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光明日报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临沂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按照“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要求,充分利用沂蒙红色优势资源,将沂蒙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内涵提升。
以沂蒙精神激发内生动力
学院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鲜明导向和办学原则,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政治信仰。学院将沂蒙精神作为激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内生动力,铸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师魂的基础。为牢牢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正确方向,学院着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专业素养,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鼓励教师通过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明确政治标准,并将其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学院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党群同心”的政治品格,充分利用沂蒙革命老区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展“放飞青春 向党而歌”“走近沂蒙新红嫂”“红色党建促进乡村绿色发展”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教育活动,传承红色基因,提升教师政治素养。
将沂蒙精神融入教学内容
沂蒙精神承载着奋斗历程,铭刻着初心使命,是上好思政课的鲜活教材。学院着力将沂蒙精神融入教学内容,为思政课教师讲活思政课提供丰富教学资源,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培育时代新人。深入挖掘沂蒙红色文化资源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把沂蒙精神转化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优质资源,通过与革命纪念场馆合作,推动资源共享、思政课程内容更新,深入推进思政课程改革,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学院将沂蒙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把校本课程“沂蒙文化与沂蒙精神”纳入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打造沂蒙精神育人课堂主阵地,形成沂蒙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全方位立体化教学模式,立足地方资源优势,大力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
将沂蒙精神融入学术研究
沂蒙精神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将沂蒙精神融入学术研究,能够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学术水平,推动相关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在学术研究工作中,学院注重将沂蒙精神与国家和地方重大课题研究结合,淬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理论素养,以沂蒙精神为切入点,开展具有地域特色的研究工作,形成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系列学术成果深化了学院对沂蒙精神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研究,切实提升了教师队伍的研究能力,为培养高素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提供了坚实的学术支撑。
学院积极搭建适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交流和学习的学术平台,通过学术沙龙、专题讲座、学术论坛、参观考察等活动与国内外知名学者进行学术交流,拓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学术视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各类活动中,了解最新的学术前沿和学术动态,掌握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提高教学和研究能力。在沂蒙精神的引领下,学院的学术研究成果也带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育人能力不断提升,培养了一批理想信念坚定、理论功底深厚、具备创新思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推动沂蒙精神传承和弘扬作出了积极贡献。
以沂蒙精神指引社会服务
学院鼓励教师在日常教学和科研活动之外,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发挥专业技能优势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学院将沂蒙精神融入社会服务,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将学校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引导教师走出校园,服务社会,积极参与沂蒙地区红色文化场馆建设、沂蒙精神宣讲等社会服务活动,锻炼教师的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院充分发挥革命老区大学办学优势,始终坚持融入地方、依靠地方、服务地方、贡献地方,依托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山东省大中小学红色文化研究中心等平台,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工作,将沂蒙精神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结合,承办高校师生、中小学骨干教师、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等各类服务项目。基地设立10年来,共培训学员1万余人,有效扩大了沂蒙精神的影响力,展示了沂蒙地区在新时代的突出成就,得到了各界的高度评价。学院将沂蒙精神与社会服务深度融合,有效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张光远 赵长芬 陈三营)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