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索寒雪 北京报道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中国农业发展方式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尤其是50后、60后、70后人口在不久的未来将退出农业劳动力市场,伴随农业生产力的减少,提高劳动生产率守护“大国粮仓”成为迫在眉睫的需求。
然而,一个值得关注的变化是,农业数智化转变正在提速。《中国经营报》记者从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上了解到,在近期的实践中,数智化应用在“鱼菜共生”、数字化螃蟹养殖等领域,分别实现了农作物亩产量10—20倍的提升。
农业生产数智化提升显著
面临全球极端天气频发,农牧业减产严重的现状,端牢中国饭碗,意义重大。
2023年12月31日,国家数据局等17部门联合印发《“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中指出:“提升农业生产数智化水平,加快打造以数据和模型为支撑的农业生产数智化场景,实现精准种植、精准养殖、精准捕捞等智慧农业作业方式,支撑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效率。”
此后,提升农业生产数智化水平成为《“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中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农业持续赋能,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024年11月25日,农业农村部大数据发展中心主任韩旭向记者公布了一组惊人的数据,“我们在重庆建设的鱼菜共生项目将畜牧业和种植业有效地结合了起来。鱼类的单产提高了20倍,蔬菜的单产提高了10倍,而且人均管理面积提高了10倍”。
在重庆的“鱼菜共生AI工厂”里,AI可以“左手养鱼右手种菜”。其循环模式就是用鱼的排泄物作为蔬菜的肥料,这些肥水,经过收集、处理、转化等程序,成为水溶性肥料,再通过水肥一体化系统,将“营养液”传输到隔壁,蔬菜们就能“饱餐”一顿了。而“脱肥”后的尾水又流回鱼池,由此形成了一个“生态共生系统”。
目前,这种“鱼菜共生”的工厂已经在多地实践。记者了解到,当前已经有企业公开销售“鱼菜共生”所需的设备和技术,该技术正在向产业化方向迈进。
除此之外,数字化技术在农业应用中的探索也在持续扩大。
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学院院长、国家数字渔业创新中心主任李道亮向记者介绍:“我们进行数字化养鱼,在相同面积下,我们的产量是普通鱼塘的5倍以上,且实现了绿色养殖,水体保持清澈。”
据了解,传统的养鱼方式是一亩地养一吨鱼,也就是一立方米水体养一条鱼,李道亮告诉记者:“我们采用了设施网箱养殖方式,有效提高了鱼的养殖密度。通过改进养殖工艺,加强了底排污和尾水处理能力,从而实现了养殖的设施化、作业的装备化、装备的数字化以及管控的智能化。”
“这一系列的改进使得产量大幅提升,效果非常显著。”李道亮坦言。这次实践中,还利用了无人机、仿真鱼、无人运料车、无人投饵机等方式参与养殖。
在江苏宜兴,当地传统产业是饲养螃蟹,李道亮向记者介绍:“普通农户养螃蟹一亩地产量也就是200斤,我们把螃蟹关进笼子,每个笼子装进去60只螃蟹,72个窝,这个窝的构造是按照它的生理和摄食习性建造的,确保河蟹脱壳时的安全。”
李道亮认为,这个过程已经实现养殖水体、大闸蟹生物量和摄食行为数字化、饲喂数字化、养殖装备和能源数字化,然后尾水处理。
他透露,目前螃蟹产量达到了普通农户的10—20倍,而小龙虾试验田的产量更是相当于普通农户的20倍以上。“今年我们对笼子和投喂进行了系统化改造,改笼子为开天窗模式,采用无人机投喂,成本降低了60%,预计资金回收率为3年。”
以小切口探索推进大发展
随着农业智能化水平的逐步提升,也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
目前,中国粮食、蔬菜、水果、畜禽、水产产量和消费都在世界排名第一。通过农业数智化建设,一个人可以管理1000亩池塘,这不仅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也降低了劳动强度。
一位专家向记者表示:“我们农业面临的问题是劳动生产率低下,国外发达国家的劳动力效率是我们的30倍;当前90%的一线劳动力由50后、60后、70后组成,未来20年内将面临劳动力断层,90后和00后不太可能接手传统生产方式。”
该人士表示:“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走上一条资源节约、产出高效、环境友好且产品安全的农业发展道路。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首要途径就是规模化经营。由于小规模农户的模式难以支撑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因此规模化成为我们迈向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
李道亮团队在山东莱州开展的大围网养殖项目中,大围网周长达到400米,水深13米。通过数字化管理水体、鱼生物量和行为、投喂装备以及能源,他们实现了机器人巡检、自动投饵、鱼类生长实时监测和水体立体监测。仅需2名工作人员在平台上操作,即可养殖800吨鱼,即每人每年可养殖400吨鱼,劳动生产率得到显著提升。
在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AI技术已经能够实现多种农业作业。
据记者了解,AI技术可以通过分析土壤、气候、作物生长等数据,提供精准的农田管理建议,如灌溉、施肥计划,以及最佳的播种时间、肥料用量等,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和土地利用效率。
此外,智能灌溉系统还可以根据土壤湿度、气象数据等信息,自动调整灌溉时间和水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AI驱动的农业机械和无人机能够自动化执行播种、施肥、灌溉、收割以及植保喷洒等农业作业,提高作业效率和精度,减轻农民劳动强度。
基于AI应用在农业生产中的优势,培训AI 应用人才已经被写入日程。
广东省农业对外经济与农民合作促进中心副主任王清向记者介绍,今年该中心做了一个电商人才公益大培训,以一个县来发动农民,来参与学习AI技术,目前举办了4期,有500名学员,覆盖了11个省。
“这类培训将缩小城乡消费差距,强化民族地区人才发展,强化文化传承与电商融合,促进就业,实现包容性发展。”王清表示,数字化将支撑农业贸易发展,需强化数字化在农业全领域的布局。
“当前AI已来,农业应先行先试。在农业国际贸易中,AI是翼翅,以小切口促进大发展,只有低成本才能获得大收益。”他对此补充说。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