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特色产业 完善基础设施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甘肃庆阳高质量发展有动力
光明日报2024-12-07
作者:本报记者 尚杰 王冰雅 本报通讯员 张昶昶 雷云龙
地处陕甘宁区域天然地理中心的甘肃省庆阳市,是一块红色的土地、英雄的土地。作为全省唯一的革命老区,庆阳自2015年甘肃省作出加快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系统部署以来,步入赶超发展的“快车道”: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大关,61.05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现代立体综合交通网络初步形成,陇东综合能源化工基地、陕甘宁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加快建设……
岁末,记者行走在庆阳的梁峁沟壑间,触摸红色热土的奋进脉搏。
在庆阳市西峰区,占地1.7万亩的“东数西算”产业园不断吸聚着全国智能数算从业者的目光。
走进中国移动(甘肃·庆阳)数据中心N01机房,机柜中服务器高效运行、数据实时更新、算力有序输出。“依托这一机房,我们与燧原科技合作,点亮了庆阳首个国产万卡算力集群。”中国移动庆阳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陈长流表示。
与此同时,中国电信庆阳云计算大数据中心、庆阳云创数据中心、提尔科技数据中心等项目建成投运。启动建设不到3年,该产业园已建成标准机架2.1万架,算力规模超过3万P,智能算力消纳达100%,200多户数字经济企业落地,数字经济产业从无到有、聚能成势。
“我们将数智产业作为革命老区后发赶超的大机遇、大平台、大增量,千方百计降低要素成本,全力改善营商环境,推动庆阳踏上转型升级、发展数智产业的新赛道。”庆阳市委书记黄泽元介绍,在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八大枢纽节点和十大数据集群中,庆阳增量最大、增速最快。
新兴产业跑出“加速度”,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庆阳市充分发挥石油天然气煤炭资源富集的优势,持续推进千万吨级原油生产、亿吨级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千万千瓦级清洁电力外送、千亿级油煤化工、百亿级天然气生产加工、氢能综合利用示范“六大基地”建设,带动原油产量、原煤产量、天然气产量以及新能源装机总量和发电量均创历史新高。
如今,庆阳市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2023年底,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100.37亿元,综合经济实力稳居全省第二位。
走进合水县何家畔镇赵楼子村,占地上千亩的百余座食用菌大棚一眼望不到边。掀开帘子走进棚内,一排排菌棒整齐排列,一朵朵香菇破袋而出,长势喜人。
“我们平均每天采摘鲜菇4吨,每天用工量60人。”合水县鑫旭食用菌有限公司负责人黄渤介绍,今年企业流转土地700余亩,建成菌棒生产车间,年生产香菇菌棒150万棒、黑白木耳菌棒600余万棒、猴头菇和黄金菇菌棒15万棒,构建起集菌棒生产和食用菌种植、加工、储存、销售为一体的食用菌产业链。
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征途上,庆阳市大力探索“种养菌循环互促、产加销一体推进、一二三产有机融合”的农业绿色发展模式,推动农业提质增效。
目前,庆阳市镇原肉鸡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西峰区司官寨食用菌全产业示范基地、正宁县宫河镇王录蔬菜产业园等39个农业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快速推进,全市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省级产业园6个、全国农业产业强镇4个,建成畜禽、果品等深加工生产线21条,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58%,“庆阳苹果”“环县羊羔肉”等农产品品牌影响力明显提升。
11月初,随着从北京大兴到庆阳西峰的NS8067航班抵达,庆阳机场成为甘肃省第三个年旅客吞吐量突破50万人次的支线机场。
梁峁交错、沟壑纵横、交通不便,“困在路”曾是掣肘庆阳发展的重大问题。近年来,庆阳着力补齐交通短板,推动交通设施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
眼下,庆阳机场累计开通航线12条,银西高铁建成运营,平庆铁路开工建设,高速公路里程从2015年的205公里增加到2023年的496公里,公路总里程同期由1.3万公里增加至1.68万公里。
“2011年庆阳结束了不通高速的历史,2012年庆阳机场复航,2020年圆了‘高铁梦’,庆阳现代立体综合交通网络初步形成。”庆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周继军介绍。
2021年,庆阳市作出建设陕甘宁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决策部署,持续推动生态宜居之城、创新创业之城、人文魅力之城“三城”联创,园区、景区、城区“三区”联动,政府、企业、社会“三力”同发,城镇化率由2015年的33.46%提高到2023年的45.21%。
(本报记者 尚杰 王冰雅 本报通讯员 张昶昶 雷云龙)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