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振兴是增强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的源泉,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行深入阐述,并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视察时强调“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振兴”,这为兰州市高质量推进乡村产业发展,激发产业发展活力,筑牢乡村全面振兴基石指明了方向。
一、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激发乡村产业发展活力
完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聚焦乡村产业发展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和关键制约着力推进改革,促进乡村产业加快发展。一是土地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盘活建设用地存量,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二是要通过创新完善订单保价、保底分红、就业带动、股份合作等利益联结机制。推行“党组织+产业”“村集体经济+产业”“经营主体+产业”等模式,打造产业特色鲜明、增收成效明显、发展水平较高、产业链条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健全、建设成效显著的县、乡、村三级产业发展体系,积极引导农民参与农业全产业链建设,让更多就业岗位留在农村,把更多增值收益留给农民。三是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农村要素市场,切实满足乡村二三产业发展的现实需求,加快实现乡村产业融合。坚持市场化方向,合理引导工商资本下乡,激发乡村产业发展的新活力,培育乡村产业发展新动能。
二、提升传统农业产业,增强乡村产业发展动能
积极推动传统生产要素和新生产要素的创新组合与迭代升级,以科技创新推动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产业发展实现质的飞跃。一是技术赋能,开辟农业发展新赛道。加强核心种源、农机装备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开辟农业发展新赛道。依托中国·兰州丝路寒旱现代种业创新谷,加大与兰州大学、中医药大学、中国科学院、农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加强高原夏菜、百合、中药材种子种源研究,着力解决田间良种匮乏、基因丰富度低、抗病毒能力差的问题,着力打造高原夏菜育苗西北输出地、兰州百合种子生产核心区。加快高标准设施农业建设,提高设施装备水平,研发引进一批适合特色农业发展所需和丘陵地区设施农业的小型智能机械,减少用工成本,提高智能化作业水平。二是数字赋能,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大力发展智慧农业,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配套远程监控系统、水肥气热智能控制系统、温室物联网控制系统,提升农业生产数字化、智能化、精准化水平,推动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全链条的深度融合。
三、加大产业融合发展,拓宽乡村产业发展空间
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进程中,通过创新打破传统产业边界和业态模式,延伸产业链条、推进融合发展,拓展乡村产业发展空间。立足乡村生态优势,积极发展农业观光游、乡村休闲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促进农业与旅游、康养、文化、养老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业产业链条横向延伸。一是兰州市可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依托兰州市15条乡村振兴示范带,科学布局实施生态产业、文化旅游、基础配套等项目,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农业、旅游+康养等新型业态,推进集高效农业科技推广示范、绿色优质有机果蔬生产、生态旅游观光度假、时令特色果蔬采摘一体的大型田园综合体建设。二是着力推动现代化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建设,建设集农产品加工流通、电子商务、投资贸易、展示展销等为一体的平台,持续做好产销对接,为县域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撑。
四、加强实用人才引育,强化乡村产业人才支撑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产业振兴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一是乡村产业发展关键之一是要选优配强村级党支部领导班子。大力选拔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创业成功人士、经济能人、新乡贤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或村党支部书记,对软弱涣散、服务意识不强的班子及时进行调整,并引入突破式激励方式,通过业绩考核激发村党组织带头人工作的动力。探索建立常态化的村党组织干部储备,积极吸纳新型职业农民、返乡人才、大学生村干部等进行挂职锻炼,并完善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形成良性的党组织人才循环机制。二是加大新农人培养,围绕乡村振兴和新业态、新产业发展,定向式、订单式开展涉农技能培训,实现村村有高素质农民、镇镇有领军人才。三是出台返乡回乡鼓励优惠政策,建立开放灵活的人才使用机制,鼓励、支持、吸引乡贤能人、高层次人才、城市离退休干部、城市专业技术人才到农村工作,服务村集体经济发展,实现人才向农村流动。
作者系兰州市社会科学院科研室副主任 助理研究员
李玉贝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