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超10000亿信贷助推新质生产力

2024年超10000亿信贷助推新质生产力
2025年01月04日 02:47 中国经营报

文 杨井鑫

在中国经济“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下,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中国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动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科技创新,而科技创新领域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由此,在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提出的金融“五篇大文章”之中,科技金融被置于首位。

2024年,随着政策顶层设计的搭建,各部委陆续出台相关政策,金融机构迅速响应,在调整组织架构的基础上纷纷加大资源投入。根据公开信息粗略计算,2024年我国科技型企业贷款金额超过10000亿元。

政策持续“输出”

2024年1月12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加强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银行业保险业做好科技创新金融服务的工作要求。《通知》明确,加强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要支持初创期科技型企业成长壮大、丰富成长期科技型企业融资模式、提升成熟期科技型企业金融服务适配性。同时,针对初创期科技型企业,鼓励金融机构在防控风险的基础上加大初创期科技型企业信用贷款投放力度,努力提升科技型企业“首贷率”。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规范银行与外部投资机构合作,积极探索“贷款+外部直投”等业务模式,为初创期科技型企业融资提供金融支持。

2024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交通运输部、国务院国资委、金融监管总局等九部委联合召开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贷款工作推进会议。会议要求,各银行机构要聚焦提升审贷放贷效率,优化机制流程,加大资源保障,对照最新产业政策标准修订完善授信管理政策,开辟贷款审查审批“绿色通道”。开发与初创期科技型企业以及中小企业技改融资需求更加匹配的贷款产品,拓宽抵质押物范围,加快贷款签约投放进度。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1月15日,银行累计与1737个企业和项目签订贷款合同近4000亿元,有力支持了初创期、成长期科技型企业首贷和重点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

机构加速布局

对商业银行而言,加大科创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不仅是政策要求,也是银行对未来发展的布局。科技金融作为“五篇大文章”的开篇,各家银行在2024年均增大了相关投放力度。

国有大型银行中,工商银行(601398.SH)2024年上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和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分别达到3.1万亿元和2.1万亿元,科技型企业贷款较年初增加超3300亿元;中国银行(601988.SH)截至9月末科技金融贷款新增4017亿元,较年初增长27.24%,授信客户数增速超过35%;建设银行(601939.SH)三季度末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2.74万亿元,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1.82万亿元;农业银行(601288.SH)前三季度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为2.6万亿元。

股份制银行中,兴业银行(601166.SH)2024年前三季度科技金融贷款较年初增长14.74%,占当期贷款新增额近50%;浦发银行(600000.SH)8月末的科技贷款余额突破6200亿元,年内净增1000亿元;民生银行(600016.SH)前三季度对科技型企业提供信贷支持超4100亿元,对“专精特新”客户提供信贷支持超1100 亿元;中信银行(601998.SH)前三季度服务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7968户,较上年年末增加1338户,增速超20%;光大银行(601818.SH)上半年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超3500亿元,较年初增长800亿元,增速超30%。

除了国有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不少中小银行也在打造科技金融特色“名片”。例如,北京银行(601169.SH)科技金融贷款总规模已突破3400亿元,服务的“专精特新”企业超1.8万家,“专精特新”贷款规模已超过1000亿元,该行累计为4.8万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提供了超过1.1万亿元的信贷支持;杭州银行(600926.SH)截至9月末服务超2.2万家科创企业,累计投放超过1850亿元,在2024年杭州市的独角兽、准独角兽榜单中,杭州银行客户市场覆盖率达到90%。

此外,部分民营银行也将科创企业融资作为一个业务发力点。以微众银行为例,截至2024年9月末,该行科技金融已经在全国超25个省及直辖市、200多个地级市开展业务,其科创贷款产品已吸引近54万家科创企业前来申请,占所在地区科创企业总数的20%,为全国科创企业累计授信超3300亿元。

资源“冷热不均”

2024年,《中国经营报》记者在北京、深圳、杭州、江苏、安徽等地采访调研了解到,多数银行对科创企业融资格外重视,也是重点布局的业务,甚至不少银行还开设了专营支行网点。但是,当前科创型企业融资“冷热不均”的情况客观存在,部分金融产品也没有完全推广开。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由于科创企业轻资产属性,银行在授信过程中往往依赖与政府部门的合作,通过不同级别的“专精特新”评定结果,提供不同的信贷支持。从目前公布的科创企业类别来看,我国累计培育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6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14万家,科技和创新型中小企业超60万家。有146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进入胡润全球独角兽榜,占我国独角兽企业数量的43%。

“由于风控和制度的原因,各家银行的信贷投向都集中在科创的头部。银行为了争夺资质好的客户越来越‘卷’,而很多科创企业还是很难获得银行的贷款。”安徽一家股份制银行人士向记者表示。

该人士透露,从资质上看,目前银行的贷款大多数是给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而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要拿到贷款都很难,甚至有的银行只做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如今,‘专精特新’企业数量越来越多,部分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可能是地方的‘关系户’,银行在其中只能优中选优。”

在这种情况下,头部科创企业往往是多家银行“求上门”给授信,企业可能会出现过度授信的情况,而大批不在“名单”中的企业则得不到银行的青睐。

另外,银行在服务科创企业的过程中,多数银行更愿意服务成熟期企业,而早期的企业则较难得到足够支持。

“科创企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且项目周期一般也比较长。对于银行来说,成熟技术的产业化过程可能更有价值,贷款也容易冲规模。早期技术研发的企业,往往资金规模小,甚至是需要抵押的。”上述股份制银行人士表示,通常情况下,早期的项目融资不适合债权融资,而是应该对接风险投资。发展到后期,企业通过债权融资更合适。

相较于融资难的问题,目前还有一些科创企业得不到足够支持。

同时,面向科创行企业的一些创新金融产品,其实际覆盖面也有限。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监管多次强调加大金融创新产品对科创企业的支持力度,尤其是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但是,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现实应用并不广泛,银行暂时仅将之视为增信的措施之一。

此外,在科创企业融资环境中,银行信贷与股权投资的衔接还有待完善。当前风险投资机构募资较难,股权投资市场惨淡,银行信贷资金作为间接融资方式并不能替代股权投资。

2024年9月,《关于扩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范围的通知》明确,将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范围由上海扩大至北京、天津、上海等18个城市。这意味着,投资试点将扩大示范引领作用,为创业投资、股权投资的长期资本来源提供更多的优质耐心资本。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1-14 富岭股份 001356 --
  • 01-13 兴福电子 688545 --
  • 01-13 超研股份 301602 --
  • 01-06 惠通科技 301601 11.8
  • 01-06 思看科技 688583 33.4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