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升级的西安市人民体育场预计在 2025 年正式与公众见面,届时将为广大市民带来全新的运动休闲体验。
体育场为何改造
西安市人民体育场始建于 1952 年。作为明城墙内唯一的大型综合性体育场馆,在曾经的岁月里举办过多个大型赛事和重要活动。然而,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其设施老化、功能单一的问题日益凸显,已难以适应现代全民健身的需求。
今年,西安市人民体育场进行了重新定位与规划。旨在通过全面的改造升级,将其塑造成为一个绿意盎然、开放包容且能让全体市民共享的体育运动休闲新中心。当前工程进展顺利,预计 2024 年底可圆满竣工交付,2025 年便能再度敞开大门,迎接广大市民的回归与体验。
12月24日,记者在实地探访时看到,体育场内的运动馆中,体育设施已初具规模,各楼层分别设置了功能齐全的运动场馆。
位于六楼的健身房,空间宽敞,内部配备了品类齐全的专业健身设备,同时还精心规划出了私教区,为有个性化健身需求的市民提供了专属空间。
紧挨着健身房的是篮球馆,馆内整齐排列着 8 个篮球架,其专业的场地设施足以满足各类篮球赛事与日常训练活动的需求。
来到 4 楼,宽敞明亮的羽毛球馆令人眼前一亮,馆内设置的 9 张羽毛球网,能够让众多羽毛球爱好者尽情地挥洒运动热情。
除此之外,运动馆楼内还设有乒乓球馆、网球馆、台球馆、瑜伽馆等多种运动场馆,丰富多样的选择充分满足了不同市民群体的个性化锻炼需求。
在田径场区域,十余名工人正忙碌地为地面铺设橡胶,为后续铺设草坪做前期准备工作。标准化的跑道环绕四周,建成后将为田径爱好者们提供绝佳的运动场地。
新建的标准游泳馆是整个改造项目中的一大亮点。馆内水深两米的泳池已经完成注水,清澈的池水在灯光的映照下波光粼粼。该游泳馆不仅能够满足广大市民的日常健身锻炼需求,同时也具备承办周边中小学生游泳训练以及各类业余游泳比赛的条件与能力,将极大地推动游泳运动在市民群体尤其是青少年群体中的普及与发展。
此外,体育场内还配备了全民健身器械、老年活动场地、健身步道等一系列配套设施,这些设施的布局与设计充分考虑到了不同年龄段人群的身体状况与运动习惯,真正做到了全民运动设施的全方位覆盖,致力于为每一位市民打造舒适便捷、丰富多彩的运动休闲体验空间。
改造后有哪些亮点?
改造后的西安市人民体育场将构建起一个集多元运动项目于一体的综合性体育运动休闲枢纽。值得一提的是,科技元素的深度融入将为体育场增添“未来感”。
智能健身器材是一大智能核心亮点,其所配备的先进感应系统与高清显示屏能够实时、精准地捕捉市民在运动过程中的各类关键数据,涵盖心率变化、血压波动、运动时长累计等多维度信息。
依托这些详尽且精确的数据资源,智能器材随即运用精密算法生成极具针对性的个性化运动建议。这就如同为每位市民量身打造了一位专属的运动 “智囊”,助力其依据自身身体状况与运动目标,科学合理地规划健身路径,从而推动锻炼效果实现质的飞跃,让健身计划更趋完善、高效。
不仅如此,全新上线的智能预约系统更是极大幅度地优化了市民的使用感受与操作便利性。借助手机这一便捷终端,市民仅需轻点屏幕,便能在弹指之间流畅完成场地预订、退订以及场地调换等一系列繁琐操作流程,并可同步实现费用的一键快捷支付。
此次改造过程中,体育场北大门立面采用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盛行且极具特色的 “水刷石工艺”。为了精准还原这一经典工艺的质感,特邀请经验丰富的工匠按照 1:1 的比例进行复原。
记者在采访当日看到,工人们正专注地在北门楼上进行装字作业。抬眼望去,历史的记忆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触手可及。
据了解,西安市人民体育场未来将积极探索季节性活动与赛事策划的深度融合,精心策划春秋季运动会、企事业单位职工联赛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力求为园区营造出更加热烈、活跃的氛围,为广大体育爱好者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实现从全民健身到 “有练有赛” 的完美跨越,进一步推动西安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场馆收费贵不贵?
在场地预约服务方面,西安市人民体育场构建了线上线下协同互补的多元预约体系,以方便市民使用。
线上预约借助智慧化平台,市民无需出门,仅凭借手机或电脑等终端设备,即可随时随地轻松选定心仪的运动场地及使用时段,整个过程高效便捷。
线下则通过设立多处客服中心,安排专业且热情的工作人员,为市民提供面对面、一对一的贴心指导与服务,耐心解答疑问,协助完成预约操作,有力保障每一位市民,无论年龄长幼、技术高低,都能顺利完成场地预约,毫无阻碍地畅享运动乐趣。
关于群众关心的收费标准问题,体育场管理方在广泛深入地开展市场调研之后,明确收费水平将严格控制在不高于市场平均价格的范围之内,这样既能够确保场馆在运营过程中有足够的资金用于服务质量的持续提升,如设施设备的定期维护保养、场地环境的清洁优化、专业服务人员的培训进修等,又能以亲民合理的价格吸引更多市民积极投身于体育运动之中。
针对现役军人、消防员等为国家和社会作出卓越贡献的群体,给予场地免费使用的优厚福利。同时,为进一步凸显体育资源的公共属性,室外场地每周安排至少 40 小时面向全体公众免费开放。
本报记者 石喻涵 实习生 袁汝玉
编辑:呼乐乐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