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1日,茅台大酒店旌旗舞动,在久违的冬阳中,中国酒文化大会暨2024中国酒业协会文化工作委员会年会迎来召开。
会上,中国酒业协会战略专家、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文儒以《从庙堂之器到民众之用》为题发表演讲,为众人揭开中国酒器数千年传承与变革的神秘面纱。
李文儒作演讲
李文儒表示,本届大会“酒以载道文以化人”的主题,精准点明了酒在文化长河中的关键意义。
李文儒谈到,新石器时代,距今四、五千年左右,诸多神秘器物浮现,如黑陶,其超薄工艺令文物界惊叹。早期器具之美是自然、生命、朴素之美,源于生活本真,带着自然、生态、舒适之感,是一种返璞归真的时尚。
两三千年前的商、周、秦、汉青铜时代,酒器从陶到铜的转变,带来了材质、工具、技艺的革新。随着社会发展,权力、财富的垄断与集聚,分层、等级的鲜明,酒器的变化和功能助推并固化了社会结构与权力结构。酒器形态由素朴、生动变为豪华、威严,呈现出礼仪、等级、奢华之美。爵与尊就是典型代表,从单纯的饮酒、盛酒器具,变质为显示官职与地位的象征。北大阎步克教授在《酒之爵与人之爵》中详述了酒器容量等与身份的对应规则,酒艺、礼仪、文化、美学体系也在此期间初步构建。
会议现场
李文儒看来,自此,酒器具呈现的酒文化朝着两个方向延续、发展、变化。
一方面,沿礼仪与权威路径纵深发展,酒文化深陷政治泥沼,酒器沦为统治的“代言人”。如清代乾隆年间的珐琅瓷、珐琅彩、金瓯永固杯等仿古酒器,一味复刻青铜古韵,承载的是高高在上、远离大众的“精英”文化,与普通民众生活几近脱节。
另一方面,民间活力路线则是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市井百姓齐发力,于日常饮酒中传承创新。如唐三彩、鸡缸杯、明代青花瓷等,以及适配茅台酱香的挂杯透明杯、古朴典雅的汾酒壶、满载民俗温情的绍兴女儿红坛子,尽显材质、工艺、艺术多元融合之美,酒文化生机勃勃。
把古今酒具酒器对比,李文儒说道,酒器更迭不断却又似曾相识。酒器渐趋简约便捷,透明玻璃酒杯成主流。这究竟是极简美学引领风尚,还是酒美学开辟新航道,值得学界、业界深入探讨。
会议现场
李文儒还分享了自身与西凤酒的渊源,提及凤翔石鼓传奇。石鼓自唐时被发现,历经多朝辗转,见证封建兴衰,其篆书被誉为篆书之祖。他强调,酒企在筹备相关文化产品时,应注入当代价值观,铭记历史变迁。
未来,李文儒认为酒产业从业者重任在肩。要以深厚历史积淀为基,深挖传统酒文化富矿,以酒美学赋能国人生活美学追求。可借助酒器展览、文创赛事,酒器新美学、老传统新时尚文创设计大赛,学术支撑、学术研讨等多元活动,推动酒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显玉
编辑 湛泽梅
二审 贺诗涵
三审 李勋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