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合英:积极构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新发展模式

方合英:积极构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新发展模式
2021年09月02日 12:50 中国金融杂志

  原标题:《中国金融》|方合英:积极构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新发展模式

  作者|方合英‘中信银行行长’

  文章|《中国金融》2021年第17期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顺应了时代潮流,回应了人民期盼,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作为国有控股的股份制银行,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是政治任务和社会责任,也是转型方向和发展机遇。中信银行坚决贯彻中央部署,认真落实监管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构建服务乡村振兴新发展模式。

  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乡村振兴的工作重心放在脱贫攻坚上,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2020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随之进入新发展阶段,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三大机遇,蕴藏巨大业务潜力

  党中央、国务院持续加强顶层设计,陆续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2021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在国家和地方成立乡村振兴局,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为金融服务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和重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为贯彻中央部署,监管机构陆续下发多项文件,从体制机制建设、政策资源倾斜及配套支持保障等方面给予一系列支持,充分激发商业银行服务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农业农村发展带来新机遇。农业生产和经营体系正发生深刻变革,农业生产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和多样化态势更加明显;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新型城镇化、数字乡村、道路交通、物流通信等工程加快实施,供水供电、教育卫生、清洁能源等服务持续升级;农民收入来源不断拓宽,衣食住行等生活质量需求日益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产生大量多样化金融服务需求。

  政策资源支持打造新环境。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村改革将进一步深化,城乡要素流动进一步畅通,农村资源将进一步盘活,乡村振兴基金、涉农贷款财政奖励补助、农业信贷担保倍数放大等货币财政政策不断完善,人才、资本和技术等各类资源回流农村,农村产权流转机制及平台逐步建立,农村信用体系和信用环境大幅改善,这些都将为银行开展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提供有利环境和有力支撑。

  现代科技赋能提供新抓手。近年来,农业农村数字化步伐加快,互联网、大数据、移动支付、物联网等现代科技加速应用,为商业银行突破网点局限,进军县域和农村金融市场提供了可行性。例如,手机银行等移动金融服务的迅速普及,方便快捷地满足县域和农村地区支付结算、转账汇款等基础金融需求,大幅降低了对物理网点的依赖;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开发的一系列全流程在线融资产品,将审批、签约、放款、还款等环节全部在线自助式操作和自动化处理,有效提升了对偏远地区客户金融服务的覆盖面。

  三大挑战,考验稳健发展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近年来,党和国家已采取财政、货币、信贷、产业和环保等政策引导资源向乡村振兴领域倾斜,但农业仍是弱势产业、农民仍是弱势群体、农村金融仍是金融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相较于城市业务,三农业务成本高、收益低、风险大等特征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在满足乡村振兴金融需求方面,股份制银行仍面临一定挑战。

  基础设施尚不健全。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有待改善,农村信用体系尚不完整,农村动产、不动产及知识产权抵押登记流转体系尚不健全,涉农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尚不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城市地区,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数字鸿沟”等。例如,尚未纳入征信系统的约4亿人口中,大多数集中在农村地区,受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制约,金融机构对农村存在畏贷和惜贷情绪。

  部分业务较难介入。由于基础信息缺乏,银行目前难以对部分农村客户风险开展识别计量;部分项目如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乡风文明建设等多为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难以形成稳定的现金流并实现市场化运作,银行开展此类业务无法保证商业可持续。

  服务升级压力较大。受制于历史及现实因素,相较于大型国有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股份制银行在乡村振兴领域起步晚、底子薄,难以在短时期内快速建立与农村金融高度匹配的组织架构体系,产品服务和风险防控机制亟待优化升级。

  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新发展阶段,开展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指引,积极转变发展方式,着力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加快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坚持创新发展。传统金融模式下,部分农业、农村和农民等弱势领域和群体无法获得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中信银行将创新发展作为服务乡村振兴的第一动力,在体制机制、产品服务、渠道模式、风险管理等方面不断创新优化,加快形成更广覆盖面和更具竞争力的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体系。

  坚持协调发展。中信银行将协调发展作为服务乡村振兴的基本准则。一方面,协调好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的关系。在加大乡村振兴信贷投放力度的同时,坚持底线思维,健全风险合规体系,完善数字化智能风控平台,在服务实体经济中优化自身信贷结构。另一方面,协调好业务广度和业务深度的关系。在全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同时,重点加大对县域及以下地区的支持力度,积极介入区域优势特色产业,扎实做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服务。

  坚持绿色发展。中信银行将绿色发展作为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向,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围绕服务实体经济目标,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中,有序推进农村绿色金融发展和涉农普惠金融发展,实现业务发展、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融合共赢”。

  坚持开放发展。中信银行将开放发展作为服务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保持开放心态,汇众智、凝共识、聚合力,深化与政府、企业、媒体等社会各界的合作,加强信用信息共享,构建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新生态,形成强大的发展合力。

  坚持共享发展。中信银行将共享发展成果作为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在推进乡村振兴金融服务过程中,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加强金融科技赋能、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在有效降低经营成本的同时,主动让利实体经济、赋能农业农村发展,提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积极构建新发展模式

  进入新发展阶段,中信银行在坚持新发展理念的基础上,注意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构建服务乡村振兴新发展模式,围绕“一个目标”,发挥“两大优势”,聚焦“三大重点”,持续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水平。截至2021年6月末,实现涉农贷款余额3667.05亿元,较年初增长238.72亿元,增速7%,高于全行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一个目标

  以“打造中信银行乡村振兴领域特色化服务能力”为目标,坚持“贯彻中央决策部署与银行发展相结合”和“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充分发挥“党建+”和“协同+”特色优势,强化产品服务创新,加大重点领域信贷支持,推动县域支行优先发展。

  两大优势

  发挥“党建+”优势,打造党建业务融合发展机制。一是党委挂帅。将乡村振兴作为党建业务融合重要阵地,实行党委主抓、党委研究、党委督导,成立党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统筹工作部署、强化督导落实。二是党建共建。将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纳入与专业机构党建联合课题研究,充分借力顶级专业智库优势,研究推动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三是督导落实。建立全方位、立体式牵头督导体系,通过政治监督专题会议、定期通报等方式,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落实。四是活动推动。将“党的工作做到基层”,广泛开展“普惠代言人”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真正做到党建与业务“共建、共融、共强”。

  发挥“协同+”优势,打造中信综合金融服务品牌。发挥中信集团协同优势,落实好协同工作机制,“产融协同”与“融融协同”相结合,为乡村振兴提供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产融协同是指,全力支持集团子公司拓展乡村振兴领域优势业务,协同中信建设打造国内国际渔业产业发展平台;协同中信农业打造农业领域战略投资平台;协同中信云网等整合多维数据,加快构建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加快打造农产品供应链电商平台,积极服务上下游小微企业,夯实基础客群,提升综合收益贡献。融融协同是指,充分发挥集团全金融牌照优势,推动“中信联合舰队”设立乡村振兴产业基金,围绕乡村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等领域加大投资力度;协同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发掘乡村振兴债券投承合作机会,支持乡村振兴领域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培育上市;协同中信保诚、中信期货,研究“保险+期货+信贷”业务模式拓展。

  三大重点

  第一,以精准投放为重点,放稳资产“压舱石”。一是重点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适应形势任务变化,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过程中,中信银行带动服务贫困人口近300万人次,派驻驻村扶贫干部144人次,贡献了应有的力量,后续将在落实“四个不摘”基础上,把脱贫地区、脱贫人口、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作为金融服务重点,研究制定针对性举措,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二是重点支持粮食安全领域金融需求。习近平总书记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强调确保重要农产品供给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政之所需,力之所向。中信银行将着力发展粮食生产、加工、流通、收储等产业链供应链金融,做好重点农产品稳产保供金融服务,加大农业规模化种植和集约化管理信贷投放力度,加强现代育种、智慧农业、农机装备等农业科技领域金融供给与创新,支持打好种业翻身仗,助力农业现代化。三是重点支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健全多元投入保障机制,增加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中信银行将积极加大乡村建设信贷支持力度,增加绿色发展资金投入,通过优质的金融服务和资金支持,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助力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实现从“有”向“优”、由“少”到“多”的转变。四是重点支持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壮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扶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信银行将围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深挖产业链上农村新型经营主体融资需求,研究制定全产业链金融服务方案,加大中长期、信用贷和无还本续贷业务投放,制定精细化、差异化贷款期限和定价策略,打造适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的产业金融生态。

  第二,以县域支行为重点,打造业务“主力军”。县域经济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阵地、主战场,是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的联结点,是乡村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关键所在。中信银行将立足“东、中、西”区域特色,强化“守土有责”意识,发挥县域支行服务乡村振兴主力军作用,着力构建适应县域支行发展的考核激励体系、政策保障体系、风险管理体系,精准提升县域支行经营水平;完善县域支行组织推动体系,锻炼培养专业化人才队伍;以“双循环”和数字化转型为契机,通过科技赋能延伸网点服务半径,推动城乡要素、资源、产业深度融合,不断增强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第三,以产品创新为重点,抓紧服务“金钥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中信银行将探索建立乡村振兴产品“体验官”队伍,依托金融科技赋能,加大产品服务创新力度,搭建乡村振兴信贷产品体系,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综合金融服务新模式。一是优化基础金融服务。一方面,优化基础金融业务功能,结合农业农村客户需求,优化账户开立、支付结算、投资理财等基础金融业务功能,积极发行乡村振兴主题卡,开发专项理财产品;另一方面,加快电子渠道建设。在农村地区加快手机银行等电子渠道建设推广,优化移动金融服务功能,丰富涉农应用场景,把电子渠道打造成乡村振兴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二是优化信贷融资服务。打造服务乡村振兴产品体系,研发推广线上化、标准化、特色化融资产品,覆盖乡村振兴重点拓展领域,满足区域特色化发展需求。配合政府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及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推广。整合内外部数据,建立乡村振兴核心数据库,开展农村客户精准画像、主动授信、应授尽授。拓展抵质押物范围,盘活三农“沉睡资产”,探索试点成熟地区“两权”等产权抵押,大型农机具等农业设施抵押及保单、仓单、知识产权质押。优化信贷审批流程,合理下放审批权限,完善智能风控平台,提高线上化风控能力,助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陈嘉辉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0-11 德昌股份 605555 32.35
  • 10-11 福莱蒽特 605566 32.21
  • 10-11 严牌股份 301081 12.95
  • 10-08 华瓷股份 001216 9.37
  • 10-08 高铁电气 688285 7.18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