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多地破获数字人民币诈骗洗钱案 专家提醒民众要增强风险意识
本报记者 张志伟
见习记者 张 博
目前,数字人民币在多地先行试点测试,应用场景加速扩容,用户数量与交易额渐增。据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0月22日,我国已经累计开立数字人民币个人钱包1.4亿个,交易额近62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数字人民币尚未全面推行,但已有不法分子利用其进行诈骗、洗钱等违法操作。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近段时间,福建南安、贵州玉屏、河南新密、湖北茅箭等六地均披露了“利用数字人民币诈骗洗钱案件”相关消息。其中,福建南安公安部门破获一起利用数字人民币洗钱的犯罪案件,涉案金额超2000万元,抓获犯罪嫌疑人9人。
通过上述案件可以看出,作案手法极其相似,大多是通过冒充“公检法”等部门工作人员以骗取用户身份信息、银行卡信息、短信验证码等个人信息进行诈骗。
而案件破获的难点在于数字人民币钱包不同于以往的支付手段,具有前端交易隐私性强、可大额转账等特点,从而使得公安机关难以查询资金去向,无法对账款及时冻结。
“利用数字人民币犯罪是可追踪的,想要绕过监管行不通。不过目前数字人民币尚未到全面推行阶段,因此相应的追踪机制还有待设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需要防范的是不法分子利用民众对数字人民币尚不熟悉、信息不对称等“空隙”来作案。
此前,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就曾列举利用数字人民币进行诈骗的三类常见形式:一是通过建立数字人民币学习群,进行虚假推广;二是冒用中国人民银行名义在资产交易平台进行虚假理财;三是发送虚假数字人民币活动链接的短信。
易观高级分析师苏筱芮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监管部门需要对用户加强普及数字人民币知识,总结骗局特征并借助主流渠道进行报道,针对此类骗局“打早打小”,树立一批典型案例,以震慑不法分子。
苏筱芮认为,民众开通使用数字人民币一定要通过官方渠道,对于涉及资金、账户类问题要保持一定警惕性,不轻易相信陌生短信与陌生来电内容。
盘和林认为,要利用好数字人民币可控匿名性,设立追踪机制,严格把控追踪权限和查询申请流程,为公安机关追踪不法行为提供必要便利。当然在此过程中也需要保护好个人用户交易信息。另外,需要完善数字人民币子钱包接入途径,对数字人民币子钱包运营者实施牌照许可管理,实施监管,督促其建立支付安全环境。
(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于胜男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