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工业“焕新”记
12月17日,四川达州,深冬暖阳天。“当前还在逐个试车,本月底将全面具备热负荷试车条件。”站在走马梁山头上,达钢搬迁升级项目尽收眼底。项目指挥部办公室主任何亚飞指着高162.2米的焦炉烟囱,感慨万千。
达钢,四川“钢铁四子”。这次“搬家”,是从达州城边老厂区搬到40公里以外的麻柳镇。
驱车再往北40公里,宣汉普光镇合溪村,站在山头上,普光经济开发区普光功能区同样尽收眼底。
“12月6日,东边的四川赣锋锂业有限公司(简称“赣锋锂业”)已经投产,首批产品正准备卖出去;明年1月,西边的四川正达凯新材料有限公司(简称“正达凯”)将产出第一个产品。2026年,开发区产值目标1000亿元。”宣汉普光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朱济君指着一排排现代化厂房,信心满满。
“乔迁”一座钢厂,是达州工业“更新旧动能”的迫切需要,因为“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剑指“千亿”园区,是达州工业“培育新动能”的主动追新,因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实现动能的转换”。
“新与旧”的双轮驱动背后,达州工业书写着怎样的发展故事?
搬到40公里以外
12月22日,从万州开往达州的35005次重载列车,首次经达州东部经开区铁路专线,准时开进方大达钢集团新厂。列车上的货物,是专供达钢新厂的工业原材料。
按照计划,新厂“点火”,老厂同步“退休”。
“工厂烟囱,大家固有印象就是黑色浓烟,现在早就不一样了,外表不仅有彩绘,晚上还有灯光秀。”走近达钢搬迁升级项目标志性建筑——焦炉烟囱,拔地而起之处,何亚飞指着烟囱上的熊猫彩绘,向参观者介绍新厂的“观光考量”。
20余年来,何亚飞从电气技术员到工会主席,再到项目搬迁指挥部办公室主任,他和达钢的故事早已“捆绑”,见证了达钢的辉煌、没落,以及新生。
何亚飞介绍,达钢于1958年建于达州市郊。几十年过去,达州城际线不断延展,与钢厂越挨越近。同时,老厂区设备陈旧老化,技术升级改造空间受限,也制约了企业“更新”步伐。
搬,既是企业发展之需,也是城市民生之要。搬到哪里去?后经选址更迭和在全国范围寻找战略投资者,地址最终确定在麻柳镇烂泥湖村,离达州城区40公里以外。
打破“搬家”就亏损魔咒
“这次搬家,就是一道既要、又要和还要的必答题。”何亚飞说,既要建一座现代化新厂,又要解决环保问题,还要打破搬迁就亏损的“魔咒”。于是,他们一边建着厂,一边算着账:
物料全靠皮带运输,不需要汽车转运,整个过程不会有热量损耗。厂区内综合物流成本,每吨可以节约至少120元。
老厂所有中低压发电机组,新厂也找到了替代品——两组高功率发电机,运营成本每吨可节约100元以上。如果算总账,新厂每生产一吨钢,比老厂要节约150元以上,一年可节约6亿元。
除了这笔账,新厂多项指标,让何亚飞很骄傲:“老厂自动化程度只有二级,新厂信息化达四级;新厂4832个摄像头,可为中控室服务;新厂至少有40项技术或工艺革新……”
新厂总投资150亿元,环保投入超27亿元。
建成投产后,预计具备年产300万吨钢材、10万吨钒产品、100万吨焦炭的产能规模,年产值达300亿元。
“厂区还在绿化美化中,明年来,这里将是一个4A级工业旅游景区。”何亚飞说,不管“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达钢是四川“钢铁四子”这块牌子是不会被砸了的……
靠气吃气
何亚飞算着“旧动能更新”后的经济账。40公里以外,宣汉县委书记杨勇谋的则是“培育新动能”的新图景。
宣汉,“川气东送”的起点,地下蕴藏着3.86万亿立方米天然气,还有全国首个海相富锂钾资源矿近10亿立方米,富锂钾卤水达20.9亿立方米。“培育新动能,‘家中有矿’的宣汉就是要‘靠气吃气’。”杨勇说。
发展工业,园区是土壤,企业是种子。为打造“土壤”,宣汉县“推平”普光镇合溪村的几个山头,普光经济开发区“从小到大”。为寻“种子”,宣汉通过用好资源“优势圈”、深入优化“服务圈”,不断扩大“朋友圈”。其中,入驻普光功能区的两家企业——正达凯和赣锋锂业,如今已成达州甚至全省“明星”企业。
正达凯以天然气为原料,主要生产乙二醇等新型化工材料。“简单地说,我们就是把天然气转化成塑料原材料,比如装矿泉水、可乐的塑料瓶。”公司总经理邱增明直言来达州投资,看中的就是“宣汉家中有气”。
此外,公司还把AI技术运用到了企业管理中,实现了智能化、数字化。“截至目前,在安全生产系统的开发和建设上,公司已投入5000多万元。”站在犹如卫星发射基地的中控室,谈及未来,邱增明信心满满,“项目一期占地1400亩,正式投运后,预计全年可贡献利税10个亿。”
除天然气“在地化利用”,达州还有锂钾资源。基于此,赣锋锂业也来了。用时一年,这家企业在宣汉建成全球单线产能最大的锂辉石矿石提锂生产线。
“一个个全新企业,带动了宣汉化工园区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杨勇说,深耕天然气行业、发展精细化工产业,将助力达州打造全国最大天然气资源就地转化产业链条;着力发展锂电产业链、开辟新型储能新赛道,同样也为达州建设“万达开天然气锂钾综合利用集聚区”提供有力支撑。“二者相加,必然推动宣汉从‘资源产出地’向‘产业崛起地’迈进。”杨勇说。
“三好”政府
“建这个厂,同样的工程量,至少需要四到五年时间,而我们只用了两年。为什么这么快?因为有‘三好生’在帮我们推。”邱增明口中的“三好生”,就是达州、宣汉市县两级政府。
有哪三好?邱增明掰着手指头数着说:“态度好、服务好、效果好。”“工程最忙时,有8700多名施工人员在建设,小到吃饭喝水,大到手续审批,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肯定不行。”
企业家事业腾达背后,是“三好生”政府的孜孜不倦。在达州,重大工业项目早已实现“拿地即开工”,民营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排名,也稳居全省前列。
走在前,更想在前。正达凯正式投产,将需要大量技术人才。“早在两年前,达州就开展了技术人才定向培养工程,还在园区建了人才公寓,出台引才补助政策,一个人才安家费35万元。”邱增明说,“三好生”做的这些全做到了企业“心坎上”。
正是“三好生”的努力,在企业和资本“用脚投票”的抉择中,达州近年来落地了正达凯、蜂巢能源、赣锋锂业等百亿级产业项目10个,天然气、锂钾、能源、森林“四大资源”关联项目900余个。
临近年底,关于达州的好消息不断传来:新型储能产业入列全省25条产业新赛道;江苏南京,投资总额507亿元的33个化工产业项目集中签约;沿海地区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瞪羚”企业密集前来考察……
岁末年初,达州工业“焕新”已然起势。未来,必会有更多故事在巴渠大地上演。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梁波 陈颖 李兴罡 曾业 罗轩 刘彦君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