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中国国际商会、新浪财经联合主办的“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东北经济高质量发展”2021东北亚经济论坛9月17日成功举办。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参会并演讲。
张建平提到,碳金融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包含以碳排放权交易相关的各种金融交易活动和金融制度安排的总和。利用这个市场机制,来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低碳绿色发展。在减排目标的要求之下,碳排放权将会成为稀缺商品,碳资产成为自然资本有机的组成部分,要作为生产要素来看待。
全文实录如下:
碳金融与东北经济转型发展与机遇
张建平
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
一、“碳金融”提出背景和含义
关于碳金融的提出背景,其实是比较久远的,标志性事件是1992年6月联合国的地球首脑会议,后来紧接着是在全球21世纪议程的指导下,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有150多个国家签署,后来开启了漫长的气候变化的谈判过程,公约设定2050年全球的温室气体排放减少50%的目标。
关于气候变化,我的硕士论文分析过西辽河流域生态的变迁,当时我的结论,当地生态恶化是由人类经济活动所导致的,而有教授认为西辽河流域的生态跟当地的气候有关系,是自然决定的。时过境迁,由于联合国已经确认了气候变化是受人类经济活动的干扰所决定的,所以生态的变化、地球的变化,也是由人类经济活动所决定的。为了将来地球的可持续发展,所有的国家都应该为防止气候变化做努力。
1997年的《京都议定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性的文件,因为它设定了发达国家在既定时期,即2008-2012年的温室减排目标,还有特别重要的是建立了降低各国实现碳减排目标成本的市场机制,一是国际排放的贸易机制IET,二是清洁发展机制CDM,三是联合履行机制JI,以国际协议的形式来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催生出以二氧化碳排放权为标的交易市场,这是讨论碳金融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2000-2007年的若干次气候变化谈判,一次一次不断地深入,在2009年哥本哈根的谈判中,当时金砖国家形成了合力,抱团与发达国家谈判,当时美国是强闯金砖国家的会场,希望对话和磋商。后来就有了《巴黎气候变化协定》,最终形成了各国对未来防止气候变化的重要承诺,也为碳金融提供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
现在提到碳金融,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包含以碳排放权交易相关的各种金融交易活动和金融制度安排的总和。利用这个市场机制,来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低碳绿色发展。在减排目标的要求之下,碳排放权将会成为稀缺商品,碳资产成为自然资本有机的组成部分,要作为生产要素来看待。
对东北来讲,振兴东北的任务非常艰巨,现在东北的经济增长速度低于东中西三大区块,另外在这次人口普查当中,东北人口的流出也比较多。未来新的增长点在哪里?东北的自然资本、碳资产应该是未来可以在其中发挥支持作用的,是非常重要的生产要素。碳市场建立以后,可以发挥碳资产价格发现的作用,把资源能够更高效的配置到减排项目和企业。
二、碳金融在“十四五”规划中的要求
在“十四五”规划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指标基本都是预期性和指导性的,但是生态和低碳节能指标都是约束性和强制性的。节能减排指标已经成为考核地方政绩非常重要的“一票否决”制的指标,有利于未来发展碳市场和碳金融。
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中方不仅有2030年的碳达峰目标,也有2060年碳中和目标,两大目标的实现需要在工业、建筑、交通等各个重点领域推进,特别是碳强度比较高的重点行业努力推动低碳绿色发展。当然,国家层面也非常需要完善和出台相关的新政策法律体系。国家已经有了资源税和环境税两个税收体系,最近欧盟已经提出了新的叫碳边境税的调节机制CBAM。我参与了他们相关的一些研讨,发现欧盟铁了心要搞碳关税。美国曾经搞了,但是国会没有通过,这个法案就搁置了。欧盟计划在未来两三年要进入实施轨道。如果中国很多产品没有在国内征碳税,那么出口到欧盟,就要迎来碳边境调节关税的措施。这一点对下一步相关产业的发展,包括碳金融的发展,都是一个新的变量因素。
三、碳金融在中国的实践基础
欧盟是一个发达经济体,在低碳绿色领域非常超前,无论是理念,还是政策,包括相关的市场工具,比如可持续发展概念来自于挪威,低碳经济的概念来自于英国。几年前,欧盟在航空领域曾经试图推行碳税,在去年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间,也推出了绿色新政。欧盟得益于先进的理念以及比较完善的政策法规和市场工具,在推进绿色发展方面处于全球领先位置。
美国2003年就成立了芝加哥气候交易所,包括了六种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市场,涵盖注册系统、交易系统、清算和结算系统。虽然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在气候问题上的立场截然相反,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主导退出巴黎气候协定,现在美国民主党在气候变化问题和环保问题上的态度,其实是有利于开展国际合作的。美国现任总统拜登上任以后,与习近平主席第一次会面就是在气候峰会,然后实现了首脑之间的对话。我国目前全国性碳排放权的交易试点今年开始运营,试点的八个地区基本上都分布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西部地区只有重庆。此外还有海南,刚刚设立的一个新的交易所。中国的人口、经济总量、经济活跃度、外向度和国际化程度比较高的省市都是在东部地区,有很多能源重化工产业,在东北和华北地区比较集聚。因此,在碳市场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东北的企业应该有很多的交易机会。
上海是我国建设碳金融市场非常早的城市,2008年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在上海进行碳交易试点。上海也是我国的国际金融中心,金融业态比较丰富,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也在不断发展过程中,所以未来探索碳金融的现货远期以及支持碳基金、碳债券、碳保险和碳信托等金融创新,上海无疑是条件最好的,也是未来市场潜力和空间特别大的城市。围绕碳金融和绿色金融,相关的专业金融服务机构和绿色发展基金也都会逐渐发展起来。探索气候投融资试点以及支持金融机构开展气候投融资业务也会变成新的发展方向。
2018年,中国科技部设立了一个国家重点科技计划——“‘一带一路’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战略研究”,这个研究到目前为止已经进行了三年,这个科研项目致力于研究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中,针对合作伙伴在防止气候变化、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的庞大资金需求、技术需求,如何通过国际合作拓展更多渠道以满足相关需求。
四、发展碳金融市场的建议
对于未来中国碳金融市场的发展,我有以下建议:
第一,需要比较成熟地发展绿色债券,特别是碳中和债。2012年,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开展了国内第一个关于绿色金融的研究项目,由现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教授牵头实施。因此,对中国的绿色融资、绿色债券的发展,我们有非常大的研究和推进。
第二,要大力推动设立ESG基金,鼓励企业参与ESG基金的设立和相关投资。利用ESG的投资,能够助力环境方面、社会责任方面以及治理方面的投资,以及基金等资本市场运作的全面开展,能够让企业更好地在未来的减排和适应气候变化方面得到更多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的支持。
第三,建设和完善绿色银行体系。中国现在的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在世界同业中是排在前列的,现在银行业又有了绿色指引和管理体系,如果能够朝着绿色融资方向发展,那么对全球的引领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碳金融市场的发展也要围绕碳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和减排路径。碳排放总量控制、碳排放权的分配方式和覆盖的对象、提升全球碳市场的流动性,能够扩大碳排放的交易范围和交易规模。另外要不断完善碳市场的监管保障服务支撑体系,让碳市场规范有序地发展。而这需要金融界、行业监管部门以及企业作为利益相关方的积极参与。
五、碳金融助力东北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第一,东北完全有条件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发展碳汇项目。近几年,我国持续加大天然林保护,意味着东北在林业碳汇方面已经积累了巨大财富。未来在全国的碳交易市场中,这样的资产有利于东北盘活资产并推进高质量的低碳绿色发展。
第二,在新的形势下,东北未来新的发展一定要着力于推进产业结构变革,形成新业态、新模式和新动能。鼓励那些高耗能和产能过剩的企业利用碳中和债等融资方式,大力发展低碳项目,推动行业的转型升级。东北的旅游资源、文化资源方面非常丰富,这些都属于典型的朝阳、绿色、无烟产业。在“一带一路”建设和东北亚经济圈建设进程中,东北也要致力于通过开拓发展,让优势产业拓展国际市场空间,获得新的发展的动力。
第三,要优化碳金融的发展环境。在实行低碳减排的背景下,要把绿色低碳经济作为东北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和优先领域,特别是要加快推进CCER项目建设,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改善碳排放指标供不应求的现状,扩大碳排放权交易在东北地区的市场规模。另外就是要推动东北地区金融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建立更好的市场机制,助力绿色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和完善,建立有效的绿色信贷激励机制,让信用体系在东北经济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让金融机构在东北经济振兴中,发挥重要的支持作用。
责任编辑:张玫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