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彷徨”是当下很多出海美国的企业的心情。
随着美国对中国出口政策的收紧,特别是在关税、原产地规则以及出口管制等方面,对美出口企业深受影响,尤其是部分制造业,迫不得已开始思考从出口美国到出海美国的可能性。
“没人喜欢离开舒适区,但环境的变化会推动你做出选择。”一位计划出海的外贸人士对出海参考说到。
中国和美国关系的潜在不确定性增加,出海只是避开风险的*步设想,海外体系建设才是“入海”的真正开端,包括品牌文化本地化、运营本地化、产品本地化、人才本地化等等。
特朗普2.0时代即将正式开启,强关税和本土供应链趋势可以预见,绕道“第三国”进入美国或将失灵,进行本地化运营或将成为中国制造开拓美国市场的关键解药。
特朗普2.0时代
“避税天堂”墨西哥要失灵了
过去,为了规避美国对华征收的高额关税,以太阳能为代表的中国企业纷纷在越南、泰国等地设厂。但随着美国调高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和柬埔寨太阳能板的关税后,多家中资企业转移到印度尼西亚和老挝设厂。但这种类似应对“打地鼠”的策略能否在特朗普2.0时代继续沿用,恐怕要画一个问号。
特朗普在美国东部时间2024年11月6日凌晨宣布在总统选举中获胜。在竞选期间,特朗普多次重申将“让美国再次伟大”,曾表示要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60%的关税,对其他国家进口商品加征10-20%的关税。其目的在于振兴传统产业,保护和支持美国制造业、能源行业等关键领域。从特朗普胜选后,众多美国商家抢先从中国进口商品、抢单囤货,可知特朗普政策主张的威力。
以墨西哥为例,在特朗普1.0时期贸易摩擦后,中国成为墨西哥增长最快的外商投资来源国。根据墨西哥政府数据,2018年,中国对墨西哥的直接投资比2017年翻了一番。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的一份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对墨西哥的直接投资比2021年增长48%。2023年,中国再度新增对墨直接投资1.51亿美元,存量达到24.52亿美元。
11月25日,特朗普*次在胜选后披露其关税政策的具体细节。他在社交媒体上宣布,将在上任的*天就签署行政令,对墨西哥和加拿大的所有产品征收25%的关税,对中国商品额外征收10%的关税。
如果特朗普对墨西哥的关税大棒挥出,这些对墨西哥的直接投资无疑会很受伤。此外,去年曾传出计划在墨西哥建厂的比亚迪、上汽MG、奇瑞等车企或许也需要重新评估对墨西哥的投资。
走向美国本土化,与日韩企业竞争
全球来看,中国仍是生产成本较低、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但在贸易关系改变的当下,规避风险和高关税成本,在美国本地化生产或将成为一件不得不为的事。
此前孚能科技董事长王瑀在参加央视《对话》栏目时也预测,以2026年为分水岭,之后北美对电池必须本地化生产的要求就将进入实操议程。
而本地化是一个复杂交错的过程,包括品牌文化本地化、运营本地化、产品本地化、人才本地化等多个层面。因此,本地化所带来的就业、商业循环也是当地政府最为欢迎的。
特朗普曾表示愿意允许中国汽车制造商在美国建厂,“我们将提供激励,如果中国和其他国家愿意来这里销售汽车,他们将建厂,雇佣我们的工人。”
但对出海企业来说,本地化注定是一次痛苦的挑战,要突破原有的组织架构、文化理念甚至产品认知,真正深入异国的消费者需求。
对制造业来说,美国本地化面临的问题与零售业不同。零售业更注重品牌、营销和产品本地化。北美是一个线上线下渠道非常发达的地区。
不仅是全球*电商市场,而且线下零售业十分发达,仅超级市场的份额就超过了30%。因此,大型KA渠道和线上电商环节对于消费品牌的露出和消费者体验环节不可或缺。
而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更多问题在于如何构建本土生产管理团队,融入到本土供应链中。
据市场统计,自美国《通胀削减法案》通过以来,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已经宣布在北美投资超过500亿美元用于电动汽车和电池,丰田、松下、现代、LG等电动汽车和电池制造商也纷纷在美投资设厂。
日本松下、韩国 LG、三星SDI等企业早已进入国际车企供应链体系。北美动力电池市场,曾经一度被日韩企业所“统治”。
公开资料显示,LG新能源已跟通用、本田、Stellantis合作,在美国本土建设电池厂。其中,LG新能源和通用合资的三座电池厂中的两座已经投产,并获得了美国能源部的25亿元贷款。其他两家韩国企业三星SDI和SK On也正与Stellantis、现代、福特进行合作,分别在美国建设合资工厂。日本松下也与特斯拉在内华达州的超级工厂合作进行电池的生产,并计划在2025年在堪那斯州再设立一座电池厂。
与东南亚和欧洲市场不同,东南亚六国近几年刚晋身为中企争抢的“红海”,市场分散且低廉,商业基础配套略显羞涩。欧洲虽然拥有成熟的消费市场、物流和配套支付,但国家众多,各个国家个性色彩浓烈,市场同样分散。而北美以单一国家为主市场最成熟最统一,拥有高消费人群,活跃的商业氛围,但同时竞争也最为激烈。
面对日、韩企业多年的海外市场经验,中国企业海外经验略显不足。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国制造企业还有很多难关需要突破。
绑定本地企业,迈过本土化的坎
“美国本地人力成本很高,像纽约、旧金山、洛杉矶等应届毕业生月薪最少是4000至5000美金。有经验的人才,年薪可能10万到15万美金。”在美国设企的李丽告诉钛媒体出海参考,“计划在美国运营企业,投入产出平衡非常重要。”
此外,就是跨地域跨文化跨时区的管理问题。建立海外体系、理解本地文化、构建本地团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但一旦形成成熟的管理体系,也将提升组织化壁垒,实现真正的go local。就如,美的、海尔等中国企业如何在美国讲中国的企业故事和文化,这是一个难题的同时也是一个竞争门槛。
从成本到文化再到管理,中国制造业在美国市场非常容易“水土不服”。
在纪录片《美国工厂》中,福耀玻璃创始人曹德旺曾表示,在美国办工厂,需要跟各种势力“斗智斗勇”,而最激烈的分歧产生在工会的设立上。在美国工厂运行的几年里,福耀玻璃经历了工会冲突、员工效率等各种水土不服。
面对这样的状况,福耀玻璃选择了与大部分制造企业相同的尝试,即与美国本地企业绑定。这也是中资企业规避关税、保护贸易常用的方法。
2014年,福耀玻璃就开始在美国投资建厂。与通用汽车的战略合作协议,是推动福耀玻璃在美设厂的一大因素之一。
实际上,中国光伏企业除了如前文所述在印尼、老挝投资外,也积极前往美国建厂。在拜登政府时期,《通胀削减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IRA)的出台,刺激了美国本土光伏装机需求,隆基绿能、天合光能、晶科能源等中国企业纷纷赴美设厂。
以天合光能为例,为了平息美国本土企业的担忧,采取了与美国本土企业绑定的策略。2024年11月6日,天合光能发布公告称,同意全资子公司Trina Solar(Schweiz)AG将其下属的核心资产Trina Solar US Manufacturing Module 1,LLC出售给美上市公司FREYR Battery,Inc.,(简称FREYR)。该交易完成后,FREYR和天合光能将共同执行多阶段战略合作计划。
宁德时代同样选择与本土企业深度合作的模式。2023年开始,宁德时代与福特汽车合作,由福特汽车建设电池工厂,并拥有所有权,宁德时代则提供筹建和运营服务,同时就电池专利技术进行授权。
通过技术授权模式使宁德时代规避了海外重资产投资的风险和其他不利影响。宁德时代的创始人兼董事长曾毓群在接受访问时表示,如果当选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愿意向中国企业开放电动汽车供应链投资,宁德时代将考虑在美国建厂。
对于零部件企业来说,与美国企业深度绑定并不局限于在美国设厂。在2023年,伴随着墨西哥超级工厂项目的推进,特斯拉动员其中国供应商伙伴赴墨西哥建厂,包括拓普集团、旭升股份、均胜电子等产业链公司纷纷启动或加速在墨西哥的建厂进程。这些企业不仅不需要担心关税问题,还可以为未来开拓美国市场打好基础。
与本土企业绑定是中国制造企业出海美国规避政治风险和贸易风险的尝试与探索。
当抛开中国国内的低价生产成本,与世界供应链企业站到同一战场,中国制造在世界供应链中的竞争力正逐渐向技术创新靠近。
面对不同的市场状况,一位资深的业内人士对钛媒体出海参考表示,“成熟市场可以利用现成的人才和产业资源,并购成熟品牌,不必要什么都自己做,新兴市场*还是脚踏实地,一点点建立本地团队。”
“无论是消费品牌还是新能源制造,在美国多与本地企业链接,多交朋友,才能链接更多资源,打开更多市场。”李丽对钛媒体出海参考总结道。
2025年1月7日-10日,全球*的科技展会CES在美国拉斯维加斯揭开序幕。
临近特朗普正式重返白宫,过去的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诸多限制日益趋严,关税大棒似乎也在所难免。北美市场是否会增加品牌风险,市场推广是否会更复杂?智能消费电子企业如何应对产业机遇和新增风险?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钛媒体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