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黑龙江日报
□本报记者 李淅
在“冰雪之冠”黑龙江迈入热“雪”沸腾的2024-2025冰雪季之际,“龙江文艺”也迎来高光时刻,以实力“出圈”。
在中宣部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中,黑龙江省5部作品获得了“五个一工程”优秀奖,创全国文艺类奖项改革以来我省最好成绩,为我省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宏伟篇章,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是一项由党中央倡导,由中宣部组织实施的我国最权威、最顶级的综合性文艺评选项目。本届“五个一工程”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出后的首届评选,全国文艺工作者热情高涨,报送作品多达1068部,竞争空前激烈。黑龙江“军团”能够从灿若星河的竞品中突出重围、脱颖而出,绝非偶然,而是奋发进取、久久为功的阶段性成果。
近年来,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系统谋划、部署建设繁荣兴盛的文化强省。全省各级文艺部门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针,聚焦服务人民,聚焦重大节点,聚焦发展大局,充分发掘龙江文化优势,激发文艺创新,创造文化活力,全方位、多角度、全景式地推进文艺创作、文艺惠民、文艺与旅游融合等工作。在推进全省文化繁荣发展,提升文化综合实力等方面取得了扎实成效。
书写时代 勇攀“高峰”
“龙江文艺”硕果摇枝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
新时代、新征程为文艺繁荣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那么,作为当代的文艺工作者,该用什么样的文艺作品传播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民审美追求?该如何创作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人民群众满意的文艺作品呢?
创作是中心任务,作品是立身之本。近两年来,黑龙江省文艺工作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以“五个一工程”为首的国家级、省级文艺评奖活动为示范牵动,相继出台《黑龙江省优秀文艺作品创作生产三年行动计划》等专项支持计划,建立“借船出海”“本土打造”“联合攻关”“优势资源互换”等运作机制,潜心打造高品质、高格调的文艺精品。
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以来,黑龙江省涌现出跻身国家级平台、获各类重要文艺奖项、入选重要榜单的文艺作品212项。其中,获国家最高奖项的文艺作品10部,创作影响力持续上扬。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作品不仅以紧扣时代脉搏、传递主流价值的“思想性、艺术性”博得了业界专家的肯定,更以反映人民心声、深得群众“眼缘儿”的“观赏性”,收获了可观的“文艺流量”,使“龙江文艺”力量蓬勃彰显。就拿黑龙江省荣膺第十七届“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的5部作品来说——
以一列“时代列车”深情回望大时代中闪耀人性光辉的小人物,见证了中华大地日新月异崭新面貌的电视连续剧《南来北往》,一经播出即“走”进了观众心里,成了“台、网”双爆大赢家:创“CCTV8黄金档”收视率新高,以总播放量超213亿次的战绩成为2024年抖音“年代剧”话题之冠;
以史诗性叙事方式和高超声境表现,讲述赫哲族民族史诗伊玛堪传承故事的广播剧《赫哲人的“伊玛堪”》,选材独特,立意高远,既有龙江本土特色,又具国际化视野,成为多个广播平台的爆款,收听人群325余万人次,网络点击量377余万次;
聚焦文化润疆题材,创新应用数字化手段,运用20多项杂技技艺,巧妙融入戏剧、舞蹈、魔术等元素的杂技剧《天山雪》,以戏带技、以技展戏,抒写了民族团结的当代新篇章。该剧线下观众突破110万人次,网络直播单次在线观众近7万人次;
全景式展现中国精神、龙江精神的歌曲《今朝》《新路》,分别取得了全网触达量达55.1亿次和总曝光量10.8亿次的社会传播成绩。
这5部优秀作品,只是黑龙江一部部赓续中华文脉、彰显当代审美的文艺精品力作的缩影。
“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近年来,黑龙江广大文艺工作者扎根生活深处,寻觅源头活水,笃定恒心、倾注心血,精益求精、勇于创新,新作品、新项目层见叠出,黑龙江大地处处澎湃着文化的活力。
以文化人 以文润心 “龙江文艺”春色满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文艺滋养心灵,艺术启迪智慧。新时代、新征程,文艺工作者如何用艺术与人民心手相牵?
“百花回报沃土,文艺奉献人民。”全省各级文艺部门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价值导向,不断创新和拓展工作手段,努力丰富文艺惠民的服务内涵,“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蔚然成风,“文化进万家”“周周有演出”蓬勃开展,极大提升了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群众需要的地方,就是我们的舞台!”近两年来,全省1611支“蒲公英小分队”把“送文化”到基层与“种文化”在基层相结合,深入到乡村、庭院、工厂、学校……因地制宜,综合运用戏剧、歌舞、曲艺、器乐、魔术、民间文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广泛开展“村晚”、赛歌会、票友会、朗诵会等群众广泛参与的文化活动,年均“文化惠民”惠及基层群众逾百万人次。以文艺之光激发人们心中的理想与奋斗的激情,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凝聚浑厚的精神力量——
各级文艺部门在“网红打卡地”“著名旅游景区”“历史文化知名地”设立“艺术体验区”,展示富有龙江地域特色,反映龙江发展变迁、风土人情的代表性文艺作品,用沉浸式的群众文化品牌活动助推文旅融合发展;
各专业文艺院团加强创演群众性小戏小剧,组织文艺名家深入基层,为群众文化活动注入专业力量;
各类文化场馆、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根据群众需求增加服务内容,保证免费开放时间或推出惠民政策,努力丰富分众化、差异化的文化服务供给;
组织“蒲公英”小分队分赴各市(地)开展戏曲、书画、歌舞等公益培训,引导更多群众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实践者”和“推动者”;
策划、开展演艺旅游节、文博展览、驻场演出、嘉年华等系列文旅活动,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
……
入大剧院赏经典、在家门口听大戏、到博物馆看展览、去文化站上网冲浪……既有“文化大餐”也有“便利快餐”,全省文化惠民工程遍地开花。
文艺为民、文艺乐民、文艺惠民,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润心。一场场用心的演出、一次次心灵的碰撞,如同春风化雨,使龙江大地处处浸润着文艺的芬芳,处处弥漫着幸福的滋味。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共享优秀艺术成果,共襄文化惠民的优美乐章!
初心如磐 使命在肩 “龙江文艺”永不止步
“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大历史观大时代观的宏阔视野,对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了弘扬时代精神的要求。
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打造文艺品质,就要有大批德艺双馨文艺名家的支撑,必须要建设一支宏大的文艺人才队伍。
近年来,我省通过“德艺双馨艺术家”的命名,黑龙江文艺大奖、黑龙江省北疆文化艺术奖、黑龙江省文学艺术英华奖的评选、表彰,促进龙江文艺队伍建设,激发了文艺创作活力。既重点培养拔尖人才和门类短缺人才,又分步实施基层文艺人才培养计划,切实构建一支结构合理、发展持续的龙江文艺人才梯队。
文艺创作不仅要有当代生活的底蕴,还要有文化传统的血脉。我省广大文艺工作者不断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从抗联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等龙江红色文化资源中汲取能量,积极投身新时代文艺工作的伟大实践,凝聚起激励人民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
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让文物活起来”和在黑龙江视察期间“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旅游”的重要指示精神,推进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推出了“一眼万年:黑龙江文明探源游”等三条全省文物主题游径,打造城市名片,赋能美好生活;
充分挖掘文化遗产资源,在全省各地举办地域文化展览、传统手工艺品制作、民俗体验等活动,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价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群众日常生活、道德建设有机融合,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火”起来。
积极开展主动式、订单式文化服务,点对点地培养基层文艺骨干,扶持基层创作精品文艺节目,打造了一批彰显龙江特色、龙江气派、龙江风骨的优秀文艺精品和展演活动,进一步增强龙江文化认同感;
实施“黑龙江省重点现实题材文艺创作工程”,围绕中国饭碗、大国重器、生态安全、冰雪旅游等龙江资源,组织协调各地各有关部门加强选题策划,大力推进主题文艺创作生产,让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
鼓励退休戏曲艺术家、“非遗”传承人参与教育教学,选送潜质人才赴国家重点戏剧院校进修深造,与省内外戏曲院团联合建立戏曲学生“实习实训基地”,为我省戏曲传承发展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密集开展“中小学生走进剧场体验”“戏曲大讲堂”“戏曲进校园”等活动,年均惠及百万人次中小学生,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润物细无声地在学生们心中扎根;
扶持歌舞剧《悠悠江水墨尔根情》、龙江剧《幸福大院》、组歌《黑龙江》、非遗文化秀《巈屋》等一批反映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充满龙江韵味、富有时代特色的文艺作品;
推出全媒体传播推广项目“歌声里的黑龙江”“故事里的黑龙江”“镜头里的黑龙江”,沉浸式推介我省历史文化,讲好龙江故事、发出龙江声音……
乘时代之风、扬文艺之帆。扎根富饶的黑土地,在与时代同频共振的步伐里,当代黑龙江文艺工作者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更缤纷的旋律、更充沛的创造力、更激昂的文化自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中勇攀高峰,以“龙江文艺”之光照耀新征程。
“龙江文艺”永不止步,未来可期!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