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上观新闻
传统农民是一种被动烙上的“身份”,新农人是一种主动选择的“职业”。初冬时节,记者走近几位新农人,听他们谈颠覆、困惑,诉说心里的希冀。
颠覆
新的价值取向、新的发展理念和新的科技手段,是新农人驰骋乡村的主要特点。
11月末的一天,江都邵伯湖畔的艾菱村,“90后”养蟹人杨超背着双手在蟹苗塘边溜达,这是他一年中最悠闲的时光。
拥有高学历、“90后”这些标签,在他看来,“我是新农人,但我不会把农民作为一种身份特征,而是一种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职业载体。”
“从南京一所高校的土木专业毕业后,我选择了创业做餐饮。后来饭店开不下去了,就回来帮父母搞养殖。”他告诉记者,“和父辈相比,不管是经营理念还是手段确实有很大的区别。”
杨超刚回来时,父母养的是龙虾。都说龙虾好养,真正养了才发现很容易生病。2016年第一回养龙虾,大面积发病死亡,亏本。第二年又尝试了一次,还是亏,他决定把所有的塘口改掉养螃蟹。“目前我有2100亩的蟹塘,受今年夏天高温的影响,产量只有去年的一半,好在我们的价格高,虽然没怎么挣钱但也不亏,基本持平。”他说,“按老一辈的想法,拉一车5000斤直接从批发市场走,现钱就回来了,不用劳神。但是你想,拖到市场上去卖,一斤最多卖40块,铁定亏本。在今年产量超低的情形下,我们还能保本,证明现在的销售模式是对的。”
“除了营销手段不一样,现在养螃蟹,除了特殊的恶劣天气,基本影响不了产量。”杨超说,“比如物联网的运用,我们在蟹塘里安装了传感器、智能增氧机等,和手机相连,能实时监控水体的各种数值,如水温、含氧量、pH值等。暴雨要来了,以前赶紧开增氧机,现在能自动增氧。目前,我们核心区的400亩蟹塘都已用上了智慧养殖的装备,下一步还要扩大应用面积。”
“还有那个无人船,一次能装载80公斤的饲料,跟扫地机器人一样可以在手机上设定航线自动喷洒。一条无人船4万多元,当时父母觉得没必要买,说一条水泥船1000多块,十年不带坏。我就说平时喂饲料一条船需要两个人操作,一年两个人的工资多少钱?而且,无人船晒饲料更均匀,你让它绕塘多少圈也不会有怨言。”杨超说。
新农人们并不孤单。去年,江都成立了一个新农人联合会,聚集了50多个新农人,几乎都是返乡创业的大学毕业生。被称为“硕士鸡倌”的翟飞,目前已拥有8000平方米的养殖场,养殖设备自动化率达到97%,物联网覆盖率达85%。“抱团是大势所趋,新农人一抱团思路就更广了。有一次,和杨超聊到饲料的配比,他说他们以前拿普通的鱼饲料喂螃蟹,现在想把蛋黄添加到螃蟹的饲料里。于是,今年我们两个就合作啦,他已从我这里订走了两三千斤鸡蛋。”
新农人群体的原点在农村,但他们生产生活的范围早已突破了地域局限,成为连通城乡的纽带。平日在江都西梵村经营农庄,双休回南京变身优雅的古筝老师,印颖笑称自己是“两栖人”,“只是双手的颜色出卖了我,自打经营农庄后,手就没白回去。”
“这个村庄是我从小生长的地方,三年前我说想回来做个农庄,父母反对说没有时间陪你玩。”她说,“我把南京家里的阳台打造成了法式风格,地方太小不过瘾,就想折腾个大的,属于没苦硬吃。”三年过去了,如今的庄园,如同一幅莫奈的画,四季的景各不同,成为一个网红打卡地,吸引了来研学的孩子、团建的员工和感受“慢生活”的市民。
扬州农业农村局的最新调研显示,在扬州,具备“新农人”特征的农村专业人才有229名,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者占比70%,40岁及以下占比63%。他们,成为乡村振兴的坚定力量。
困惑
奔跑的路上,难免有困惑和难题。
与农民更多依赖乡土资源不同,新农人既需要良好的生产环境和较为完善的农业基础设施,又需要便利的交通和快捷的配送,以适应生鲜产品较短的运输销售半径。
翟飞对记者诉说了他的困惑。“困难主要集中在流通环节。因为扬州没有快递物流转运中心,我们的线上销售就要先发往周边城市如泰州、上海、南京等地的转运中心。于是,一单直线距离只有15公里的鸡蛋订单,虽然我们能完成24小时内发货,最终却还得转一大圈三天才能到达消费者手中。如果整个流通成本不能发生根本性的降低,这对新鲜度要求高的农产品就是最大的痛点。”
目前,翟飞和几位新农人筹建的“欣苏农甄选”小程序正在试运行中。“说服消费者接受新产品和说服老一辈农业创业者加入我们的‘甄选’并不容易。首先是产品无论多新,都需要足够吸引眼球的包装设计和广告推广,这无形增加了成本,优品无优价容易打击新农人的积极性。”他说,“说服更多习惯传统流通模式的农产品进入甄选平台更困难。因为网上销售只能提高单量,却无法降低整个流通成本,农业利薄架不住算细账,想让线上小程序为农产品销售加持,我们急需打造出自己的成功模板。因此,只有通过依靠云仓的单量优势不断降低物流包装成本,线上农产品销售才能有未来。”
90后的李中奇,几年前承包了常熟里睦村的十多亩土地,创办了秾韵果蔬专业合作社。“前期创业确实非常困难,承包的土地,光除草、整地、搭建设施就用去了大半年时间。还有精神上的压力,村民们常开玩笑说怎么20多岁的小伙子、研究生回来种地,随便在哪里上班不比种地强。”他说,“黄金小玉米是我选择的第一个种植品种,但村里的农户习惯了种丝瓜、刀豆等,一时间让他们改变自己的茬口安排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刚开始,只有一个农户跟着我们种小玉米。第一年他的亩均收益增加了1000多元,这样不用去推广,第二年带动了20多户农户。”如今,他的合作社已带动近百户农户,示范带动作用日益明显。
“让人头疼的是用工难。特别是养殖业,对用工是有一定要求的。像我们招的员工需要会划船,但在本地招不到,我们现在招的都是宿迁那边的。”杨超说,“咱们新农人一定要懂技术,了解政策。有些新农人受资本吸引或情怀鼓舞介入农业领域,对立项条件、补助要求等相关政策了解不多,很容易不接地气、水土不服。比如,有些人对于土地相关政策不甚了解而导致设施用房、管理用房不符合要求而被拆除,前期投入打了水漂。”
相关部门的调研结果也显示了江苏新农人面临的共性困难和个性问题。共性困难,包括用地、融资、用工等。拿用地来说,从事有机农业生产的新农人对土地质量要求高,一般要对土壤进行3—4年的有机转换,投入大、周期长,希望流转的土地相对稳定,但农民大多不愿签订土地流转长期合同,致使新农人不敢做长期规划和投资。一些新农人是异地经营,需要在基地建设一定的办公、生产、生活等相关配套设施,受用地指标约束,大多难以得到保障。
此外,新农人还面临着家庭不理解、社会不认可、对农业理解不深刻等个性问题。一些城市白领放弃在城市稳定而体面的工作投身农业,有些大学毕业生选择到农村自主创业,往往受到家人反对和社会质疑。与生产经营中的困难相比,家人的不理解让新农人感到更加孤独无助,容易中途退出。
希冀
正因为满怀希望,所以存在需求。
在江都宜陵镇西湖村党群服务中心的直播驿站见到“新农人”主播杨美玲,她刚结束中午两个小时的直播,正在复盘。
曾经当过记者、做过电商,2022年,杨美玲回到自己的家乡西湖村,经过两年的筹备,直播驿站在今年8月份开播。短短3个多月,直播间涨粉过万,平均每场直播曝光人次达到10w+。
新农人在呼唤新农人。对她来说,目前最希望的是能有年轻伙伴的加入。“我真的急死了,村里目前没有合适的人配给我。我们前期付出那么多精力,也是希望有了足够的影响力后,能吸引年轻人主动加入。”她哑着嗓子说,“目前我只有一个小助理,我一个人干了几乎一个团队的活,除了直播,还要对接资源、品控。”
“偶尔也会有黑粉,说你们村没事干了,做啥直播带货。我就说,以前当农民扛锄头,现在电商是一把新锄头,咱们年轻人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杨美玲说,“目前卖的是扬州全区的特色美食,但我们不想把直播间变成纯商业的直播间,后期还会搭配一些相关的文旅活动丰富直播内容。除了宣传家乡外,也能够是一个孵化平台,让更多的年轻人融入进来,助力乡村振兴。”
“我恳请有资金实力的公司助力农业一产转型升级,融合二三产业发展,在帮助一产从业者获利的同时,保障菜篮子食品安全,助力乡村振兴。”翟飞说,“现在有一些资本通过建冷库在低价时收购储存鸡蛋,高价时抛出,这并不利于蛋鸡产业的良性发展。我希望能降低资本市场对一产农业的挤压,只有一产从业者挣到钱了,农村的产业才有未来。”
陈奕同,南京溧水蜜百乐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监事。刚刚返乡创业时,分不清水稻和小麦,也分不清山芋和空心菜。如今,他已是远近知名的蓝莓种植专家,常年举办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合格的新农人,没有冬闲这一说。我们希望合作社负责人成为体面的职业,能给上山下乡的青年提供城市同等的社保、子女教育、医疗保障,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记者从江苏省供销合作总社了解到,今年,该系统完成了两期“新农人”培训,举办了以农产品经纪人、农产品电商为主题的“新农人”培训班,近百名新农人参加了培训。相关人士坦言,“新农人”培训涉及农业、人社等多个部门,但目前各种培训机构和培训项目相对独立,彼此之间统筹协调还不足。
据了解,去年江苏出台了推进“新农人”队伍发展壮大的指导意见,提出从聚焦培育主体、加强精准培育、做好服务供给等六个方面加快培育“新农人”。各地因地制宜出台具体举措,如镇江出台八条政策,计划三年培养100名优秀“新农人”;苏州对认定的高素质农民和青年高素质农民分别给予社保费用补助和学历教育学费补助;扬州从现代农业发展市级专项资金中,每年安排200万元对“新农人”所在的新型经营主体项目进行精准扶持。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宋晓华 汪滢 文/摄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