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杨涛
00:50
雅安市汉源县永利乡古路村位于大渡河大峡谷入口的绝壁之上,曾经因鸟道塞绝,被称为“悬崖村”。
2005年开始,在那条蜿蜒的通天古路上,有《华西都市报》10余名记者持续关注古路村的身影。20年时光里,记者用一篇篇报道让古路小学从“天边”走到人前,并促成孩子们走出大山接受更好的教育;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记者用镜头见证古路村通电、通路,看悬崖绝壁间索道飞渡……
20年古路村,彼此难相忘!在《华西都市报》创刊30周年之际,记者重回古路之路:当年镜头下的小学生已长大成人,成为驻村工作队队员反哺乡亲;“想你的风吹到了古路村”、民宿林立……乡村旅游在这片土地生长开花。在古路村的村史馆里,华西都市报的报道也作为村庄历史的一部分被永久收藏。
当年的
“天边小学”学生
成为了驻村工作队队员
“这是我吗?”面对自己20年前的模样,申治燕在向母亲反复确认过后,才敢点头肯定。这是2005年记者拍下的一张照片:在古路小学即将完工的新校舍里,申治燕站在一群小伙伴中,笑容温暖而纯真。那年申治燕七岁,这也是她人生中的第一张照片。
“闭塞”是申治燕对于儿时的记忆,那是由父母、同学、做不完的农活,还有被悬崖绝壁遮挡了一半的天空组成的世界。“父母很少给我讲起外面的故事,我想他们可能也不知道。”申治燕回忆说。
申治燕已经记不起记者拍照的场景,但每当有客人来到村子,她都会和小伙伴围绕在客人身边,就想多听听外面的故事。在外读书之后,申治燕才在网络上陆陆续续看到有关古路村的报道。“感谢媒体记者,特别是《华西都市报》这么多年来一直对家乡的关注。”申治燕说。
申治燕有关古路村的鲜活印记,是从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后开始的。随着湖北省对口支援汉源县地震灾区,越来越多的援建单位和爱心人士来到了古路村。来古路村支教的湖北志愿者包唐韬,在课堂上用音乐、体育、动画片、科学实验打开了小朋友们的世界。假期里,支教老师带着从没到过县城的申治燕第一次走出大山,坐上飞机火车,去了湖北、北京。城市里的车水马龙让申治燕大为震撼:“我羡慕的不是物质上的富足,而是外面丰富多彩的生活,我希望自己有机会去闯荡更大的世界。”在政府精准扶贫方略和爱心人士的帮助下,申治燕从古路小学开始一路苦读,于2021年完成大学学业。
2023年,申治燕回到家乡,进入汉源县残疾人联合会工作,今年9月,又成为了汉源县马托村驻村工作队队员。驻村工作期间,谁家需要康复辅助器材了,谁家需要申请补助了,面对需要帮助的残疾村民,申治燕总是热情地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申治燕告诉记者,自己在成长之路上受到过很多帮助,她希望用自己的努力工作,来回馈给需要帮助的人。
走出
致富新路子
“想你的风”吹到了古路村
古路村所在的地方本叫“咕噜岩”,因为峡谷风大,把石头吹跑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从咕噜到古路,声音变了,还多出一条“路”,和风、和路,古路村的故事就这样展开了。这一次,古路村吹来的是“想你的风”。
从大渡河边一线天桥出发,徒步半个小时就来到了古路村桐子坪附近。峡谷中一栋现代风格的建筑就是阿兰民宿了。2023年,阿兰民宿开业,这是古路村民第一次有了抽水马桶和浴缸。民宿主人阿兰是古路村人,小时候一直在外面读书。“虽然从小离开家乡,但对老家还是很有感情。”想着让家人们有更好的居住条件,阿兰对老房子进行改造,平时家人住,旺季客人住。
伴随着阿兰民宿的开业,2024年3月,毫无征兆地,古路村又火了。村里民宿生意火爆不说,乡亲们卖土豆、花椒、核桃也挣了不少钱。“到2024年底,古路村244户680人,全村共有21家民宿,可以同时接待300人左右。2024年,人均年收入将突破1万8千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超过30万元。”古路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郑望春说,在各级帮扶部门的支持下,古路村走出了一条以文旅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新路子,打造出一张以“游骡马险道、观峡谷风光,吃生态食品、品彝家风情”为主题的生态旅游名片。
2021年以来,永利乡整合各级各类帮扶资金3000余万元,配套建起游客接待中心、文化广场、观景平台、停车场等基础设施,使古路村旅游接待能力大幅提升。“要想让流量变留量,古路村还需要提升游客体验感,在旅游接待上更加依靠市场化运作。”对于古路村的未来发展,永利乡党委书记顾涛有新的考量。
回想2005年,记者第一次爬上古路村时,这里不通公路,没有手机信号,好在悬崖上开凿的路通了,村民们再也不用攀着藤条钢梯出行。当离开时,村里的孩子们将记者送到村口。问起他们最大愿望,竟是下山看一眼成昆铁路上呼啸而过的火车。如今记者再次打开镜头,古路村正在他们的奋斗下,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封面新闻记者杨涛摄影报道 海报设计 罗乐
古路村
大事记
■2005年,记者杨涛走进古路村。之后,华西都市报首次报道了“天边小学”的故事,让更多人关注和关心这座悬崖上的村庄和学校。
■2014年脱贫攻坚开始后,古路村精准识别贫困户46户181人,贫困发生率43%,贫困户人均纯收入仅2140元,成了汉源县63个贫困村之一。
■2016年后,安装护栏后的骡马道,让村民出行更安全。
■2018年,古路村首条公路建成,拉近了村民和外界的距离。
■2018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9360元,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4260元,完成了“贫困村”退出任务。
■2018年,索道建成运行,村民出行更方便。
■2019年,古路村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入选第二批“四川最美古村落”名单。
■2022年,被评为第七批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2023年,被评为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优秀村。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