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团结报
□程 悦
在江苏某钢管生产流水线上,智能通径机器人正24小时不间断地进行通径规自动举升、对心、推进、高压吹送、自动回收等一系列精准复杂的动作,以检测钢管直线度和圆度,六根12米长钢管的通径检测工作平均用时仅为1分钟。而在此前,每根长度1米多重约15公斤的通径规被工人像装填炮弹一样手动完成通径检测工作,一天需要3个班次6个人。智能通径机器人的应用实现了生产自动化,不但极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而且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和劳动强度。这从无到有的巨大改变,得益于九三学社安徽省马鞍山市委会副主委、安徽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安徽省特种重载机器人重点实验室主任刘庆运的研究成果——“钢管自动通径系统”。
刘庆运从小好动,脑子也灵光,喜欢摆弄一些小物件儿。七八岁的时候他就拿自行车链条、子弹壳、辐条帽等零件做过多把手枪。再大点就开始捣鼓家里的钟表、收音机,拆了装,装了拆。一开始拆完装起来表针不走,收音机不响,“操练”多了以后,还终于被他捣鼓成功了。儿时的兴趣为以后的专业选择和研究方向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1996年,刘庆运从安徽工学院机械工程系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专业毕业,进入安徽皖南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担任助理工程师。工作期间,他始终没有中断学习,相继获得东南大学工学硕士、博士学位。2007年,刘庆运进入安徽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开始从事机器人及自动化装备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他发现,机器人等智能装备研究在国内起步晚,跟国外的研究水平相比差距较大。“男儿当立凌云志,报效祖国正当时。”刘庆运暗下决心,一边教学,一边搞科研,立志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研究智能机器人的技术和应用,为国家发展作出属于自己的一份贡献。
马鞍山是一座以钢建市的钢铁工业城市,而钢铁冶金行业以及水泥制造、危旧建筑拆除、隧道施工、核工业等领域的施工作业现场往往存在高温、高寒、高粉尘、高危等特点。“决不能让工人兄弟的健康和安全受到伤害!环境恶劣和存在风险的施工现场,让机器人代替人工作业!”说干就干!2008年,刘庆运与惊天液压公司密切合作,日夜攻关,仅用两年时间就联合攻克了苛刻作业环境下机器人的大功率驱动、精确控制、信号采集与传输以及重载作业机器人系统集成技术应用等关键技术问题,在国内较早研发出了固定式破碎站、破拆机器人等产品,在贵州磷矿、鞍山铁矿等行业企业推广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成果荣获2010年度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把机器人领域的先进技术推广应用到其他领域,是刘庆运一以贯之的创新实践。他在钢厂调研期间,发现冶金起重机运行频繁,主要构件承受强烈冲击和高温辐射,同时其结构强度、疲劳强度和可靠性水平都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而降低,如不能及时监测,极有可能造成机毁人亡的重大事故。为此,他和团队把机器人自动检测及控制技术应用到起重机健康状态监测上,经过数年研究,建立了一套冶金起重机结构和机构运行状态健康监测技术与故障诊断方法,并在马钢、南钢等企业推广应用,有效提高了冶金起重机安全运行性能监测水平,研究成果获得2022年度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机器人研究就像刘庆运忠实的舞伴,始终伴随着他的每一次成长和进步。十几年来,刘庆运先后承担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企业委托课题等项目30余项,在《机械工程学报》等国内外高水平核心期刊、重要国际会议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80余篇,培养硕士研究生20余人。他还兼任了全国设备结构健康监测标准化工作组委员会副秘书长、安徽省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务。
如今的刘庆运更注重“立德树人”,希望把“一身武功”传授给他的学生。他自豪地说:“我坚信,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中国的机器人研究必然能够实现国际领先,为全人类打开一个崭新的奇妙的文明世界。”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