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廖林:发展绿色金融 提升服务“双碳”质效

《中国金融》|廖林:发展绿色金融 提升服务“双碳”质效
2022年02月17日 10:56 中国金融杂志

  作者|廖林‘中国工商银行行长’

  文章|《中国金融》2022年第4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必须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贡献力量。金融机构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分析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扎扎实实把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中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

  碳达峰碳中和塑造经济新图景

  气候变化是全球性非传统安全威胁,应对气候变化就是应对未来的风险挑战。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距离实现碳达峰目标已不足9年,从实现碳达峰到实现碳中和目标仅有30年左右,时间紧、任务重、困难大。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既不能通过牺牲产业竞争力、主动降低经济增速来实现,又要主动承担大国责任,弥合全球2℃温控目标的碳排放差距,还要统筹考虑碳达峰与碳中和,为达成远期目标做好准备。

  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成功应对风险挑战就是创造发展机遇。当前,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既有压力又有动力,不仅可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更将深刻影响全球发展格局、产业结构与生活方式,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铺就绿色发展蓝图。

  从供给端看,产业结构加速绿色转型。环境与气候成本内部化后,塑造出新的生产要素,改变了传统的产业格局和生产组织方式。一方面,绿色产业破茧而出、蓬勃发展,节能环保、清洁生产、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等领域展现出广阔发展空间;绿色乡村建设将带来林业碳汇、整村光伏、宜居庭院建设需求。另一方面,能源、钢铁、交通等高碳行业加快转型升级;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成本快速下降,为低碳转型创造有利条件;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推动数字化、智能化、共享化发展。

  从需求端看,绿色消费成为社会新风尚。随着低碳生活概念的宣传普及,消费者越来越关注自身消费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前期,我国已开展三批低碳省市试点,在绿色低碳生活、消费方式上,探索出一些成熟有效的经验做法。电动汽车、绿色建筑、绿色食品等消费品,以及绿色出行、绿色旅游、绿色物流等服务,共同形成覆盖老百姓“衣食住行用”的绿色产品体系。终端消费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推动线上线下一体化,搭建起越来越多的绿色消费场景,已深刻改变传统消费模式。

  从金融端看,绿色准则融入管理全过程。在传统股东价值以外,金融机构开始重视自身承担的社会责任,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治理体系之中,形成了与绿色金融业务相关的制度规定和战略规划,环境和社会因素成为评判企业价值和发展前景的重要标准。同时,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过程中,也充满着不确定性。金融的本质是经营风险,良好的绿色金融功能,需要捕获、量化和规避各类气候变化和绿色发展中产生的风险,并向社会传递风控信息,增强抗风险能力。

  金融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力量

  绿色金融是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绿色转型、助力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当前,我国绿色金融快速发展,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初步建立,绿色信贷、绿色债券规模已位居世界前列,在政策标准、金融工具、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在减污降碳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一,提供信贷支持。国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能源消耗尚未达峰,产业转型任重道远。金融主要从两个方面推动产业转型:一是支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壮大,二是帮助高碳排放产业提升效率、降低排放。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在支持实体经济绿色转型过程中取得了较好成绩。截至2021年末,全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已达15.9万亿元,同比增长33%,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同比增速21.7个百分点。

  工商银行持续加大对绿色产业的信贷支持,通过差异化信贷政策、专项规模、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绩效考核等工具,引导全行支持经济绿色低碳发展。同时,对传统高碳行业,工商银行大力支持企业技术升级、设备更新,持续退出落后产能,帮助企业低碳发展。工商银行绿色贷款增速持续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主要指标均处于市场领先地位。绿色贷款所支持项目可实现每年节约标准煤469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562万吨。

  第二,创新服务手段。为了解决绿色资金供给不足、手段单一等问题,金融业坚守服务实体经济初心,积极开展全方位金融创新。金融监管部门先后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等政策工具,将绿色债券和绿色贷款纳入中央银行贷款便利的合格抵押品范围,并在六省(区)九地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取得诸多具有推广价值的创新成果。金融机构稳健开展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形成了包括绿色股权、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在内的多层次绿色金融工具体系。

  工商银行高度重视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持续完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首批开展碳中和债、可持续发展挂钩债等绿色产品试点,发行了境内首期100亿元绿色金融债券,是我国作出碳达峰碳中和承诺以来,全国性商业银行境内发行的首只绿色金融债券。联合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在业内首家发布基于最新市场标准、可跟踪复制的“中债—工行绿色债券指数”,为境内外投资者了解、投资我国绿色债券市场提供便捷渠道与参照依据。积极对接全国碳市场建设,配套提供资金结算、顾问咨询、基于碳配额的投融资等金融服务。

  第三,推动安全降碳。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近年来,金融监管部门组织国内主要银行对火电、钢铁和水泥行业开展了气候风险压力测试,不断总结测试方法和工作经验。金融机构坚持有扶有控的信贷政策,稳妥有序退出“两高”领域和“僵尸企业”,把腾挪出来的金融资源更多地投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同时,大型金融机构还逐步强化信息报告和披露,六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均出具了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对ESG进行披露并增加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相关信息,报告绿色信贷的资金使用情况和投向。

  工商银行有效推进投融资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实行客户绿色分类,把企业技术、环保、能耗等指标嵌入信贷流程,严控“两高”项目贷款。在业内首创环境风险智能化管理系统,利用大数据手段及时掌握环保违规信息,对环境风险实施智能化管控,并将气候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控体系。创新开展ESG评级与环境压力测试研究,为全球环境风险量化提供了研究案例。定期发布绿色金融专题报告,向社会全面披露绿色金融组织管理、政策制度、投融资规模、节能减排成效、绿色运营等情况。

  第四,完善全球金融治理。我国绿色金融国际合作积极推进,跨境绿色金融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2021年,G20重启可持续金融研究小组并升级为工作组,并完成首个可持续金融框架性文件《G20可持续金融路线图》;中欧共同牵头完成《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绿色分类标准趋同并取得阶段性进展;“一带一路”绿色投融资政策不断完善,绿色投融资业务实践有力地支持了沿线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工商银行积极与全球金融机构沟通交流,在监管部门指导下,倡导成立了“一带一路”银行间常态化合作机制(BRBR),依托机制平台加强国际绿色金融交流合作和能力建设;加入了“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GIP)、联合国环境署金融倡议(UNEP FI)、联合国“负责任银行原则”(UN PRB),积极参与联合国全球可持续发展投资者(GISD)联盟等合作。2021年,工商银行在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会议上发出《气候友好银行北京倡议》,得到了国内外金融同业的积极响应。

  第五,健全金融标准。绿色标准是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的基础和核心。当前,全球绿色金融已经发展形成了覆盖信贷、债券等多渠道,主体、项目等多维度,全球、区域、国家等多层次的标准体系。金融监管部门大力推动我国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建设,绿色产业指导目录、绿色债券支持目录、绿色金融发展评价标准等一系列基础性标准建设取得持续性突破,成为全球范围内规范绿色金融业务发展的重要参考。

  工商银行作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长期以来积极参与国际、国内的绿色金融标准制定。早在2017年,工商银行就在人民银行领导下,依托中英财金对话框架,发挥中英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试点工作组中方牵头机构作用,与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UN PRI)共同推进试点金融机构开展气候与环境信息披露试点工作;与监管部门和相关金融机构共同编制《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人民银行已正式印发该标准。

  提升金融服务“双碳”目标质效的思考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面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转型,金融机构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决策部署,积极参与“双碳”目标实现路径的研究,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实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的适应性、竞争力和普惠性。

  提高绿色金融战略定位。发展绿色金融,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是金融业服务人民、造福社会、保护生态的应尽义务。金融机构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助力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防范环境与气候风险、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态的需求作为开展绿色金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认识绿色金融对实现“双碳”目标、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助力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意义,把“双碳”目标要求全面融入自身战略规划和经营发展全过程,加快绿色转型进程。

  明确绿色金融转型路径。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指引,金融机构要制定自身的绿色转型目标,探索服务“双碳”目标的有效路径。一方面,要加快运营低碳化。大型金融机构要树立大局意识,强化责任担当,将节能减排内化为基本理念和自觉行动,建立健全内部碳管理和能源管理制度,借助金融科技力量完善低碳运营模式,加强碳足迹管理。另一方面,推进资产低碳化。按照国家所需、金融所能的要求,科学谋划,统筹推进投融资结构绿色转型,保持投融资政策的前瞻性、稳定性和连续性。建立健全覆盖企业运营全过程、贯穿投融资产品全生命周期的金融资产碳信息管理体系,实现精细化管理。

  丰富绿色金融供给。在投资端,要围绕碳资产价值实现机制布局资金链。以国家自主贡献重点项目和地方试点作为开展气候投融资的主攻方向,重点向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产业以及二氧化碳封存与捕获应用、储能等绿色技术倾斜,推动金融资源从高碳行业配置到低碳领域。在资金端,要加强碳金融和气候投融资领域新模式、新业态研究,积极应用新方式、新手段、新渠道开展产品与服务创新,引入更多长期稳定资金。通过不同种类的政策支持工具应用,降低绿色融资成本。围绕拉长期限、盘活资产开展金融创新,形成更多绿色金融服务方案,完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贷款、绿色消费信贷等产品,促进绿色消费。

  防控绿色转型风险。在服务绿色转型过程中,要注意把握节奏,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一是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统筹研究绿色转型对金融机构战略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声誉风险、法律风险等各类风险的影响,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举措。二是开发气候风险压力测试情景,摸清风险传导机制,提升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前瞻性;构建有效的数据采集与管理体系,对重点关注行业或资产组合率先开展压力测试试点,探索适合金融机构的测试方法和模型工具,多维度检验模型适用性。三是建立全流程立体化的ESG管理体系,从气候和环境风险识别、评估、控制和转移及检测等方面,完善现有的风险管理制度、方法和系统,通过气候风险“识别—评估—监控—预警—治理”的智能化闭环管理,提升气候风险管理效能。

  完善绿色金融基础设施。一是搭建企业环境风险信息大数据服务平台,完善企业环保整改进度信息披露及信用修复工作机制,为推进投融资环境风险智能化管控提供支撑。助力政府部门和专业机构开发重点行业的企业环境与社会影响数据计算工具,作为公共产品提供给社会使用。二是培育绿色金融中介机构,推动绿色咨询机构的设立和发展,加快培养绿色投融资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提高会计、评级、评估等专业机构对绿色资产的审计与认证、估值能力。三是进一步健全包括政策制度、金融产品、业务流程等方面在内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更好地支持绿色金融统计、评估、监督。四是深化数字赋能。探索新技术与碳信息库、绿色项目库、ESG评级等领域的结合,夯实业务拓展和产品创新基础。

  推进绿色金融全球合作。在《巴黎协定》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框架下,各国金融机构应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积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一是强化开放、共享理念,进一步凝聚发展绿色金融的全球共识。二是在金融监管部门指导下,参与构建全球趋同的绿色金融发展倡议和标准,强化绿色金融资源的统筹与协同。三是加强环境与气候信息披露,积极协同客户及其合作伙伴,共同改善环境表现。四是充分发挥各类绿色金融合作机制的作用,就共同关注的议题深入开展研究,并指导业务实践。

  绿色金融发展方兴未艾,绿色转型重任在肩。工商银行将始终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把系统观念贯穿“双碳”工作全过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推动绿色金融向纵深发展,以金融力量守护好绿水青山,并与全球金融同业携手同行,为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事业持续贡献金融智慧和力量。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李琳琳

绿色金融 中国金融 转型 廖林
人气榜
跟牛人买牛股 入群讨论
今日热度
问股榜
立即问股
今日诊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3-02 聚赛龙 301131 30
  • 03-01 万控智造 603070 9.42
  • 02-28 赛伦生物 688163 33.03
  • 02-28 浙江恒威 301222 33.98
  • 02-28 路斯股份 832419 7.2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