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大漠初心——彰武治沙群英纪事》镜头背后的热血与坚守

探寻《大漠初心——彰武治沙群英纪事》镜头背后的热血与坚守
2024年12月11日 10:40 自然资源部

用影像镌刻绿色传奇

——探寻《大漠初心——彰武治沙群英纪事》镜头背后的热血与坚守

在艺术的光影中,一部电视纪录片如同精神的丰碑,震撼人心。《大漠初心——彰武治沙群英纪事》,这部由自然资源部和辽宁省委宣传部联合选送、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具体指导拍摄的纪录片,日前荣获中宣部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它不仅是一把钥匙,开启了辽西北彰武治沙史诗的大门,更以其深邃的社会价值和鲜明的时代特色,成为传播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载体。

《大漠初心》宣传海报《大漠初心》宣传海报

彰武使命

开启新中国治沙征程

自然资源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大漠初心》是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荒漠化防治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有益探索。该片聚焦新中国防沙治沙的起始地辽宁彰武,通过彰武几代人接续奋斗、矢志不渝的治沙故事,浓缩呈现了新中国70余年波澜壮阔的荒漠化治理历程,大力弘扬彰武治沙精神,激励更多人投入这项伟大的事业。

彰武县,位于辽宁省西部,地处科尔沁沙地南缘,曾是全省最大的风沙区,素有“沙窝子”之称。彰武县的治沙历程,不仅是新中国防沙治沙的起始地,更是中国荒漠化治理历程的一个缩影。辽宁的治沙工作,特别是彰武县的治沙实践,对于整个东北乃至全国的荒漠化防治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辽宁省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彰武县通过70余年的不懈努力,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森林覆盖率由2.9%增加到34.5%,平均风速由20世纪50年代每秒3.4米降到每秒1.9米。这一转变不仅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还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生态基础。彰武县的治沙经验,为全国乃至全球的荒漠化治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展现了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决心和成就。

自2023年11月27日在央视纪录频道首播以来,《大漠初心》便以其非凡的魅力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随后辽宁卫视及省内相关电视频道也在黄金时段播出,新华网、人民网等30余家新媒体平台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官网、公众号等行业媒体共同打造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播出矩阵,播放量突破500万次,其影响力如同涟漪般层层扩散至全国的每一个角落。

镜头回溯

聚焦风沙肆虐下的不屈抗争

彰武曾被大自然施以魔咒,风沙成为主宰一切的“暴君”。纪录片开篇,震撼的航拍镜头直击人心——无垠沙海翻腾金色“巨浪”,村落大半被掩埋,观众瞬间被带入那段风沙漫天的灰暗岁月。

然而,在绝境中,一群身着朴素衣衫、面庞黝黑坚毅的身影挺身而出,他们是几代扎根于此的治沙典型代表,用热血与坚守谱写绿色赞歌。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林业开拓者刘斌,到改革开放中的科研中坚宋晓东,再到新时代坚守一线的董福财、侯贵、李东魁,影片沿着时间脉络,逐一聚焦这些平凡而伟大的治沙人,定格他们在大漠风沙中战天斗地的英姿。

生动讲述

平凡身躯铸就非凡绿色丰碑

聚焦这5位代表性人物便是该片打破纪录片的传统模式,在艺术上进行大胆创新的体现。该片没有对人物进行刻意“拔高”,而是以相当节制的方式讲述发生在人物身上的故事。故事本身的丰满,特别是细节的精心处理,让人物鲜活、立体、饱满地呈现出来,达到了引人入胜又水到渠成的效果。

1953年,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老英雄刘斌,毅然投身彰武治沙战场,出任省固沙造林研究所首任所长。彼时彰武沙魔横行,刘斌力主引入樟子松,历经无数次失败与挫折,终于开创性地打造出我国樟子松治沙的成功范例,为彰武后续大规模治沙筑牢坚实根基。那些亲手种下的樟子松,犹如他播撒的希望火种,照亮治沙长路。

​宋晓东,这位扎根彰武沙地30余年的科研工作者,一心扑在防沙治沙科研上。实验室里,他日夜钻研数据、调配试剂;沙地上,他亲手栽种试验苗木,观察生长态势。无数次失败未能撼动他,宋晓东凭借专业知识,为彰武治沙工作输出关键技术与科学方案,引领治沙工作逐步迈向科学化、精细化。

​董福财的故事写满坚毅不屈。1996年,他担任北甸子村党支部书记,面对政府的整体搬迁建议,他坚决表示:“国家只要给政策,治沙我们自己能行!”他亲自把关栽树质量,每一棵樟子松都如同亲儿子般珍贵。每年防火季,他总是第一个冲上山头护林。他说服村民圈养牛羊,定下封山禁牧的铁律;领着全村老少,肩挑手扛,移走沙丘,修出6公里村级公路,硬是把贫困村拽上生态致富路。

​已过古稀之年的侯贵,是彰武县四合城镇刘家村的治沙榜样。早年治沙时,风沙频繁捣乱,刚刨好的树坑瞬间被埋,侯贵却不为所动,继续埋头刨坑、栽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凭一腔孤勇把承包的沙地变成了葱郁绿海。那片林子就是他无声却震撼的治沙勋章。

​李东魁以护林员身份默默守护万亩松林。他以马为伴、以山为家,35年如一日穿梭林间,巡查隐患。寒来暑往,蚊虫叮咬、风雪侵袭从未阻挡他巡山的脚步。靠着这份执着,他创造了35年无一次火灾的奇迹,牢牢护住彰武多年治沙成果,成为山林间最忠诚的“绿色卫士”。

幕后匠心

打磨影像精品传递治沙精神

这部纪录片能在众多作品中崭露头角、勇夺大奖,背后凝聚着主创团队数年如一日的心血与匠心。主创团队历时一年多,深入阜新市彰武县气象局、固沙造林研究所、治沙产业示范基地等相关机构、科研院所以及辽蒙边界林、乡镇村屯进行实地调研和采访,累计行程1万多公里,拍摄和收集素材时长100多个小时,最终浓缩为50分钟的播出版。

“可以说,每一帧画面中都融入了我们主创团队每个人对彰武治沙精神的深刻感悟和打造精品的不懈努力。”该片导演、辽宁省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梁海燕说,“让‘矢志不移、永不退缩、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治沙精神,如春风化雨般感染全国每一位观众,便是我们创作的初衷。”

​创作伊始,团队便扎根彰武,与治沙人同吃同住,数月间走遍各个村落、林场,积累下海量珍贵的一手素材。拍摄时正值盛夏,沙地酷热难耐,气温飙升至40℃以上,设备时常因高温“罢工”。摄影师们毫无怨言,扛起滚烫得几乎灼手的机器,穿梭在茂密林带间。汗水湿透衣衫,只为捕捉每一个真实动人的劳作细节。寒冬时节,白毛风呼啸肆虐,天地间一片苍茫。为拍好护林员在风雪中艰难巡护的画面,团队全员咬紧牙关,即便手脚冻得麻木失去知觉,依旧坚守机位,任由风雪在身上肆意堆积。

​后期剪辑更是一场艰难的“攻坚战”。海量素材梳理难度极大。主创们围坐在一起,反复研讨叙事结构,字斟句酌,几易其稿,只为找到最能直击人心、触动灵魂的讲述方式。在配音环节,邀请到了业内资深大咖出山,精心打磨解说词,力求让每一个字、每一句话不仅精准传递信息,更能唤起观众心底深沉的情感共鸣。特效团队还运用先进前沿技术,逼真还原风沙动态、植被生长过程,为观众营造出身临其境的沉浸式观看体验。

荣誉共振

掀起生态文明建设精神热浪

《大漠初心》获奖的喜讯,仿若一颗石子投入平静湖面,激起层层涟漪,迅速蔓延开来。自然资源系统干部职工纷纷表示,这部纪录片的获奖,犹如一针强心剂,进一步激发了他们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在他们眼中,纪录片里治沙英雄们历经的艰辛、收获的斐然成就,仿若一面旗帜,时刻激励着每一位自然资源工作者在守护祖国山河、推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披荆斩棘,砥砺前行。

在彰武本地,喜讯传来,乡亲们奔走相告,脸上洋溢着满满的自豪感。学校敏锐捕捉到这份宝贵的教育契机,迅速将纪录片纳入德育课程。各大媒体竞相报道、深入解读这部佳作,一时间,社交平台上相关话题热度持续攀升。网友们纷纷留言点赞,满是赞誉之词:“这才是值得全民追捧的时代之星,是守护绿水青山的真正英雄!”

​这部纪录片不仅是艺术创作领域的佼佼者,更化作生态文明建设征程中的一股强劲动力,激励着各行各业人士秉持初心、勇担使命,在守护祖国山河、推动绿色发展道路上笃定前行,让彰武治沙精神如蒲公英种子般,飘向四方、落地生根,绽放出漫山遍野的生态繁花。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记者:崔鲸涛

文字编辑:王诒卿

新媒体编辑:尚雅兰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纪录片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2-19 国货航 001391 --
  • 12-13 中力股份 603194 --
  • 12-10 林泰新材 920106 19.82
  • 12-09 博科测试 301598 38.46
  • 12-06 蓝宇股份 301585 23.9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