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邯郸晚报
□李秋卫
前段时间,在朋友抖音小视频中看到邯郸古书院、回车巷、慈禧行宫等美景,让我心驰神往。
乘车从城南街步行到“邯郸道”,一座青砖建成的高大城楼巍巍矗立,门楣上用小篆体书写两个古朴的大字“邯郸”。宽敞的城门洞,地上铺设着青条石,穿过城门是一条笔直的马道,约6米余宽,两侧全是青砖蓝瓦的建筑和商铺。一家家古朴典雅的门店内人来人往,犹如穿越数千年的时空,回到了战国的赵都。这里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邯郸古道。“客从长安来,驱马邯郸道。”“邯郸临古道,车马此通津。”等诸多诗句中所描述的邯郸道,绘制出古邯郸的繁华盛况。
漫步走在这条承载着古赵文化气息的大道上,聆听着历史的声音,在一处墙壁上书写着“蔺相如回车巷”的小巷前驻足。这是一条古色古香的巷子,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让人倍感亲切。我用手抚摸着小巷的青砖,望着仅宽2米多,长70余米的小巷子,思绪万千……在遥远的战国时代,这里曾上演蔺相如心系国家安危,不顾个人得失荣辱,一心只为赵国安宁的大贤睿智,大将廉颇耿直坦诚、知错就改豪迈豁达的“负荆请罪”故事。流传下价值连城、完璧归赵、刎颈之交等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
在大街中段矗立着一座“万宾楼”,听旁人解说才知道,这原来就是战国四公子之一赵国平原君专门用来招贤纳士的场所。相传,平原君的门客有三千人之众,其中不乏各种人才,为赵国昌盛做出积极贡献,特别是在赵国危难时刻,平原君门下的这些门客积极出谋划策,其中较为著名的有毛遂自荐。在秦军围困邯郸,平原君奔赴楚国请兵解围谈判的关键时刻,毛遂手持利刃慷慨直言胁迫楚王出兵抗击秦军解救了赵国,成为千古美谈。
沿道一路向北,看到道东侧路边一块石碑上写“慈禧行宫”,慈禧怎么与邯郸有了关联呢?当我看完简介后才知道,原来签订《辛丑条约》后,外逃在西安的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回北京途中住在邯郸数日。时间如白驹过隙,当时的行宫早已墙销瓦残,现只存有北大院一大殿及两配殿,大殿坐北朝南,灰瓦大式悬山顶,为七架梁前后廊式的砖木结构建筑。清代诗人宋荦途经邯郸触景生情留下“邯郸道上起秋声,古木荒祠野潦清”的诗句,描绘了一幅秋风阵阵、古树沧桑、祠庙破败、萧瑟凄凉的晚清时期邯郸古道画面。
走出“邯郸道”就是邯郸市的主干道之一的人民路,双向八车道,四通八达的快捷交通助推着城市经济文化更加快速的发展,让这块古老的土地更加美丽富饶。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