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AI“拍”电影

  2024年初,文生视频模型Sora问世。短短一年内,随着技术的迭代和突破,AIGC技术在影视文娱领域的落地应用十分迅猛。

  近日,国产视觉生成大模型“可灵AI”联合九位知名导演共同创作了九部AIGC电影短片,并被中国电影博物馆收藏,在年末掀起了一波话题。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报告(2024)》显示,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用户规模已达2.3亿人,并且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至各行各业。

用AI“拍”电影

  今年9月至今,多款国产视频生成大模型加速迭代,阿里的通义万相、快手的可灵AI1.5、腾讯的混元等,均向公众开放使用。文生视频和图生视频的可控性、稳定性、一致性等不断优化,风格、审美和创意能力亦在提升。

  以“可灵AI”与导演共创的九部AIGC影片为例,在初步策划与概念孵化阶段,就要开展技术可行性分析、验证与测试。然后依据创意编制分镜头脚本,需明确每一帧的视觉元素、构图布局、色调风格及影调处理,并用AI生成高质量图片素材。

  据业内人士介绍,最关键的一步是在AI图像基础上生成视频片段。这个过程需要紧密围绕人物形象打磨、对口型等细节进行精细调整,确保视频内容的流畅与稳定。所有视频素材“拍”完后,再进入剪辑与后期制作阶段。

  这一过程中,AI替代了传统影视制作的拍摄、置景等环节,能低成本、快速完成某些镜头。传统的线性工作流也变成了非线性工作流,有一些工作可能需要前置,比如配音。

  导演王子川介绍,他和AIGC创作者、剪辑师等,以精简的团队配置完成了电影短片《雏菊》。该片通过重复蒙太奇,以及高速剪辑的特效镜头等呈现了一个科幻故事。“AI可以尽可能地模拟出你想要的每一个动态和整体的叙事节奏,包括所有的冲突、画面内部的调度,都可以完成。”

  在王子川看来,技术不仅仅是工具,也拓展了叙事艺术的新维度,为电影叙事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语言,“AI可以把创作者的想象快速变成可视化内容呈现出来。”

  奇幻短片《百鬼勿扰》设计了一些颇有挑战性的“钟馗斩妖”打斗场景。AI内容社区“故事接龙”发起人宋东桓参与了幕后制作,他介绍,“我们设想打斗镜头是完全随机的,因为这是AI的特性。但做的时候,镜头里的每一个动作分析是完全按照分镜来的,完全精确可控,确实是一个小惊喜。”

  电影《独行月球》导演张吃鱼说,传统电影生产流程中,有些镜头虽然也能实现,但要么耗资巨大进行置景,要么通过绿幕后期重新制作。而AI仅靠一个指令就能生成的画面,准确性有些超乎他的想象。

  记者注意到,或许是为了磨合适应AI技术现阶段的特性,AI制作的短片在叙事层面多多少少做出了妥协。导演俞白眉坦陈,现阶段的AI创作只能称为“涂鸦”,虽然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作品,但这个探索的过程弥足珍贵。

  中国电影博物馆副馆长刘军认为,从语言大模型到视觉生成大模型技术的不断突破,不仅可以有效降低视频内容制作成本、提升生产效率,更有望发展出成规模的、影视工业级的生产工具,推动人文艺术与AIGC技术共同参与创作。

探索创作新边界

  不久前,导演张艺谋宣布将执导刘慈欣的科幻经典《三体》。他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透露,正在组建一个由“90后”组成的人工智能团队,将利用AI技术帮助创造外星飞船的视觉效果,探索AI在电影创作中的可能性。

  对于电影行业而言,张艺谋的尝试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为人文艺术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打开了新的想像空间。

  而幻想类题材,是一些创作者试水AI作品的首选。

  从央视频与清华大学合作的AI微短剧《中国神话》,到博纳影业与抖音合作的《三星堆·未来启示录》,再到快手自制AI微短剧《山海奇镜之劈波斩浪》,AI在科幻、奇幻题材中的应用愈发成熟。

  “AI让我们拥有了无穷的想象力,你要去哪里都可以。”导演叶锦添首次试水AI电影,他在科幻短片《快递员》中描绘了未来的太空世界,外星快递员Lili带着唤醒地球的任务开启了寻找银龙之旅。斑驳的地球表面、飞船快速着陆腾起的灰尘等画面效果亮眼。

  借助AI技术以充满张力的画面进行情绪表达的,还有王卯卯导演的动漫短片《再见兔子》。在王卯卯看来,“动画是最适合发挥想象的创作形式,AI的加入带来了更多表现手法。”

  区别于一般AI影片中常见的审美风格,现实题材短片《喵心归处》在叙事与画面上都强调了真实。本片执行导演、AI艺术家陈刘芳表示,影片中更多保留了人物面部的自然肌理、猫咪的毛发、自然的光影等细节。“实拍真实的猫挺难的,而AI不受限制,我们可以相对自由地设计镜头。”

  陈刘芳认为,这次尝试的意义在于,可以看到AI不限于做科幻和玄幻的内容,也能处理其它丰富的题材。“我觉得未来可能会涌现一波新的AI创作者,这将带来很多新的机会,包括行业机会和职业机会。同时,这也会重塑电视、电影等领域的生产工作流,从研究到观望再到探索和落地,这个过程在未来1到3年内会急剧加快。”

实现人与AI“共创”

  在最近热播的悬疑剧《猎罪图鉴2》中,人类画师与AI达芬奇上演了一场“巅峰对决”,这不仅是一场智慧与技术的较量,更是对人类情感与创造力的一次探讨。

  可以预见,一方面,技术变革将带来更多专业影视内容创作突破,创意转化为作品的路径大幅缩短,更多普通人也能参与进来。另一方面,未来在内容生产环节,AI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人与AI如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创”,这些问题仍有待探索。

  诚如导演李少红所言,如何处理与AI的关系、如何让AI为我们所用,是下一代电影人需要去面对的问题。

  AI技术为影视制作带来了更多可能,但目前,其深度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业内人士认为,继续拓展“AI+影视”的发展边界,需要更多时间与耐心。

  资深AI技术研究者李培丰认为,目前,AI在影视创作中承担的仍是辅助角色,并不是万能神器。专业创作者讲故事的能力、对美学的独特感知以及艺术表达仍是核心竞争力。

  青年导演、AI创作者尾鳍同样认为,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通过AI创作出兼具情感、审美和表达的作品。从本质上来说,AI会给你新的东西,但最终仍然依赖于创作者本身。

  谈到AI对行业的影响,AIGC应用师郭致聪认为应该厘清一个基本思路,是“行业+AI”,而不是“AI+行业”。“换句话说,在尝试把AI应用于行业之前,应该首先成为该领域的专家。只有深入了解一个行业的流程和痛点,才能明白AI可以帮助解决何种问题。”

  AI进入到电影工业,还有哪些可以继续提升的地方?AIGC应用师温维斯谈到,至少有三个方面,即语义理解能力、生成质感和生成速度。

  尽管尚有诸多不足,但AI技术在影视业的应用前景仍备受期待。“通过将电影人文艺术与先进的AIGC技术深度融合,我们希望共同探索新技术在影视创作和制作领域的边界,从而推动整个行业向着更加智能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快手科技副总裁、大模型团队负责人张迪说。

  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胶片到数字……百余年来,每一次技术变革,都是电影工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AI的辅助下,可以想见,一个全新的影视创作时代,正奔涌而来。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2-30 钧崴电子 301458 --
  • 12-30 赛分科技 688758 --
  • 12-24 星图测控 920116 6.92
  • 12-23 黄山谷捷 301581 27.5
  • 12-20 天和磁材 603072 12.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