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青《在旷野里》:一半清气,一半锐气

柳青《在旷野里》:一半清气,一半锐气
2025年01月03日 14:56 中国青年杂志

柳青《在旷野里》:一半清气,一半锐气

文—阮洁

柳青的长篇小说佚作《在旷野里》是一部写于1953年而且雪藏了70余年才面世的作品,不能不引人特别关注。细读这部作品,它没有写完,作者柳青在文稿最后也标注“未完”,同时注明日期:1953年10月7日。它为什么没有写完?这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问题。

这部作品放在今天看来,无疑是一部很好的作品。它写出了新中国刚成立那个时代“在旷野里”的风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可以称之为新中国成立初期陕西关中城乡各种人物形象和生活劳作的艺术画卷,有真实的历史感,有生动的生活画面,也有丰富深沉的意义蕴含。如果把这部作品放在当代文学史初期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初那个时代环境中看,从现实主义小说创作来看,这部作品所写的生活和人物,所面对的现实和所提出的问题,既有我们常说的真实性和典型性,更有现实主义文学应有的现实性和问题性,这样的创作,在当代文学的发轫期,还是鲜见的。难能可贵的是,《在旷野里》既有一股清气,也有一种锐气,它具有历史的前瞻性,也有时代的异彩光芒。

《在旷野里》以浓墨重彩描写和塑造了以朱明山为代表的一批党的优秀干部和热爱新时代新生活的群众形象,同时也较早地触及了个别领导干部在掌握权力以后,没有积极地跟上时代的步伐,没有认真领会毛泽东主席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讲的:“过去的工作只不过是像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残余的敌人尚待我们扫灭。严重的经济建设任务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熟习的东西有些快要闲起来了,我们不熟习的东西正在强迫我们去做。”

柳青在小说篇首就单独引用了这段话,以示重要,也在揭示《在旷野里》的主题。比如县长梁斌,他是小说的主要人物之一,是当地干部或称新区的干部。

梁斌当了副县长后,工作中有些“专横”,生活上也表现出某种“优越感”。不仅如此,梁斌在工作中,如在防治严重的棉蚜虫害工作中,既不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也不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甚至不按已经研究制定的工作方法去工作,而是独断专行,喜欢开大会、作报告,在讲话中还暗中讽刺县委书记的工作方法,表现出严重的问题。

《在旷野里》如此鲜明地塑造出梁斌这样一个领导干部的人物形象,同时揭示出由这个人物所表现出的一些干部在思想方法、工作作风包括生活方式方面的问题,这在1953年、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文学创作中,是比较早的,也是比较尖锐的。这样的人物形象,似乎要在晚几年的文学作品中才能够出现。由此,我们也看到了柳青作为一个优秀作家深入生活、研究生活、发现问题、揭示问题的敏锐和勇气。

此外,在当代文学的初期,作为长篇小说的《在旷野里》,也较早地触及了新的时代新的环境下,干部的家庭生活,特别是婚姻和爱情这些在当年较为敏感的问题。小说写道,朱明山在陕北一个区当区委书记时,高生兰中学毕业后到区上当了乡文书,她的生活态度和工作精神都是“生气勃勃的”,因而“被提到区上当宣传委员”。高生兰对朱明山“仅仅敬慕他处理问题的原则性和做艰苦工作的坚韧性,而惋惜他文化程度低。她向他学习,又帮助他学习。朱明山以一个三冬‘冬学’的老底,加上工作中的逐渐积累”,“在高生兰帮助之下,读完了部头那么大而字却那么小的苏联小说《被开垦的处女地》,引起当时多少干部的惊奇”。是高生兰把朱明山“引进了新的世界”。而“共同的目标和共同的兴趣终于使他们谈起爱情问题”。他们结婚的时候,高生兰保证她不会当家属,她还要学习进步,她甚至“用那么轻藐的神情嘲弄那些生了孩子的各种负责同志的爱人”。可是,严峻的生活改变了高生兰。“一九四七年的战争把他们分开了。朱明山参加了八百里秦川全部解放以前的每个大战役。”而留在陕北的高生兰则带着两个孩子,和她母亲在一块逃难。“在战后满目凄凉的日子里”,她和母亲“靠着政府给两个孩子可怜的十分有限的一点点好不容易运到陕北的粮食,度过陕北饥饿的一九四八年”。高生兰“变成一个村妇,上山去挖野菜;她背着毛口袋,到乡镇上去卖她娘家的破烂;她有时带着小的孩子,到乡下的朱明山家里去糊几天口”。战后重逢,令朱明山吃惊并“惋惜的是:她和书报绝了缘,而同针线和碗盏结了缘。朱明山在西安接待了她们大小四口不几天,就发现高生兰变得那么寒酸、小气、迟钝和没有理想。她在精神上和她母亲靠得近了,和她丈夫离得远了”。

小说是从朱明山回想的角度写他和高生兰从相识到成家,再到分离与聚首的,概括、简要,爱情与婚姻,战争与生活,今昔沧桑,读起来是那么的真实和惊心动魄,柳青的笔下颇有杜甫写的离乱诗那样的悲慨。小说写到朱明山后来对妻子高生兰一些行为非常不满。小说仍从朱明山的角度写高生兰,“她的苦难(这是十分令人同情的)一结束,新的世界使她头脑里滋生了安逸、享受和统治的欲望”。高生兰在朱明山工作的部里管图书,不按时上下班,上班打毛衣。“她甚至不用手,而用下巴指使她的两个干部——一个女青年团员和一个戴着老花眼镜的留用人员。”“人家对她提出了意见;她竟然给人家扣起‘不服从党的领导’的帽子。”面对妻子的这种变化,新中国成立以后,朱明山把妻子送到西北党校学习,希望她在党校学习能有所提高和改变。

时代在变,生活在变,人的思想也在发展。《在旷野里》所描写的也可以归结为一个字——“变”。

(作者系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

阮洁阮洁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柳青 梁斌 在旷野里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1-14 富岭股份 001356 --
  • 01-13 超研股份 301602 --
  • 01-13 兴福电子 688545 --
  • 01-06 惠通科技 301601 11.8
  • 01-06 思看科技 688583 33.4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