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迎着朝阳,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旧司镇板沙界村的入口蜿蜒而上,一处处革命遗迹映入眼帘。走入村中,一座座土家族特色木头房被改造成民宿,远近游客正与村民同吃同住,感悟红色文化,体验乡村生活。
一阵阵笑声,从一处传统院落中传来,该村9户农民“合伙人”代表正在现场领取分红。他们因闲置的房屋被免费改造成民宿,从而成为“股民”,得以“坐享”收益。54岁的村民邓柱成满脸都是藏不住的笑意:“我分红最多,有4360元。”
板沙界村是一座红色的村庄。1926年秋,张昌岐、吴郅堂等革命者发动农民300多人在此修筑工事,集训操练,建立起鄂西南第一支农民革命武装,并于当年10月28日发动起义,攻打来凤县城,打响了恩施地区由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起义第一枪。
时光流转近百年,当年的遗址依然诉说着风云历史。遗址面积约3500平方米,四周沟壑环绕、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整体呈“凸”字形,分内外三层,每层之间有通道,另挖有地道通往寨外,遗址内寨墙、抢眼、训练场、情报通道等遗迹保存良好。
挖掘红色资源,让革命精神燃起来。今年,来凤县获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资助4000万元,对红军哨所等遗址进行适当修缮和复原,配套建设3000余米长的红色旅游公路、2200余平方米的政治生活馆、460多米长的游步道等设施,并改造民宿,打造集红色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和农事体验于一体的“农旅融合”生态农业综合体。
“张昌岐、吴郅堂等革命先烈英勇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世世代代为来凤人民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每年到板沙界村来开展党建活动、重温入党誓词的人特别多。”旧司镇副镇长张宏介绍,2024年板沙界村接待游客2万余人,成为远近闻名的研学基地和乡村旅游目的地。
板沙界政治生活馆用时两个多月即建成,于2024年8月正式开馆,按“山村播火种,寨堡聚英豪”“起义攻县城,书生拥戈矛”“民主建政权,农运卷狂飙”“舍身求正义,碧血照千秋”四大部分进行系统展示,激励参观者赓续红色血脉,永葆革命精神。
“这些革命老故事,提醒着我们要不忘初心使命,我们今天再难,也难不过昔日的筚路蓝缕,拥有良好发展条件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鼓起斗志、找出办法呢?”在板沙界政治生活馆,来凤县政务局工作人员向钰清了解到张昌岐的革命事迹后感叹。张宏告诉记者,该馆开放后,释放出强大的吸引力,除了省、州、县各级部门到此参观学习,开展党建活动之外,自发前来的游客络绎不绝。
红色旅游兴起,村民们也吃上了“旅游饭”。一张一米五宽的双人床,正对着的是一个32英寸的电视机,2个老式怀旧的搪瓷缸摆放在电视机旁的桌子上,一旁古铜色的落地晾衣架上斜挂着一个印有“为人民服务”的复古挎包,最里面是一个单独的卫生间。在板沙界村,像这样约20平方米的标准间,在2024年秋季高峰时期,一房难求。
这些客房,都是由村民的闲置房屋改造而成的民宿。村民邓柱成一家6口人,儿女都在外打工,因老伴儿身体不好需要照料,这些年他就在家一边种着几亩庄稼,一边农闲时在附近做些零工维持家用。2024年8月,镇里号召大家拿出闲置房屋发展民宿时,邓柱成第一个报了名,“外墙改造和内部装修,都不要我们管,直接从收益里面给我分红,我等于说坐在屋里等收钱”。
像邓柱成这样拿出闲置房屋来改造民宿的共有9户,共改造成34间房、55张床位。同时,旧司镇成立来凤县板沙界红色美丽村商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负责民宿等相关事务运营管理。 8月以来,该公司共吸纳就业18人,累计发放分红、工资6万余元。
不少村民还兼职“帮厨”“客房保洁员”“院落保洁员”等挣取收入。村民刘学成将原先破旧的木头房,前面一半改造成3个标间和一间客厅,后面一半则用作厨房和家人居住,老伴儿邹银玉则在兼职“客房保洁员”。“房子给我们整好了,我说不给我们分红都行,而且我们这个家庭有2份收入,除了分红,旺季时老伴儿有固定的1千元每月工资,淡季按天结算。”说起这些,刘学成高兴得合不拢嘴。
(任建华拍摄)
责编:陈陈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