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里小寒春渐近

●鹿琮

冬至过后,阳气渐升,煦日暖阳逐渐向北回还,然而此时大地蒙受的日光仍不敌深浸久积的寒气,九州行及春天的旅程还需经历整个冬天最冷的时节——小寒、大寒。四季分明的黄河流域热不过三伏,冷不过三九,小寒恰与三九相遇在冬天最冷的时候,共同承载着华夏民族抵御风雪、消寒娱情的记忆。

月初寒尚小

冬至过后的第一个节气便是小寒,《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载:“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节气以“寒”而不以“冬”命名,足以看出天气的寒冷,此时距离大寒尚有时日,小寒略带温馨提示。

小寒是极致后的一次升华,在冬至太阳行至最南方之后,冬天依然向严寒迈进,小寒不再只是维度的表达,而成为某种意义上对气候的判断,对御寒的提醒。进入小寒时节,无论是养阳,还是进补,都要顺应时令,有序进行。

节如其名,小寒既是时令,也是体感的代表,虽名为“小”,但“寒”却实至名归。小寒时节人们能明显感受到天气的寒冷,观之于自然,冰越结越厚,风也越来越刺骨,鸟兽潜藏,商旅不行。此时,大家眼中的雪少了小雪和大雪时节“未若柳絮因风起”“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美感,心中多了几分“大雪拥蓬户,寒梦不成归”“可怜身上衣正单”的感受。

小寒是时令特征的归纳,是古人对自然体认的具象表达,古人在几千年漫长农耕岁月传承记录和观察天象日影的探索总结里,对每一个节气的设定和命名,都进行了认真思索,也经历了历史的检验和认可,才流传至今。小寒是古人度越隆冬的情感缓冲,代表着寒意渐盛而犹未深至,提醒世人既要注重当下,又要对更严酷的大寒有所防备。

欢鹊垒新巢

唐代诗人元稹在《咏廿四气诗·小寒十二月节》中写道:“小寒连大吕,欢鹊垒新巢。”寒气尚且浓重的小寒时节,阳气在冰雪下的土地上悄无声息的滋生蔓延。如同“春江水暖鸭先知”一般,作为最聪明鸟儿之一的喜鹊,已经从冰天雪地里最早嗅到了春天的气息。

冬至以后,冬天的归去已经大势所趋,无论小寒、大寒时节是何等的严酷冰冷,春天都已不可阻挡,喜鹊在小寒时节已经迎着最冷的寒风开始筑巢。此时,草木到了最干枯易折的时候,呼啸猛烈的北风检验着每一棵树、每一根枝丫的韧性,替“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喜鹊做好了选择。此时,大多数鸟儿还在蜗居避寒,没有春暖花开群莺乱飞的喧闹和争抢,喜鹊独占了时节给予的筑巢机会。

“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小寒时节的凛冽中潜藏着春天的气息。喜鹊是不懂节气的,虽没有历法的精准指引,却能在小寒时节按时建构新巢,不得不说鸟类对大自然的感知比人类更为敏锐。

我们的祖先也有洞察感知自然的能力,只是随着燧人氏、有巢氏等一大批先知的出现和创造,人类开始走出原始,远离山野,摆脱了对自然的过度依赖,退化了感知物候的能力。虽然如此,但东方智慧从未与自然隔离,向来注重天人合一的古人,一直都对自然充满敬意,他们借助动物的种种行为,深刻了对小寒的真切认识,《礼记·月令》记载小寒有三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

风寒花有信

宋代诗人徐俯写道:“一百五日寒食雨,二十四番花信风。”每个节气都有独属自己的浪漫,小寒亦然,即便天寒地冻,也有动人心神的亮色。浪漫风雅的古人,把从小寒时节到谷雨时节的四个月时间分为八气二十四候,每一候是五天,选取这段时间正值花期的一种花作为代表,便有了二十四番花信。

按照明代王逵《蠡海集·气候》中的说法,“每候五日,以一花之风信应之”,此时的风也有一个诗意的名字,叫“花信风”。

小寒时节梅花开始相次绽放,“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梅花既是一岁之中最后傲然开放的花,也是二十四番花信中最早盛开的花。宋代朱淑真写道:“梅花先趁小寒开”,清代张英写道:“瓦盆梅发小寒时。”诗人善于洞察的眼睛对于花中四君子之首的梅花格外关注,他们敏锐地感知到梅花在小寒之际开放,梅花风当之无愧地成为花信风中的开篇之风。

此时,正是雪满乾坤、一望无垠的时候,一枝梅花足以点亮深宅小院,一树梅花足以渲染百里山原。踏雪寻梅成为小寒之际的诗意趣味,也为文学史留下无数广为流传的佳话趣闻。梅花开后,接着盛开的是山茶花,山茶别名耐冬,山茶花是少数可以迎寒而开的花朵。山茶又名薮春,唐代诗人白居易有诗称颂其:“似有浓妆出绛纱,行光一道映朝霞。飘香送艳春多少,犹如真红耐久花。”名贵优雅的山茶,为小寒增添了不少韵味。

渐有北归雁

小寒时节是“雁北乡”之时。被古人视为禽中之首的大雁,是忠贞守节的代表,寄托着古往今来远方游子的思乡、痴情男女的相思等情感。雁来有时、雁去留声,鸿雁传书,雁的一举一动都承载着古人的寄托与期待。

冬至之后,北地的阳气回升,让大雁开始有了迁归故土的打算,虽然此时黄河流域迎来最为寒冷的时节,河流冻结、寒风呼啸,但是顺随阳气迁徙的大雁已经预知了不久之后春天必然来临。自小寒时节起,大雁渐渐开始北归,从珠江流域,到长江流域,再到黄河流域,温暖从南到北逐渐铺开,大雁也渐次向北飞进,待到煦暖之日,已是雁回之时。

大雁北归承载着游子的思乡之情,如果说“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的黄昏唤起了游子一人一时的乡愁,那么北雁南回则寄寓着万千游子的共同心声。小寒时节适逢腊月,年就在眼前,往后的每一天离新春都更近一步,准备启程返乡的游子此刻充盈着对团聚的期待,而客居他乡、宦游不得归的“异客”难免“生乡思”,只能寻觅熟悉的事物寄托对故园亲友的思念。正如期待鸿雁传书、鱼传尺素的有情人一般,此刻与游子同生于北方大地而即将北归的大雁,成了最深情的寄托。“雁北乡”的物候里,一半是自然的大雁北归,一半是远方游子的冀愿。

东阁开玳筵

饮酒是驱寒的良方。冬日里饮酒作诗是朱门绣户、文人士夫不可缺少的雅事。历来冬日吟咏之句甚多,我独对南唐名臣徐铉的“暖随杯酒上朱颜”青睐有加。杯酒之后,暖意渐升,小寒为文士饮酒提供了充足的理由,也为文人雅聚提供了机缘,为千古辞章平添了许多故事。

小寒开筵,本身就是一件应时应景的雅事,元代剧作家王实甫在《西厢记》中写道:“今日个东阁玳筵开,煞强如西厢和月等。”“东阁开筵”是比“西厢和月”还要有趣的事情。《红楼梦》第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里,大观园的诸位侯门小姐大雪天烤鹿肉聚会联诗,成了整本书中最鲜活动人的场景之一。

晚清诗人李慈铭有诗“学士高斋启玳筵,红炉银烛小寒天”。古代士人的筵席往往清贵高雅,红炉银烛、文章唱和、听琴品箫、吟诗作对,多少传世佳作在此间产生,狂草、写意,骈赋、诗词……多少文人雅士从此名传千古,王羲之、王勃、张旭、陆龟蒙……再佐以莳花、赏画、熏香、听琴……几乎整个筵席就是一场高品位艺术沙龙。南唐画家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宋徽宗赵佶的《听琴图》正是这种场景的生动呈现。

便是无此盛筵,择一阳光正好的清闲午后,一壶热茶、一把藤椅,在院子里晒晒太阳,围着小火炉,陪伴家人品尝炖到烂熟的羊肉,在颐和园的昆明湖或村口冻得结实的冰面上冰嬉取乐,在房间熏上香,看“麝熏微度绣芙蓉”,也是小寒时节难得的情致。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文人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1-14 富岭股份 001356 --
  • 01-13 超研股份 301602 --
  • 01-13 兴福电子 688545 --
  • 01-06 惠通科技 301601 11.8
  • 01-06 思看科技 688583 33.4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