尚未被完全满足,是一个充满机遇的蓝海市场。而对于中小银行来说,发挥自身优势聚焦新市民金融服务,是与大型银行形成错位竞争的一个好选择。
近日,厦门国际银行推出“新市民贷”专属产品,得到广大新市民群体好评。“为进一步保障新市民群体安居创业环境,我们推出了这款为新市民群体打造的专属消费信贷服务。”据厦门国际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新市民贷”是一款网上消费信贷产品,额度最高可达20万元。
实际上,新市民群体面临的融资难题与小微企业具有相似性。他们的信贷需求往往因为小额分散、信用风险较高等特点难以得到满足,为解决新市民群体贷款难题,厦门国际银行以金融科技破题,打造数智化风控模型,结合大数据对新市民的生活稳定性、资金需求真实性、还款能力等指标多维度审慎评估,以此确定信用水平,避免新市民因征信白户、就业时间短等无法获得授信支持。
此外,据了解,厦门国际银行后续还将在现有产品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持续升级信贷服务能力,为新市民创业、就业提供相配套的信贷产品。
近日,广发银行多措并举提升新市民金融素养、保障新市民消费者权益、优化新市民服务体验。一方面,通过主流新闻媒体与官方自媒体等多种渠道,刊发宣传教育文章,普及金融知识,针对新市民在消费方面的特点,引导公众理性消费、合理投资;另一方面,推动建立包含新市民在内的全行客户体验管理体系、客户评价监测体系及“痛点”消除机制,形成服务管理闭环,推动全行服务供给体系初步形成。
责任编辑:张文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