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渣打中国一则关于暂停接受信用卡申请的公告,引起市场关注。不少人纷纷猜测,作为较早入驻中国的大型外资行,渣打此番操作是否与信用卡强监管有关,抑或是外资行入驻中国的进退转型有了新动向?
其实,市场也不需要过度解读渣打中国的此番动作。渣打方面解释,待信用卡申请渠道优化完成后,该行将重启信用卡申请。但另一方面,也不能不看到,疫情对信用卡业务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疫情对消费需求构成抑制,也一定程度影响了部分消费者的还款能力,信用卡还款逾期、不良风险有所上升。近年来,监管部门也在积极规范信用卡业务发展,同时信用卡市场增量出现放缓。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也表示,出于风控考虑,银行发卡也偏向谨慎。
在监管趋严与疫情影响的双重压力下,银行机构对于一些成本收益不好平衡的业务也需要进行优化甚至取舍。在外资行层面,随着银行业竞争愈发激烈,同场竞技的中资银行有着土生土长的优势,信用卡业务面临的挑战自然不小,未来还是要回归产品设计初衷,规范发展。
“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科场”。自2018年放宽外资限制比例之后,外资行与中资行子公司的合作逐渐增多,但外资行逐步减少对中资行的持股也不乏案例。实际上,外资行历来在文化、制度层面普遍存在“水土不服”的境遇。因此,从决定进驻中国的那一刻起,外资银行就已把资本、人员架构等方面的高投入写进自己的账簿中。但是,说到底,进退、转型,都是一场资本逐利的博弈。面对中国的市场蓝海,外资银行需要思考如何抢滩,不仅是在本土化上做足功夫,更应找准行业发展方向、自身定位与优势,精准发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商业银行也会从重资产、重资本消耗的阶段向轻资产与轻资本消耗转型。未来,国内大资管、大零售、大投行业务等发展前景广阔,财富管理作为轻资产业务的典型代表,发展空间不言而喻,相应个性化、高质量的财富管理服务需求一并增长。在发展相对成熟的欧美市场中,外资行对于居民财富管理、绿色金融等领域的实操经验已然丰富,加之立足于境外业务资源优势,成为国内跨境业务的桥梁也能够让外资行发挥自身优势,更好地服务中国客户。
责任编辑:张文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