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对金融业声誉风险实施并加强监管?

为什么要对金融业声誉风险实施并加强监管?
2021年04月22日 13:24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来源:听Aliang说  

  作者: Aliang

  大家好,我是Aliang。

  《银行保险机构声誉风险管理办法(试行)》对外披露已满两个月。

  关于政府部门对金融机构声誉风险实施监管,《办法》第一条指出缘由——“为提高银行保险机构声誉风险管理水平,有效防范化解声誉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和市场信心”。

  这句话重在最后一句,即加强声誉风险监管的目的——维护金融稳定和市场信心。

  那么,金融业声誉风险政府监管的必要性,究竟该怎样理解?

  01

  金融机构声誉具有公共属性

  金融机构声誉具有公共属性,这是实施金融机构声誉风险监管的重要前提。

  稳定、健康、有序的金融业体系可以为所有人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一些人对银行金融产品的消费并不会影响另一些人对它们的消费;一部分人对这些金融产品的利用,也并不会排斥另一部分人对它们的利用。即金融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是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这符合经济学所描述的公共产品的特性。

  从金融机构声誉来看,良好的声誉可以保持金融机构经营的稳定性。一旦某家个体金融机构声誉风险爆发,在声誉风险的溢出效应下,可能导致更多金融机构的集体非理性行为,从而影响金融机构相关金融产品的社会供给。

  因此,金融机构声誉的公共属性与该行业活动涉及的广泛性相关,需要政府相关部门从外部对其声誉风险实施监管,以维护整个金融业体系的健康稳定,保证可持续地、有效率地向社会公众提供金融产品这一特殊商品。

  02

  金融机构声誉风险具有负外部性

  声誉风险的溢出效应决定其具有负外部性。

  当某家个体金融机构的声誉风险爆发时,金融机构声誉风险可能会给利益相关方带来损失。而利益相关方不仅包括银行股东、投资者,还包括广大客户(存款人)。

  与金融机构其他风险不同,声誉风险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一家金融机构声誉风险爆发或损失可担、影响可控,但声誉风险的传染可能会导致另一家或多家金融机构乃至整个金融系统爆发声誉风险,产生集体性信任危机。

  即金融机构声誉风险的负外部性在一定程度上会自我放大,从而导致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严重时可以导致金融体系的崩溃,整个社会都要为此付出代价。

  历史上的多次金融危机中,声誉风险的负外部性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因此,金融机构声誉风险的防范和应对需要外部力量参与,即政府监管。

  03

  金融业是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阵地

  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激烈程度丝毫不亚于上甘岭战役。糖衣炮弹与造谣污蔑甚于猛虎与核武器。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新的矛盾不断凸显,国际关系错综复杂。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崛起”高度警惕,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对中国的经济遏制从“小动作”升级为赤裸裸的全面打压,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更加尖锐和复杂。

  在这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我国坚持不断拓展金融业改革开放的深度和广度,这对金融机构站稳政治立场、提高政治站位、坚定思想信念、增强斗争本领提出更高要求。同时,还面临国际金融机构的冲击和挑战。

  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和欧洲金融业均在危机中受到重创,而中国金融机构的表现却引人注目,金融业的总资产、总资本和总利润均大幅提高。这使得境外媒体、机构甚至政府部门高度关注我国金融业的一举一动,一些敌对势力不时发布一些不利于我国金融业稳定发展的负面信息。

  据不完全统计,标普、穆迪、惠誉三家信用评级公司作为“唱空”中国金融业的重要“声源”,近十年下调我国主权评级(含评级展望)及金融业金融机构评级(含个体评级)25次左右,触发相关负面报道200余篇。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某个行业的正常竞争,而是涉及国与国之间不同政府之间的博弈。面对这种恶性竞争和危及整个中国金融业的声誉风险,政府监管部门介入并加强监管势为必然。

  04

  舆论传播环境日益复杂

  当前,以自媒体为代表的数字化新媒体快速发展,传统媒体也加快与新媒体的融合,信息传播已逐步进入全媒体时代。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较2020年3月增长8540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0.4%。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9.86亿,我国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7%。

  同时,信息传播方式出现重大变化,微信公众号爆文动辄10万+的阅读量,微博消息以快著称,抖音、火山小视频使短视频信息传播方式更加流行。

  每个网民都可以成为“自媒体”,既可以是信息的接收者,也可以是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形成了“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局面。

  新浪微博发布2020年第四季度财报显示,2020年12月,新浪微博月活跃用户达到5.21亿,日活跃用户增至2.25亿;腾讯最新财报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微信及WeChat合并月活跃账户数达12.25亿;《2020抖音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8月,抖音日活跃用户突破6亿,截至2020年12月,抖音日均视频搜索次数则突破4亿。

  新闻信息领域的变革,使得金融机构的“一举一动”“风吹草动”都可能被写成文字、拍成图片或者视频放到网上传播。舆论传播、扩散由印刷媒体时代的“黄金24小时”演变为融媒体时代的“实时播报”。

  这使得我国金融机构完全置身于媒体和利益相关方的高度关注之中,面对更加广泛、更严厉的舆论监督。

  舆论环境更加自由、透明、复杂,意味着声誉风险的传染性更强、负外部性更加明显,政府监管介入并加强的必要性越强。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陈嘉辉

人气榜
跟牛人买牛股 入群讨论
今日热度
问股榜
立即问股
今日诊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3-11 均普智能 688306 --
  • 03-11 兆讯传媒 301102 --
  • 03-10 哈焊华通 301137 15.37
  • 03-10 华融化学 301256 8.05
  • 03-10 何氏眼科 301103 42.5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