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老北京辞旧迎新的钟声

说说老北京辞旧迎新的钟声
2024年12月28日 00:00 媒体滚动

转自:劳动午报

新年之际,叩钟祈福,这是历史悠久且庄重的民俗文化。每当新年及除夕之际钟声响起,既预示着辞旧迎新,也是祈福纳祥的重要仪式。那洪亮、庄严、绵长的108响钟声,幽缭环绕,声声震撼,给人无限遐想,为人们送去新年的祝福。

用钟声辞旧迎新祈福始于何时

据《中国民俗文化大观》载:钟作为我国古代的一种计时工具,传说在炎黄时期就出现了。鸣钟击鼓自古为皇家、庙堂以及黎民百姓祭祀上天、祈福、纳祥、免灾、驱邪的一种礼俗。远在两千年前的汉代已有“天明击鼓催人起,入夜鸣钟催人息”的晨鼓暮钟制度。

自东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年)佛教传入中国,经三国、两晋、南北朝,随着佛经的翻译与研究,得到逐渐发展的同时,寺庙也兴起了除夕敲钟的习俗,到了隋唐时期,辞旧迎新的钟声被定为108响,且延至元明清及民国时期。

而今说的“新年”,即公历的1月1日,是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元,谓“始”;旦,谓“日”。“元旦”即“初始之日”的意思。我国历史上的“元旦”指的是“正月一日”,辛亥革命后,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从1949年开始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因此“元旦”也被称为“阳历年”“新历年”或“公历年”。

民国以前多在除夕之夜,即辞旧迎新之时鸣钟祈福,民国以后也有在元旦之时鸣钟祈福迎接新年的。

辞旧迎新的钟声因何为108下

辞旧迎新的钟声通常是敲108下,其含义多有说法。

其一:明代郎瑛《七修类稿》云:“叩一百八声者,一岁之意也。盖年有十二月、二十四气、七十二候(每五日为一候),正得此数。”因一年有12个月,24个节气,每个节气有3种物候,共72候,加上12个月和24个节气正好是108,故辞旧迎新时叩钟108下。

其二:“108”在佛教里占有一重要地位,据《鸿雪因缘图记》载:“素闻撞钟之法,各有不同。河南云:‘前后三十六,中发三十六,共成一百零八声’;京师云:‘紧十八,缓十八,六遍凑合成一百零八。’”由此可见各地寺庙撞钟的节奏。韵律虽各不同但钟声均为108下。佛教认为人有108种烦恼, 除旧迎新之际听了钟声,能使人百虑俱消,得到一种祥和与安宁的慰藉,从而对未来的生活充满美好憧憬。

其三:古人认为人有6大陋习:贪婪、怯懦、愚蠢、轻率、犹豫和吝啬。每一个陋习又包括18种表现,总共108种。所以要在辞旧迎新之际敲响108下钟声,每一响钟声,就能消除一种陋习的表现,连续的钟声,能使108种表现逐渐消除,从而在新的一年里成为仁义之人。

其四:与吉祥之数“9”有关,因为108包含着12个9。在《易经》与道家哲学中,“9”有着深刻寓意。作为阳数之极,它代表着阳刚之力、正义与权威。而9又与“久”谐音,具有高贵、吉祥、长久、永恒之意,被视为吉祥之数字。

老北京到何处聆听新年的钟声

北京历史上有众多的寺院,每座寺院都有钟楼或钟亭,所以辞旧迎新之际不少人都会到寺院里聆听钟声,以求新的一年合家幸福、平安。临近子时中点,即零时(十二点),各个寺院的大钟都要敲响,钟声纯厚绵长,幽缭环绕,声声震撼,人们在此许下一年的心愿与希望。

大钟寺位于海淀区中部,建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次年落成,世宗“以无觉之觉,觉不生之生,所谓觉生也”,赐名“觉生寺”,并御题了“敕建觉生寺”石匾,悬于山门之上。乾隆八年(1743年),永乐大钟从京西万寿寺移至觉生寺,故该寺被俗称为“大钟寺”。大钟楼是寺内的核心建筑,矗立在一座巨大的台基上,整个钟楼上圆下方,象征“天圆地方”,青石台基上砌有八角形“散音”池,在它的作用下,轻击大钟时,方圆百余里均可听到纯厚、古雅的钟声,余音可持续3分钟之久。永乐大钟高6.94米,外径3.3米,重46.5吨,铸于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用铜、锡、铅合金铸成,钟上铸有佛教铭文230184字,是世界上铭文最多的钟,享有“钟王”之美称。每当辞旧迎新之时,它都被敲响108下,声音深沉、圆润、洪亮,可传数十里,为京城百姓送去新春的祝福。

潭柘寺为北京最古老的寺庙,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307年),比北京城建城还早800年,故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幽州城”之说。因这里地处深山之中,所以每当辞旧迎新的钟声响起时,清脆悦耳,在山谷中回荡许久。于是许多人特意从很远的地方赶来,只为亲耳聆听一下这吉祥如意的108下钟声, 以涤荡繁乱的心绪,感受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并希望给自己及家人带来好运和吉兆。

云居寺位于房山区南部,建于隋末唐初,距今已有近1400年的历史。在钟楼的楼阁正中悬挂着一口大铜钟,铸于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其钟声远近闻名,特别是辞旧迎新的钟声,深沉和圆润,附近十里八村的人们都能听到,所以寺中有一幅古楹联,以“林外钟声开宿蔼,阶前幡影映朝辉”来形容云居寺钟声的雄浑、悠扬。

红螺寺位于怀柔区南部,始建于东晋,是北方最大的佛教丛林,千年以来一直是佛教圣地。每当辞旧迎新之夜,临近零时,寺庙内僧人撞击大钟,声音洪大、古老而神秘,令人心驰神往。这里虽然远离京城,但每到辞旧迎新之夜,总有人来到这里,聆听这古刹钟声悠悠而来,平稳庄重,端庄安祥,让人们的心情在这充满禅意的世界里归于宁静,仿佛游离了尘世的喧嚣与纷杂。

八大处位于石景山区东北部,因八座古刹而得名,每一座古刹内都有古钟一口,各寺庙的古钟各有其特点,从大年初一至正月十五,八座寺庙每天按习俗敲响钟声,洪亮、深远的钟声在“三山八刹”间回荡,使人在钟声中体会大自然的空灵与和谐。特别是辞旧迎新的钟声,更为悠远深沉,在寂静之中,钟声可以传得很远,在北京城内都可以听到。

中轴线上钟楼的钟声最悦耳

除了京城各大寺院在辞旧迎新之时鸣钟祈福外,北京人听的最近、最清晰、最悦耳的钟声,当然是来自市中心中轴线钟楼上的钟声。

据《北京中轴线史话》载:中轴线北端,鼓楼、钟楼南北纵置,巍峨耸立,均始建于元至元九年(1272年),此后多次被火焚毁,又先后重建,现存鼓楼为明朝建筑,钟楼为清朝建筑。

钟楼通高47.9米,四面开券门,重檐歇山顶,上覆黑琉璃瓦绿琉璃剪边,梁、檩、檐、椽、斗拱、暗窗等建筑构件均为石料雕凿而成,格外精美。其二层八角形钟架下,悬挂着一口报时铜钟,为明永乐年间铸造。钟体通高5.55米,重约63吨,被誉为我国的“古钟之王”。钟体全部由铜锡合金铸成,撞击时声音浑厚悠长。而钟楼是通过建筑的精巧构造达到扩音、传声的效果。钟楼一、二层四面正中各开一个券洞,形成“十”字形空间,上下层中部贯通,形成一个共鸣腔,相当于一个巨大的扩音器,有利于钟声传播。由此古钟被扣响时,异常响亮,方圆10公里处均可听到钟声。晚清直隶天津人樊彬在《燕都杂咏》中描述了击钟鼓的情景:“百尺中心阁,高台迹未迷。晨昏钟鼓击,翘首白云齐。”

每当钟鼓齐鸣,先是快速的十八声鼓响,接着是缓慢的十八声钟鸣,这被称为“紧十八,慢十八”的节奏,总共6次交替,共108响。

钟楼悬挂的永乐大钟从1272年元朝始建,至1924年报时功能废止,在长达652年的报时历史中,鼓钟的报时声音,始终回荡在古都上空鼓楼上。特别是新年之际钟楼的108响钟声,更为京城百姓所聆听。

1990年除夕之夜,沉睡66年的钟楼永乐大钟重新鸣响,为全市人民送上20世纪90年代的第一个新春祝福。当晚11点59分,大钟敲响,那如交响乐般的巨响在夜空中远远飞扬,许多人驻足聆听,为之所震撼。2008年除夕之夜,在“钟鼓齐鸣大拜年”活动中,钟鼓上的钟声再次扣响,既为全市人民祈福,也祝愿北京奥运会圆满成功。2017年大年初一零点,108声浑厚庄严、悠远绵长的钟声再一次在钟楼响起,为首都市民带来新春的祝福。

主讲人介绍:

户力平,北京史地民俗学会理事。多年业余从事北京文史研究,特别是北京地名、风物、民俗及古村落研究,并在《北京晚报》《北京日报》《劳动午报》等报刊发稿千余篇。做客北京电台文化节目百余次。已出版《光阴里的老北京》《北京地铁站名掌故》《京西海淀说故》《香山传说》等。

□主讲人:户力平 文/图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钟楼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1-06 思看科技 688583 --
  • 01-06 惠通科技 301601 --
  • 12-30 钧崴电子 301458 10.4
  • 12-30 赛分科技 688758 4.32
  • 12-24 星图测控 920116 6.9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