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环境报
◆李媛媛 孙南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屏障更加牢固、“环境美”的底色更加鲜明……近年来,江苏省常州市立足“一江一河四湖五山”资源禀赋,聚焦“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定位,全面推进“532”发展战略,全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常州”,为“万亿之城再出发”汇聚更多绿色动能、增添更多生态底色。
常州市公众生态环境总体满意率达95.7%,位居全省第一。“山青、水绿、林茂、田沃、湖美、草盛”,目之所及都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景,美丽常州“生态颜值”和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正同步提升。
“生态绿城”与“万亿之城”双向奔赴,如何解锁“新”密码?
细“治”入微,提升生态环境“满意度”
2024年,常州市实施污染防治工程7117项。
为蓝天常在,常州持之以恒治气攻坚,强化协同减排,切实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开展VOCs全流程、全环节综合治理,全年累计完成137家汽修企业整治、306项VOCs治理工程、371个储罐高效呼吸阀的更换,滨江化工园区VOCs年均值和最大小时浓度均值分别同比下降26.4%、41.4%,改善幅度全省领先;实施重点行业超低排放与深度治理,全年累计完成272项治气工程、539家铸造企业整治提升,氮氧化物排放量同比下降2.78%,在沿江八市中下降幅度最大。建立健全“溯源—交办—核查—整改—反馈”的工作机制,通过热点网格、走航车、激光雷达等技术手段赋能污染源高值溯源,排查出各类问题1873个,均第一时间交办处理闭环。
“十年时间,我们共同见证了全市大气环境质量的明显改善,每一位常州市民都呼吸到了更加新鲜的空气。但这不是大气污染治理的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在常州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新闻通气会上,常州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堵小东表示,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也是美丽常州建设的应有之义。
为碧水长流,常州市开展水质提升专项行动,全市划定污水排放控制区739个,形成污水排放控制区“一张图”,对所有污水排放控制区溯源排查。按照有口皆查、有水皆测、有源皆溯、有污皆治“四步法”,持续推进入河(湖)排污口排查整治;全面推进工业、生活各类污水收集处理“五统一”机制,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达82.2%,位居全省前三;实现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治理率同比提升30个百分点,提升幅度全省第一。创新开发“互联感知+水美常州”数字应用系统,形成了“实时监测—溯源排查—综合整治—定期评估”的闭环管理模式。
眼下,太湖连续第十七年实现安全度夏。行进在环太湖公路江苏常州段,两侧万顷湖光、碧波荡漾,让人不由哼唱起《太湖美》。
今年是新一轮太湖治理的攻坚之年,也是常州市实现太湖治理历史性突破的一年。常州积极开展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专项行动,全年排定242个治太项目,完成4431家涉磷企业规范化整治,新改建生活污水管网103公里、工业污水管网20公里,完成186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新建高标准农田2.75万亩,完成溧阳市太湖一级、二级保护区内农田退水治理。竺山湖和滆湖分别完成生态清淤175万立方米、376万立方米,溧阳市长荡湖保护区养殖池塘清退2.31万亩。
椒山、竺山湖心点位总磷分别同比改善40%、14.9%,为太湖打造世界级淡水湖泊治理标杆作出常州贡献。
为净土永生,常州市强化土壤污染防治,动态更新土壤污染重点监督单位名录和地下水重点排污单位名录。75家重点监管单位完成隐患排查“回头看”,58家重点监管单位完成土壤与地下水周边监测,92个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完成评审备案,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滨江经济开发区新材料产业园地下水详细调查评估、风险评估和管控修复方案编制也同步完成。
聚势向“新”,擦亮治理成效“显示度”
2024年是“万亿常州再出发”的第一年。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禀赋,奔跑向“新”的实干常州,在生态保护上要走怎样一条路径?
“对于常州来说,绿水青山既是生态财富,也是经济财富,我们持续走的是一条‘生态颜值’与发展价值互融共促的路子。”常州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黄建平说。
今年11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第二十九次会议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在“公众参与助力美丽中国建设”主题边会倡议暨成果发布环节,黄建平作为见证人参与了“中国行动、亚洲声音、世界标准”上海气候周全球行动倡议,向世界传递绿色转型的亚洲声音,分享常州“新能源之都”绿色低碳发展经验。
近年来,常州市聚焦“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定位,高质量推进“新能源之都”全方位崛起,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协同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今年5月,第十二个“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在常州市成功举办。绿色低碳的美丽常州惊艳了世界,“新能源之都”汇聚了强劲的绿色动能。常州在全省率先出台生态环境系统推进碳足迹管理工作方案,率先推进近零碳园区、工厂、社区建设,率先实现绿电绿证服务站(点)市县全覆盖,率先发布“双碳公共服务平台”……备受瞩目的常州,奋力在新能源赛道上跑出“新速度”、在新城市建设上拼出“新高度”、在新生活赋能上创出“新业绩”。
置身新发展浪潮,常州市把握“时与势”,立足生态创新、品牌塑造,做好见缝插绿、留白增绿、街角延绿、腾退还绿大文章,高质量打造长三角生态中轴,持续擦亮“生态绿城”金名片。54个工程建设项目完工,累计增核5500亩、扩绿1500亩、连网39公里。滆湖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示范工程被纳入省级山水示范工程,获得省级奖补资金1亿元。
行至常州经开区“涂料之乡”横山桥镇,省重大项目——绿色涂料集聚区项目建设正拉满“进度条”,一个现代化绿色园区逐渐呈现。“过去,涂料企业需要自己配备消防、环保、应急等设施,而集聚区统一配置甲类车间、甲类仓库及废气设施处理装置,建设雨污水管道、涂料罐区、中控室、事故应急池。”横山桥镇副镇长缪飞介绍。通过建设“绿岛”,横山桥镇推行“公建配套辅助设施共享”模式,实现化工园区污染源头管控,打造涂料产业集聚发展的先进样板,在全省率先探路。
作为全省唯一“危污乱散低”出清资源配置试点,今年以来,常州市按照“1457”治理体系,建成4个“绿岛”项目,推动企业入园,集约集聚发展。鼓励企业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跃升,3年投资超230亿元实施168个综合治理项目,10549家“危污乱散低”企业凤凰涅槃,治理提升后的园区和项目在亩均产值和税收上均实现大幅提升。同时,生态腾退、盘活低效用地8.3万亩,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量2000吨/年以上。传统特色产业绿色转型发展经验做法被列入江苏省政府与生态环境部共建试点,入选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正面典型案例,武进高新区、溧阳高新区分别被列入全国清洁生产审核试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
这一年,“无废城市”建设也取得新突破。常州市在全省率先制定“无废细胞”创建标准规范,建成“无废细胞”55个;推进“互联网+监管+协调联动”,在全域建成并投运11个小量危险废物集中收集点,累计服务企事业单位近7000家;优化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推动一般污泥市内处置,市内处置率达95.4%,全省领先。
以绿生金,提高服务发展“精准度”
“衷心感谢天宁生态环境局对我们公司项目环评审批给予的支持与帮助,让我们搭上了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快车。”日前,常州钜苓铸造有限公司将一面“为企业排忧解难,做人民满意公仆”的锦旗送到常州市天宁生态环境局。
常州是中国民族工商业的重要发祥地,也是我国民营经济最具活力、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常州市针对企业的痛点难点问题,从优化审批流程、创新环境监管、提升环保服务等方面多措并举服务企业,为重大项目提速、为环评审批减负、为企业发展解忧、为绿色转型赋能,获得企业频频点赞。
今年,常州市出台一揽子惠企措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优化合成生物产业项目服务,探索排污总量指标跨类别使用。完成206个省市重大项目环评审批、备案手续(其中29个建设项目豁免环评手续),保障重大项目落地;发布《常州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加强环评机构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升环评制度的公信力和有效性,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0月,常州首个生态环境领域地方标准——《生态修复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实践地建设指南》正式实施。这也是全国首个强调以实现生态产品价值应用于融合发展的地市级标准。指南规范了生态修复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的建设模式与培育方向,为加快打通生态产品价
值实现路径提供了有力支撑。
今年,常州市围绕守护蓝天、守护碧水、守护净土和绿盾、打击生态环境数据弄虚作假、打击固危废非法处置、推进生态环境普法守法等6个方面开展专项执法行动,加大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集中解决力度,聚焦美丽常州建设。全市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453件,办理大案要案26件,以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保障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常州市生态环境部门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会同市公安、检察院、法院、司法等部门共同签署“深化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合作框架协议”,形成共同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合力,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底色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力。
生态赋能,以绿生金。在常州,生态被视作“最具显示度的闪亮标志、最具竞争力的宝贵财富、最富创造力的发展环境”。“万亿之城再出发”,如何找准保护与发展的双向平衡点?常州市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持续探索“守好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重现绿水青山、留住金山银山”“绘就绿水青山、创造金山银山”转换通道,为高质量发展腾出更多环境容量、创造更好环境质量。
常州彰显时代特征、市域特色、可观可感的“两山”理念实践路径精彩呈现——在全省首创“两山”理念实践创新展示馆,洮滆·两湖创新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也通过省级评审,累计建成国际生态学校14所,位于全省前列。
“三纵三横”,锻造铁军队伍“忠诚度”
谈及常州市生态环境系统的特色党建工作体系建设,常州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顾晓彬用“三纵三横”概括——以“三纵三横”赋能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切实推动党建工作向规范化、标准化、特色化方向发展。“三纵三横”即“三条主线”纵向管理,专职队伍纵向到底、责任考核纵向到底、帮扶指导纵向到底;“三个共同”横向推进,监督管理同题共答、党建业务同频共振、联动督察同向合力。
时值岁末,再获佳绩。在党建赋能“两湖”创新区高质量发展成果展示中,常州市生态环境局的“龙城绿色发展先锋汇”入选十大实践案例。
常州市生态环境局充分发挥机关党建政治引领、协调各方、聚合资源的作用和党员突击队“排头兵”作用,不断破解“两湖”治理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实现基层党组织由“独立作战”到“集团攻坚”的转变,为推动实现“两湖”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助力添彩。
今年以来,常州市生态环境局以“党建红”引领“生态绿”,持续推进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指导各基层支部建立“党员示范岗”、成立党员突击队,围绕常州“两湖”创新区秀美生态的品质湖区建设目标、聚焦常州市“532”发展战略“生态中轴”建设,优势互补、资源整合,推动系统党员干部带头下沉到企业园区和基层群众中开展宣讲、调研、接访、办公,开展“微调研”50余人(次)。
这一年,聚焦联动督察同向合力,制定《常州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加强涉企行政检查计划管理的通知》,严格落实涉企行政检查计划,全面推行非现场、低介入执法,实施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制度,做到有案必查、无事不扰。积极开展“作风提效能 服务在基层”活动,开通“绿色护航·环企无忧”——“你扫码·我来办”绿色直通车,实地走访、座谈交流,深入了解制约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这一年,聚焦监督管理同题共答,常州市生态环境局启动“内部监督+驻点监督+外部监督”三位一体“3+5+N”监督体系试点建设,积极探索二级单位“一把手”监督管理新模式,在全省率先实现“驻点监督”全覆盖,进一步优化全系统专职党务纪检干部队伍,率先出台专职党务(纪检)工作者管理规定。
常州市守牢“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底线,力争在全域水环境治理改善、推动产业绿色转型、“两山”转化路径探索上取得新突破。向“新”而行、全“绿”以赴,常州逐步把美丽蓝图变为“施工图”“实景图”。一幅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景更美的生态画卷正尽情铺展。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