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惋惜!上海市中心这家书店关了,不少人觉得“相见恨晚”,业主方透露闭店原因:已欠租超100万

太惋惜!上海市中心这家书店关了,不少人觉得“相见恨晚”,业主方透露闭店原因:已欠租超100万
2024年12月18日 13:48 上观新闻

12月16日晚8时,

位于复兴中路118号的

唐宁书店熄了灯。

半个多小时后,

工作人员走出了这栋石库门老房子的大门。

不同于过去一个个寻常的营业日,

开业近三年的这家书店

就此画上了句点。

结业前,书店创始人鲁宁馨公开诉说“被迫关店”的视频在社交媒体引起关注。闭店这一天,鲁宁馨从外地赶到了上海。石库门小院里,她带领工作团队在书店的“泰式小酒馆”里吃了最后一餐。

16日晚,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在唐宁书店与书店团队、读者交流,也与物业运营方八号桥取得联系。

一家书店落幕背后,经历了什么?当下,实体书店到底如何在城市中立足?

12月16日晚,唐宁书店招牌亮着的最后一晚。施晨露摄12月16日晚,唐宁书店招牌亮着的最后一晚。施晨露摄

“一直想进来看看,但想着‘下次吧’”

“一家非常优秀的书店,像奇迹一样矗立在复兴中路的花丛中。去做过一次读书会嘉宾,可惜。”

“一个读书人正在逝去了的寻梦之所。曾在书店做了摄影小展和新书推荐,感念。”

唐宁书店结业消息传出后,不少曾在书店举办活动的文化圈人士表示惋惜,而在这家书店留有美好记忆的有更多普通读者。

16日晚,80后何女士带着上小学四年级的儿子来到书店。“白天看到闭店消息,我跟孩子说了,虽然他在感冒,但还是说一定要再来一次。”在书店二楼的“艺术厅”,小男生在书架前流连,很快选中了喜欢的书,“妈妈,我要买这本!”接着,捧着书找到角落里的座位读了起来。何女士保留着第一次来书店的照片,她滑开手机,照片日期显示“2022年2月13日13时02分”,穿着羽绒服、背着书包的小男孩跨进书店所在的石库门大门。

读者保留的第一次来到唐宁书店的照片。施晨露摄读者保留的第一次来到唐宁书店的照片。施晨露摄
如今上小学四年级的男孩来和喜欢的书店告别。施晨露摄如今上小学四年级的男孩来和喜欢的书店告别。施晨露摄

这家唐宁书店开业于2022年1月8日。“将近20年前,我们在广州开了第一家书店,最初的想法是与读者的思考同行。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人们对精神消费空间的需求不断升级,现在的唐宁要做与社区共生共长的书店。”鲁宁馨在唐宁书店上海复兴店开业仪式上表示,希望这座曾是五代同堂的老宅子,重新成为社区文化的连接者、共建者。

这家店是唐宁走出发源地广东,在外地开的第一家店。

复兴中路118号复兴·风,是一栋石库门老建筑,前身是位于绍安里2号的沈宅,建于1925年。与建于1921年的历史建筑“逸庐”、建于1920年的景安里7号一起,三栋老建筑在动迁过程中被平移到如今的位置,被分别冠以“风、雅、颂”之名,与东侧的光·音花园组成“复兴118”项目,希望打造为具有鲜明区域文化特点、兼具公益市场功能、吸引年轻人群的城市人文新地标。

复兴·风为黄浦区文物保护点。施晨露摄复兴·风为黄浦区文物保护点。施晨露摄

记者参加了唐宁书店的开业仪式。翻寻当时报道,八号桥集团CEO鲍颖表示,“这(复兴118)可能是八号桥集团改造的体量最小、最精致的城市更新项目,也是最具上海文化风格的。”2021年8月底启用的“复兴·颂”通过“科技+游戏+互联网”的方式形成红色文化体验空间,“复兴·雅”希望打造演艺新空间;而“复兴·风”从定位初始就希望引入阅读文化空间——这是一座非典型石库门建筑,既有6米多高的女儿墙,墙上有一圈石库门代表性的红砖,又有少见的8根罗马柱和西式阳台。

出于对老建筑的保护原则,书店进驻后的改造并不容易。书店保留了石库门大宅原有的“中轴线对称”格局,一楼与二楼共8根西式罗马型羊角柱,二楼宽大的弧形闲廊与宝瓶柱围栏,包括屋内壁龛、壁炉等具有上海中西交融特色的元素被留存下来。老宅的不同房间,陈列着不同主题的图书,划分为“源流与新知”“美的历程”“文化客厅”三大主题,有唐宁新书厅、上海118、香水客厅、文学书房、童趣厅和古董书厅等特色区域。

由石库门老房子改造的唐宁书店有很多有意思的小角落。施晨露摄
由石库门老房子改造的唐宁书店有很多有意思的小角落。施晨露摄
由石库门老房子改造的唐宁书店有很多有意思的小角落。施晨露摄由石库门老房子改造的唐宁书店有很多有意思的小角落。施晨露摄

何女士带着孩子看书的书店二楼“艺术厅”,正是开业时的“童趣厅”。“孩子特别喜欢这个房间里的书和布置,后来又来了好几次。很惊叹在市中心的书店里有这么一间专门为孩子打造的充满童趣的地方。”

将近三年运营过程中,书店的格局有了调整。目前一楼三间分别为以书为主的“复兴118厅”和泰式小酒馆、已经停业的Manner咖啡,二楼除了香水客厅、文学厅、艺术厅,还有一间为服饰品牌入驻。

唐宁书店布局  施晨露摄唐宁书店布局  施晨露摄

“我们在‘巨富长’区域有过几家门面,去年10月搬到唐宁书店的。”品牌主理人楠可介绍自己的英文名叫Scarlett,“你喜欢看书吧?”对记者的问题,楠可激动起来,“对!就是《飘》!”搬到书店,楠可觉得对品牌很有帮助,“我们品牌经营了10年,有自己私域的客户。但还是需要线下入口,一是服装的设计、面料要摸到才有感受,二是书店walk in(走进)的客户通常比较有闲暇,愿意放慢脚步,可以和他们讲一些关于品牌的故事。”

书店里藏着一家服装品牌。施晨露摄书店里藏着一家服装品牌。施晨露摄

16日凌晨,楠可在微信朋友圈写道,“一切太突然,今年规划要换到大露台的房间,定期做沙龙,却等来了唐宁闭店的通知。”

二楼的大露台,是唐宁书店的一大卖点。不少读者在社交媒体上的好评来源于在大露台看书的经历。

“坐在书店二楼的弧形闲廊,眺望不远处的法藏讲寺,这里的宁静氛围让人彻底远离城市的喧嚣。”

“二楼露台,难得市中心一处安静舒适处。”

“刚来上海时,只要心情一不好,就来书店的阳台吹着晚风,喝咖啡,读书。在这里读到了上海城市空间的韵味。”

“再看一眼我最喜欢的露台和杂志架……”

很多读者喜欢书店二楼这个大露台。施晨露摄很多读者喜欢书店二楼这个大露台。施晨露摄

16日晚,更多来到唐宁书店的读者是看到闭店消息后,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来打卡的。

在闵行华漕从事生物医药行业的杨先生下班后特意赶来,他觉得“这家书店的哲学书很多,感觉很好”。

做策划的林女士觉得“这里的书都是我感兴趣的”,曾好几次骑车路过的她“一直想进来看看,但想着‘下次吧’,没想到没有‘下次’了”。

“外地的朋友说,曾经在这家书店买了一本很好的书,推荐来看看。一进门,我其实对飘散的饭菜香有点不适应。”95后自由职业者梁女士从记者口中得知这是唐宁书店最后一天营业,“现在会在书店买书的,的确是少数人吧。”

16日晚来到唐宁书店的读者不少是第一次光顾。施晨露摄16日晚来到唐宁书店的读者不少是第一次光顾。施晨露摄

“少谈点书店情怀,多谈点商业实际,可能反而是好事”

唐宁书店是发源于广州的民营书店。2003年,在广州花园酒店背后的华乐路上,唐宁书店的第一间店开业。八年后,这家店搬离的那一天,来了一整条街的送别读者。后来,唐宁书店继续拓店,步伐不算快,但走得稳。目前,唐宁书店在广州、佛山有四家门店,均在商业中心。今年7月,唐宁书店广粤店宣布“十年约满后闭店”,让与书店相伴多年的读者扼腕。

今年7月,唐宁书店广粤店在10年租约期满后结业。今年7月,唐宁书店广粤店在10年租约期满后结业。

在点评网站,网友对唐宁书店的评价中,有一个高频词是“疗愈”。2023年,在唐宁书店20周年活动上,鲁宁馨表示,“疗愈”打开了我们对书店的想象空间,阅读、咖啡、调香、花艺、酒吧等等,所有具备“疗愈”能量的事情都可以成为书店的有机内容。在经营方面,唐宁书店的目标是把门店和非门店收入做到50:50。

“上回去唐宁书店买书,还是好几年前去番禺广场时顺道买的。有点没想明白,唐宁书店在起步地广州开店都经历了市中心向外围的变迁,为啥去上海开店还要再走市中心策略呢?”一位广东读者表示。

外界眼中的一家“好书店”为什么不能在一个“好地方”长期经营下去?

在公开发声的视频里,鲁宁馨提到与物业方在合同上的分歧。唐宁书店原本希望签下10年长期租约,但由于房屋性质属于公权房,最终达成“3+2”的协议。“作为一个书店多年经营者,我很清楚,文化不是一个短期就容易经营起来的事业,除了团队要有初心和恒心以外,经营环境的稳定是最为重要的。”鲁宁馨在视频里说。

营业最后一天,唐宁书店一楼入口处的留言本上,不少读者写下对书店惜别的寄语,其中一页有读者写下“呼唤契约精神”。

读者在书店写下的惜别留言。施晨露摄
读者在书店写下的惜别留言。施晨露摄读者在书店写下的惜别留言。施晨露摄

“仔细观看视频以及查询相关背景资料,作为商业公司与实体书店之间一次不算太成功的合作案例,有很多方面值得关注和思考。”资深书业从业者曾锋撰文提出,“这个时代,少谈点书店情怀,多谈点商业实际,可能反而是好事。”

“唐宁书店上海复兴店不是书店单一业态。从大众点评、小红书等载体上也可以看出,这家书店的图书占比不是很高,还有非书产品零售等。多业态应该是由唐宁书店自行招商引入的。总体感觉这里是一处有书的空间,但书不是主体。唐宁书店自己也很清楚,如果离开了非书业态,这家店是无法生存的。那么,‘以商养书’是否是物业方允许的?同样是做商业,为什么物业方自己不能做?这里主要看当时唐宁书店与物业方签署的合同中是否允许其二次分租或引入其他业态。”曾锋分析认为,“‘3年+2年’的优先续约模式,只能说从合同角度,八号桥集团没什么问题。唐宁书店如果认为确实是对方的过失导致,那么可以举证走法律程序,要求对方赔偿。通过社交媒体发声,需要站在所有证据都指向对自己非常有利的情况下做出,否则很容易被‘反噬’。这件事本身是一个商业租约纠纷。”

在八号桥发出并张贴于书店里的告知书中提到,“双方租期于2024年8月31日届满。目前贵司(上海唐宁复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在无租赁合同的前提下无偿占用上述房屋开展经营活动至今”,“如贵司未按照通知内容撤场交还房屋并结清费用的,我司将采取进一步措施,包括诉诸法律手段”,告知书落款为12月12日。

12月17日下午,八号桥委托律师发出声明,其中称“8月9日已明确函告唐宁书店因长期拖欠房租、物业费之违约行为,决定不与其签订续租合同”。

八号桥集团12月17日下午发出律师声明。八号桥集团12月17日下午发出律师声明。

“如果不是这次事情,我们也没对外讲过书店欠租的情况。”八号桥集团副总裁路坦16日晚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唐宁书店2022年开业以来,遭遇种种情况,经营的确不稳定,至今年8月31日租约期满,在未计滞纳金等的情况下,书店欠租45万元(2024年1月至8月),加上8月31日后的无偿“占用期”,目前合计超过100万元。“但是,书店还在收取其他租户的租金。接下来,我们将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2022年至2023年,唐宁一直通过承接其他项目补贴上海店,但今年toB项目锐减。3月和八号桥运营沟通可否降租金,八号桥回复,租金不要降了,你们每个月交一点,不要断,于是从3月开始我们每个月没有中断去交,在7月还专门打过六位数的补缴租金。3月开始,我在上海本地积极想办法,终于促成了系列合作,收益足以抵补要补缴的租金。”16日,唐宁书店商务大山与鲁宁馨一起赶到上海,她告诉记者,“我们的合作方也找过八号桥。”

“因为Manner咖啡不做烘焙,10月,我们还接触了一家烘焙品牌谈合作。”鲁宁馨补充。“书店一开始的定位之一是新国货发布地,我们和几个品牌谈了合作,因为特殊情况,最后落地的只有一家。”在她看来,“唐宁书店这家店的运营确实没达到最理想的情况,但经过这一年的调整,目前正在向上的阶段。”

路坦承认,“书店努力经营,也在想办法”。2022年5月,一则《园区免租6个月,唐宁书店上海首店“留”住了》的报道中提到,“对房租占到运营成本一半以上的唐宁书店而言,八号桥集团免租6个月解了燃眉之急”。对于书店的多业态经营,路坦表示,他们并不反对所谓“以商养书”,实际上当初引进唐宁书店时,其表现出的较好的商业能力恰恰是业主方所看重的。“书店开业时,书和非书的比例大概在1:1,现在非书部分可能占比更高一些。”

“在书店开业的泰式小酒馆要拿到食品经营许可证,我们去跑了。书店门口的马路原本不能停车,书店提出后,在区里各部门的协调下,设置了多个临停点。书店提出在东边的绿地放些休息座椅,我们也帮忙解决了。可以说,对这家商户,在八号桥运营园区的众多租户中,我们也是付出很多心力的。”八号桥集团一位人士告诉记者,他们的确与唐宁书店寻找的合作方有过接触,“形式大概是打包举办活动。据我们了解,这个合作的金额不足以弥补书店欠下的租金缺口。再说,以后怎么办?”

书店门口有餐馆的菜单招贴。施晨露摄书店门口有餐馆的菜单招贴。施晨露摄

“合作方的资金,要等拿到续约协议后注入,只要有续约协议,我们立即补缴。”大山说。

一方是“续约后补缴”,一方是“欠租前提下无法续约”,合作就此卡住。

在唐宁书店的社交账号下,有网友表示书店不该“卖情怀”,鲁宁馨回应,“能做书店十年以上的书店人不做书店也有能力做其他,不用情怀乞讨。”在书店的“最后一餐”,她开玩笑道,“他们(书店团队)都知道,如果我不做书店,财务和各种情况都会比现在更好。”

有业内人士认为,商业地产的业主期待以书店带动商业人流,相比之下,三个独栋式的“复兴118”项目不太一样。从近年情况来看,商业地产靠书店引流的模式也遭遇挑战,不少知名连锁书店正在退出商场。

“我们给唐宁推荐了八号桥其他园区的物业。包括建国中路八号桥园区,一家女性书店撤场后,那个地方目前空置着,没有得到唐宁认可。”路坦说。

那么,定位于美学、阅读文化的复兴·风,还有可能再迎来一家书店吗?“我觉得有点难。”沉吟片刻后,路坦说。

“现在开书店,究竟靠什么赚钱呢?”唐宁书店营业最后一晚,记者遇到的多位读者都提出了这个问题。

读者写下的惜别留言。施晨露摄读者写下的惜别留言。施晨露摄

记者手记:

当一家书店牵动城市里的人心

这些年,作为文化记者,我去过很多家书店,参加在书店举办的文化活动,关注在这座城市新生的书店,也试图挽留将要逝去的书店风景。

书店不易开,这句话,恐怕在当下没有人会反对。不过,依然不断有人投身于此,也依然有人坚守。开书店的人,值得敬佩。这应该是很多市民发自内心的朴素情感认同。在上海这座城市成长,谁没有曾在书店度过人生一个个重要或者不重要时刻的记忆?

书店开开关关,往往容易成为新闻。人们在与书店相关的讯息下方留言,或动一动手指转发,表达对书店的关切,希望更多书店,在身边“活下去”。一位书店经营者曾向我表示,一家书店最受关注的时刻大概就是开业和歇业时,而销售额最高的时候一般来说也是这两个阶段。一家书店的“最后时刻”常常让人感动,很多读者抱着为经营者“去库存”的善意而来,但依然慢慢驻足,寻找灵魂相投的书籍。前两天,一家市中心书店经营的最后一个晚上,书店里的氛围没有改变。我问了几位读者,大多是第一次来,“相见恨晚”。

书店给城市人带来珍贵的文化体验,同样重要的是,作为“店”,也必须经受住行业逻辑和市场逻辑的考验。一位资深从业者说,“这个时代,少谈点书店情怀,多谈点商业实际,可能反而是好事”,恐怕也是这层含义。书店越是不易开,越要找到能“开下去”的立足点。

从商业逻辑角度而言,互联网时代的实体书店确实面临很大的困境。图书,是非必需品、标准品,消费频次低、客单价低、毛利率低。因此,很多新型实体书店在摸索转型之道。如果说有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那么有一百个读者也可能有一百种理想中的书店。有人希望它纯粹,有人希望它有趣,有人希望它朴实,有人希望它跟得上潮流,有人希望它只和书有关,有人希望它更丰富多元。

书店,到底如何开下去?书+店,还有多少可能性?相信最终能给出答案的还是消费者的需求和盼望。大书店有大的做法,小书店有小的活法。决定一家书店能否走下去的关键,在于它能否有持续不断健康的营收,形成循环,达到平衡。

在讨论书店遇到的困境之际,我们还要看到,眼下面对挑战的不只是书店。在线下商业不断重塑的时代,我们期待更多经营者的探索,也呼唤对承担着文化意义的实体商业有更多包容探索的空间。

曾听一位开了10多年书店的经营者说,“只要一直在转型,就不怕卖书不赚钱的问题”。这样的热情与信心值得钦佩,可以想见的是,能支撑这份事业走下去的一定还有“穷则思变”的脑力。

9月,财经作家吴晓波为杭州宝石山上的“纯真年代书吧”发出请求支援的文章曾在朋友圈刷屏。开了24年的“纯真年代书吧”,“去年的经营不太好,今年的情况居然比去年还要差,受天气和景区限行等因素的影响,书店几乎每个月都在亏损”。吴晓波写道,要让纯真年代活下去,必须为它“造血”。

“希望书吧可以一直健康经营下去,希望书吧找到更好的盈利模式和好的循环模式!希望一直能办下去!”一位读者在留言区说。

相信这也是很多读者对身边书店的心声。

在苏州开了一辈子旧书店的江澄波老人有一个精彩的比喻:书店对一座城市来说,就像是眉毛,看似不重要,但缺了它,五官再精彩,看着也乏味。

但是还有书店,对一座城市来说,很重要。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唐宁 上海市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2-20 天和磁材 603072 --
  • 12-19 国货航 001391 2.3
  • 12-17 方正阀门 920082 3.51
  • 12-13 中力股份 603194 20.32
  • 12-10 林泰新材 920106 19.8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