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与跨学科: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两翼”第三届上海社科青年望道学术交流会举行

“新文科与跨学科: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两翼”第三届上海社科青年望道学术交流会举行
2024年12月23日 17:31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近日,“新文科与跨学科: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两翼”第三届上海社科青年望道学术交流会,于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举行。上海市社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任小文,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助理于朝阳,人文学院党委书记齐红致辞,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吴俊教授主持开幕式。本次活动由上海市社联《探索与争鸣》编辑部与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联合主办。上海市人文社科学界中青年学者、海外归国学者80余人参加此次学术交流会。

任小文在致辞中指出,上海社科青年望道交流会发起于2022年,围绕重大社会现实议题,旨在发挥凝聚作用、展示交流作用、引领作用,推动广大人文社科青年学者为解决时代问题提供新思想、新方法。希望以此次交流会为契机进一步促进上海人文社科界青年学者包括广大海归学者的交流与合作。未来,上海市社联将与上海交通大学的文科建设紧密联系,为新文科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共同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

于朝阳对与会专家和青年学者的到来表示欢迎。他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的办学历史、发展成就以及学科特色等。他强调,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离不开一流人文学科的涵养。此次交流会搭建了上海市社科界青年学者与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交流的平台,凝聚新文科建设的思想共识,探索跨学科研究的创新路径,必将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注入新的活力,希望大家积极研讨交流,共同为人文社会科学发展贡献才思。

齐红对上海市社联长期以来对交大人文学科发展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她指出,在国家规划和倡导下,新文科从概念到行动,对中国高校文科乃至中国社会发展都产生了广泛影响。新文科不仅是知识体系,也是学科范式的变革,更是思想和学术创新的变革。此次论坛邀集沪上人文社科领域的中青年骨干力量,希望通过此次交流会的成功举办,进一步促进与上海各兄弟高校人文社科院系的交流合作,共同为上海的人文社科学术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吴俊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后,马建标、赵思渊等学者发表了主题演讲。

马建标强调了在新文科背景下历史学与社会科学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当前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面临知识生产体制转型的机遇与挑战,学科间的分化与固化成为制约新文科发展的瓶颈。为突破这一困境,马建标建议加强历史学与社会科学的“人际交流”,以问题为导向,推动两者深度融合。通过构建兼具中国性、世界性、历史性和现实性的新文科体系,为新文科的发展提供新的路径,增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学术自信和话语自信。

赵思渊聚焦人工智能对人文学研究方式的深刻影响,回顾了数字人文的发展历程,并展望了未来人工智能与人文学研究的融合趋势。人工智能不仅改变了人文学研究的工具和方法,还引发了人文学如何面对一个有人工智能的人类社会图景的思考。赵思渊通过介绍大规模文献数据库、元数据处理方法等数字人文技术,展示了人工智能如何助力人文学研究的创新与发展。

学术交流会随后分为四组进行专题报告。

第一组报告主题为“作为方法与制度的新文科”,由《探索与争鸣》编辑部杜运泉副编审主持。参会学者分别就城市形象学叙事、平台算法,以及新文科在古典诗词、现当代文学、跨学科研究、数字技术发展、有机国际化等方面的研究机遇与发展路径进行了深入讨论。

第二组报告主题为“社会科学中的历时性与全球化”,由上海交通大学汪云霞教授主持。与会学者注意到法学、区域国别学等学科需要运用跨学科方法展开研究,重建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强调思想史、全球史等研究领域应当在中国自身的语境中展开研究,注意从本土社会提出问题;认为在国际交流中不能失去学术自主,要留意“走出去”过程中的多国互动与法律实践。

第三组报告主题为“人文学研究与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由《探索与争鸣》编辑部屠毅力副编审主持。本组报告学者讨论了中国“文艺复兴”话语的历史演进、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立中传统文化的位置等,强调对传统思想资源的借鉴;注意跨学科的理论借用、数字人文方法等,开拓思想史、古籍整理、小说研究、音乐表演研究的新境;从具体问题如宗教和科技问题、记忆的认知规范问题、网络游戏的心理机制等切入,展现了新文科研究的可能性。

第四组报告主题为“文化研究中的跨学科图景” ,由华东师范大学徐燕婷副教授主持,与会学者对文化研究中的文明形态、媒介空间、计算范式等宏观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并对跨文化叙事、生态文学、电影哲学、海德格尔研究、威克斯库尔研究等进行了专题讨论。

最后,全体与会学者围绕新文科与跨学科议题进行了圆桌讨论,由吴俊教授与叶祝弟主编主持,与会学者探讨了如何进行跨学科的学术共同体构建,并从各自学科背景的研究范式与专题研究出发分享了跨学科研究的经验与路径。与会学者共同认为,跨学科视角标志着新方法与新价值观的确立,但如何实现高质量的跨学科,仍需要进一步探索。

供稿:《探索与争鸣》编辑部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2-30 赛分科技 688758 --
  • 12-30 钧崴电子 301458 --
  • 12-24 星图测控 920116 6.92
  • 12-23 黄山谷捷 301581 27.5
  • 12-20 天和磁材 603072 12.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