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若霭:凭实力考中探花,为啥又不要了?

张若霭:凭实力考中探花,为啥又不要了?
2024年12月11日 11:01 媒体滚动

转自:新安晚报

  清朝张英、张廷玉父子宰相因“六尺巷”故事而闻名遐迩,其实,张廷玉儿子张若霭在科举最高级别的考试——殿试中,将自己原本获得的第三名(探花)让给别人的事,也可谓1200年科举史上的一段佳话,但鲜为人知。

  高中探花

  张廷玉一生除了原配妻子之外,还娶过五个侧室。几个女人一共为他生育了8个儿子,其中长子、三子、八子早夭;四子生平不详,其余几个儿子在事业上均有建树,张若霭是次子。

  张若霭(1713-1746),字晴岚,出世的那一天(10月29日),正是父亲张廷玉的42岁生日。雍正十一年(1733),张若霭在漫漫科举征程上,从乡试、会试一路走来,最后进入殿试阶段。

  殿试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是科举考试的最高级别。殿试题目只是一道“策论”,相当于政论文,陈述一段历史或掌故,让考生发表议论(看法);考试时间为一天;答卷书写讲究,卷面字迹被视为“做学问的门面”,一律要求馆阁体。所谓馆阁体,又称“台阁体”,是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通用、标准字体,讲究乌黑、光洁、正方、等大。殿试一等即一甲,取三人,按照名次前后,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张榜公布后,一甲三人称“进士及第”,当即授官。

  雍正十一年殿试结束后,按照惯例,经主考官审阅,前10名试卷被呈送皇帝,由皇帝最后审阅、确定名次。在排名第五的贡士答卷中,有这样一段论述:“善则相劝,过则相规,无诈无虞,必诚必信,则同官一体也,内外亦一体也。”意思是人与人在交往中要互相往好的方面劝勉;对于过错要相互规劝;没有谎言;没有欺骗;朋友之间一定要真诚相待,互相信任。如果能做到这样,则上下内外全然一体,默契和谐。

  雍正帝读到这样的句子,感到遣词古朴,有理学风味,认为这名考生具有“古大臣之风”,便征求各位考官的意见,将这份试卷由第五名拔为一甲三名,即探花。诸位考官均认为妥当。

  拆开密封的糊名纸条,考生姓名为“张若霭”,张廷玉的第二个儿子!此前桐城张氏虽然世代鼎甲,人才辈出,但这个成绩是创纪录的。张廷玉的父亲张英,当年是殿试二甲第四名,比起“探花”,还稍逊一筹。这一年,张若霭20岁。

  执意谦让

  雍正帝立即派人去告知张廷玉:儿子考中探花了!意在让张廷玉高兴一下。

  张廷玉当时已是军机大臣,看到儿子出类拔萃,作为家长,他当然很高兴。可高兴之后,忧愁却爬上眉梢。

  儿子考中进士,并摘得“探花”,父亲是朝中要员,这对一个年轻人的成长来说,不一定是好事。再者,天下人会用什么样的眼光来看待“军机大臣儿子考中探花”的现象?如果儿子真的有真才实学,名次即便差一些,又何愁日后不能发展?思忖再三,张廷玉觉得自己对雍正帝“有话要说”,于是他来到太和殿,叩见雍正帝,说自己身为朝廷大臣,儿子还很年轻,让他登上一甲第三名,有些不妥,请求皇帝允许他儿子“让出”探花,让儿子中二甲、三甲,都是可以的。

  雍正皇帝听了张廷玉的话,虽然感到张廷玉有谦让之大度,但他不同意张廷玉的说法,因为举子考试以及成绩评判,有严格的程序规定,并非举子的父亲想让儿子第几名就第几名。鉴此,雍正帝说:“你儿子名列探花,朕实出于至公,非因大臣之子而有意提拔。”张廷玉坚持礼让,说:“天下人才众多,三年一次大考,个个都盼鼎甲。臣本人现居高位,而臣子又登一甲三名,占天下寒士之先,于心实有不安。请列二甲,已为荣幸!”

  雍正皇帝说:“张家尽忠积德,有此优秀子弟,高中一甲,人所共服,当之无愧。”

  张廷玉原本是坐着讲话的,他见皇帝不愿意接受自己的恳求,干脆“噗通”一声跪下来,言辞更为恳切,说:“皇上至公!但臣家已备受恩荣,求皇上怜臣一片真心,让出一甲之荣,给予天下寒士。若君恩、祖德佑护臣子,给我儿留些福分,以为将来上进之资,更为美事。”

  雍正帝见张廷玉“陈奏之时,情词恳切之至”,终于同意张廷玉的请求,将张若霭改为二甲第一名(第四名)。

  颁旨表彰

  此次殿试结果公布之后,雍正皇帝没有忘记张家谦让的事,他专门颁发了一道圣旨,表彰张廷玉代子谦让的美德。这道圣旨的大意为:

  考官进呈的殿试考卷,朕阅至第五本时,发现此卷字迹端楷,策论中有“同僚之间,善则相劝,过则相规,无诈无虞,必诚必信,则同官一体也,内外亦一体也,广而至于百司庶职,何莫非臂指手足”相关数语,颇得古大臣之风,因拔置一甲第三名。各位考官皆以为公平公正。及拆号,乃大学士张廷玉之子张若霭。朕心深为嘉悦,颇赞大臣子弟有忠君爱国之心,是为将来人才。其祖父大学士张英,立朝数十年,清忠和厚,始终不渝;其父张廷玉朝夕在朕左右,勤劳辅助,时时以尧舜期待于朕,朕亦以皋、夔期待之。张若霭禀承家教,兼之世德所钟,故能若此。此不仅是家族之祥瑞,也是国之庆幸。于是朕派人告知张廷玉,以便使他明白朕实出至公,非以大臣之子而有意提拔。而张廷玉求见,再三恳辞,以为天下人才众多,三年大比,莫不向往鼎甲。臣蒙恩现居要职,而臣子张若霭登一甲三名,占天下寒士之先,于心实有不安。倘蒙皇恩,名列二甲,已为荣幸之至。朕以为张家忠诚积德,有此佳子弟,中一鼎甲,亦人所共服,何必逊让?张廷玉跪奏云:皇上至公,各位考官亦无私曲,以臣子一点之长,蒙拔鼎甲,但臣家已备沐恩荣,臣愿让与天下寒士,求皇上怜臣愚衷。若君恩、祖德佑庇臣子,留一点福分,以为将来上进之阶,更为美事。陈奏之时,情词恳切,朕不得不勉从其请,于是将张若霭改为二甲一名,以表大臣谦谨之诚,并昭示国家制科盛事,令普天之下士子共知之。

  雍正皇帝的这道圣旨,备述了中国古代科举史上唯一一次“谦让探花”的事件,而这一让,客观上使张若霭未入仕而名气大噪。

  皇帝都能接受张廷玉的恳请,做儿子的,张若霭当然能理解为父之心。张若霭由一甲落入二甲,按照惯例,应入选庶吉士。张若霭未完成庶吉士学习,便特授编修,任官京城。后来,皇帝亲自任命他为内阁学士、礼部侍郎,与他的祖父、父亲一样,充任日讲起居注官,入直南书房,官至礼部尚书。他的书画水平,也颇得好评。总之,张若霭是个一帆风顺的大臣。

  乾隆十一年(1746),在官场已风生水起的张若霭随同乾隆皇帝出巡五台山,途中感染疾病,回京不久即去世,时年34岁,实乃天妒英才。

  桐城“六尺巷”,是张氏礼让谦和的精神见证;张廷玉代子让出“探花”,已成历史佳话。礼让,不仅仅在邻里之间,更在“普天之下”。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2-19 国货航 001391 --
  • 12-13 中力股份 603194 --
  • 12-10 林泰新材 920106 19.82
  • 12-09 博科测试 301598 38.46
  • 12-06 蓝宇股份 301585 23.9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