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AC达标期限迫近 五大行风险抵御能力再提升

TLAC达标期限迫近 五大行风险抵御能力再提升
2024年12月07日 02:42 贝果财经

转自:中国经营网

本报记者 张漫游 北京报道

近日,随着交通银行(601328.SH)成功发行300亿元TLAC(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券,至此工商银行(601398.SH)、中国银行(601988.SH)、农业银行(601288.SH)、建设银行(601939.SH)、交通银行五大国有银行均已完成了首期TLAC非资本债券的发行工作,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风险抵御能力迈上了新的台阶。

同时,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公布了2024年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名单,本次公布的名单中来自中国的商业银行数量与上一年保持一致,其中上述五大国有银行继续位列名单,且分组维持不变。这不仅是对中国银行业实力的认可,也对其提出了更高的监管要求。

业内人士分析称,在TLAC监管方面,截至2024年6月末,在充分考虑已发行TLAC债券规模、存款保险基金计入等基础上,中、农、工、建四大国有银行TLAC监管指标均实现达标,将于2025年年初顺利度过过渡期,与国际金融监管最新要求实现全面接轨。

五大行集齐TLAC债券

在本次G-SIBs名单中,中资银行系统重要性得分稳定,监管压力整体可控。2024年共有五家中资金融机构上榜,平均系统重要性得分为243分,较2023年上涨1分,快速上涨势头得到有效缓解,其中,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位列榜单第二组,均面临1.5%的附加资本监管要求;交通银行位列榜单第一组,面临1%的附加资本监管要求。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杜阳分析称,截至2024年6月末,五大国有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水平均满足最低监管要求,交通银行仅高出最低监管要求1.8个百分点,需要通过多元化资本补充方式,不断增厚风险缓冲垫,提升造血能力。

根据《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管理办法》,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应当满足TLAC风险加权比率(TLAC/RWA,即TLAC规模占RWA的比重)和TLAC杠杆比率要求。对于TLAC风险加权比率,第一阶段要求不低于16%,第二阶段不低于18%;对于TLAC杠杆比率,第一阶段不低于6%,第二阶段不低于6.75%。

其中,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需要在2024年年底满足第一阶段要求,2027年年底满足第二阶段要求。交通银行2023年11月27日才成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应当在认定之日起三年内满足相关要求。

TLAC是指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进入处置阶段时,可以通过减记或转为普通股等方式吸收损失的资本和债务工具的总和。

东方金诚金融业务部执行总监张丽介绍道,TLAC 非资本债券可以用于补充外部总损失吸收能力,增强系统性银行风险抵补、处置能力,维护金融系统稳定,有助于我国G-SIBs银行按期满足国际监管对TLAC达标的要求。

11月25日,交通银行2024年第一期TLAC非资本债券开启发行,发行期限至2024年11月27日止,基本发行规模为200亿元,同时设置超额增发权,增发规模不超过100亿元,实际发行总额为300亿元,起息日为2024年11月27日。

随着交通银行完成发行300亿元TLAC债,五大国有银行均已发行了首期TLAC非资本债券。

在此之前,工商银行、中国银行2024年第一期TLAC非资本债券均在5月发行完毕,发行规模均为400亿元;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则均在8月分别发行500亿元TLAC非资本债券。

惠誉博华金融机构部高级分析师李桥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TLAC非资本债券可以提升各机构的总损失吸收能力。如果从2024年第三季度末数据观察,TLAC非资本债券对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TLAC/RWA’比率分别提升0.16个、0.22个、0.21个、0.23个百分点。”

2025年达标TLAC第一阶段要求压力不大

张丽告诉记者,完成首批TLAC非资本债券发行,并结合获批债券余额和年末到期二永债的情况,部分银行仍存在一定的缺口,但整体来看,相关银行在2025年达到TLAC第一阶段要求的压力不大。

尽管五大国有银行已经完成了首期TLAC非资本债券的发行,但面对未来更加严格的监管要求和复杂的金融环境,其TLAC缺口仍然不容忽视。

具体来看,李桥分析称,从2024年第三季度末数据观察,若按照上限规模考虑存款保险基金的计入影响,则四大行2024年三季度末的静态“TLAC/RWA”已达到第一阶段要求,因此2025年年初满足第一阶段的总损失吸收能力要求不存在压力;交通银行需要于2027年年初满足第一阶段总损失吸收能力要,在同样考虑存款保险基金计入影响后,其2024年三季度末存在约719亿元的静态缺口。“另一方面,目前距离2027年存在一定时间距离,未来资产规模的增长亦将影响其TLAC缺口。若假设交通银行风险加权资产未来每年按照5%的速度增长,净利润增速保持3%,分红率保持在30%水平,则该行考虑存款保险基金影响后的第一阶段总损失吸收能力补充缺口约为522亿元,但若风险加权资产增速提升至7%,则其第一阶段缺口将扩大至1189亿元。”

李桥认为,满足第二阶段要求方面,2024年第三季度末数据显示,在考虑存款保险基金影响后,五家G-SIBs目前存在合计约2147亿元的静态缺口。但由于目前距离第二阶段要求时间存在距离,因此未来几年各机构的资产规模增速将较大影响其TLAC缺口变化。例如若假设四大行未来风险加权资产保持8%,交通银行保持5%的增长,净利润增速保持3%,分红率保持在30%水平,则五家机构考虑存款保险基金影响后的第二阶段总损失吸收能力补充缺口约为9319亿元;但若各机构保持更高的资产增速,例如四大行是10%、交通银行为7%,则上述缺口将扩大至22207亿元。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测算缺口并未考虑潜在的资本补充影响。此前监管机构表示支持国有大型银行增加核心一级资本,虽然五大国有银行所将获得的资本补充规模目前尚未明确,但在资本补充按照‘分期分批、一行一策’的思路下,预计各家机构的TLAC缺口缩减影响将会出现一定差异。”李桥说。

面对这些缺口,业内人士认为,五大国有银行需要继续加大TLAC非资本债券的发行力度。

从市场反应来看,TLAC非资本债券的发行受到了投资者的广泛认可和追捧。“TLAC非资本债的发行方为高信用等级的大型银行,债券的违约风险低,对市场而言提供了更多的投资选择。各家银行在首次发行TLAC非资本债券时,均较计划发行额度有所增加,可见市场的认可程度及认购热情较高。”张丽表示。

谈及下一步非资本债券发行的趋势,张丽认为,现阶段TLAC非资本债券的发行量仍较少,但其作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创新型债券品种,具有吸收损失功能,可以提升我国G-SIBs银行的国际竞争力、风险抵御能力。考虑到TLAC非资本债券与二永债存在一定的功能相似,通过发行二永债可以补充TLAC,同时也能够补充银行资本,因此,未来TLAC非资本债券的发行规模与TLAC缺口或存在一定差异。

惠誉评级亚太区金融机构评级董事薛慧如分析称,再融资需求下TLAC 债务工具发行将持续。随着G-SIBs 为将到期资本工具再融资,尤其是降息令银行盈利能力和内生资本积累能力承压,惠誉预期,TLAC 债务工具的发行将持续。自2019 年以来,中国五大G-SIBs 每年发行资本工具约8000亿元人民币,且以境内二级资本工具(T2)和其他一级(AT1)资本工具为主。截至2024 年第三季度末,已公布但尚未发行的资本工具约7000亿元人民币。 “其中,工、农、中、建四家G-SIBs在2024年发行了1800亿元人民币TLAC高级债务工具,另有2600亿元人民币TLAC债务工具尚待发行。惠誉预期,这些银行可能会选择用TLAC高级债务工具取代部分计划发行的资本工具,因为前者更具成本效益。TLAC债务工具的平均票息率较T2债务工具低40个基点左右,反映出较高的市场认可度以及TLAC债务工具较低的违约风险和损失严重程度。相较于T2和AT1债务工具,TLAC债务工具的损失吸收功能较不易触发,且回收率较高。”薛慧如表示。

展望未来,杜阳认为,五家大型银行仍需当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主力军和金融稳定压舱石,需要持续提升资本补充能力,从分子效应出发,通过定增和可转债等工具的综合使用,进一步补充资本金,缓解资本压力。此外,从分母效应出发,加快业务转型,大力发展理财、托管以及投行等表外业务,提高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水平,在扩大营收的同时放缓风险加权资产的增加,保证发展的可持续性。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2-13 中力股份 603194 --
  • 12-10 林泰新材 920106 19.82
  • 12-09 博科测试 301598 38.46
  • 12-06 蓝宇股份 301585 23.95
  • 12-02 先锋精科 688605 11.29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