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记者蔡俊
11月22日晚,“中国夜莺”——迪里拜尔师生音乐会,在乌鲁木齐文化中心音乐厅唱响。世界著名抒情花腔女高音歌唱家迪里拜尔,用美妙绝伦的歌声,征服了在场所有观众的心。
作为当天师生音乐会压轴出场的演唱者,迪里拜尔在观众雷鸣般的掌声中三次返场。这场师生音乐会,是2024中国新疆丝绸·之路音乐季的第二场演出。
当天的演出,由迪里拜尔携学生郝菲、杨子、迪里达尔和林山共同倾情完成。在音乐会最后,师生同台演唱,将音乐会气氛推向高潮,而美好温馨的师生情谊,和严格专业的音乐传承氛围,也在那一刻,感动了全场。
迪里拜尔的演唱,被誉为当今世界歌剧舞台上“可遇不可求的华彩美声”。在繁忙的演出之余,迪里拜尔还致力于新疆民族音乐的创作与传播,她的作品如《一杯美酒》《思恋》《燕子》《塔里木》等,不仅展现了独具魅力的新疆音乐风格元素,且在国际舞台上享有极高的声誉。自2008年起,迪里拜尔在兼顾全球各地演出的同时,默默深耕于中国音乐教育最高学府,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声乐艺术新人,为中国声乐教育的发展奉献着无穷热情和能量。
11月21日,师生音乐会演出的前一天,迪里拜尔刚刚结束担任喀什市文化旅游形象大使的宣传活动。从喀什返回乌鲁木齐的次日就走进排练厅,带着学生们进行紧张的排练。整场排练,从15时开始,直到21时结束,偌大的音乐厅,迪里拜尔不停地游走在观众席的不同位置试听学生的演唱,只为确保坐在每个方位的观众都能得到最佳的音乐体验。每位学生上台,她都紧盯细节:从发声、到表演、再到情感抒发,甚至乐队的节奏起伏,一丝一毫的瑕疵,她都不曾放过。
“我在新疆出生,对音乐有着与生俱来的天赋与热爱。”在排练闲暇,迪里拜尔接受了记者专访,她动情地表示,自己对家乡永远保有热烈的爱,在家乡演唱和培育新人,是她全力以赴的回报:“只要家乡召唤我,我随时都在。”
“迪里拜尔对家乡那份热烈又细腻的爱,兴许就是她这辈子最执着的信念。”原新疆艺术剧院副院长、新疆歌舞团团长艾尼瓦尔·赛买提这样说,他与迪里拜尔是新疆歌舞团学员班时的同学,相识已有48年。
迪里达尔是迪里拜尔带的第一位新疆学生,是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跟着迪里拜尔学习了8年。在台上的她唱得声情并茂,眼睛却一直紧盯着台下的老师,老师和学生们有一个共同的默契,每到高低音起承转合时,迪里拜尔都会有小小的手势,提前给他们一点小提示。
“老师在身边指导,就像把我又拉回学校,她是一颗定心丸,稍微指导一下,我们就能回到状态很好的时候。”迪里达尔说。
迪里拜尔在指导学生时,神情严肃,但是只要一首歌排练完,学生们就像小鸡找妈妈一样,很自然地聚在迪里拜尔身边。此时的迪里拜尔,笑语嫣然、和蔼可亲,与指导现场的急切认真,完全不同。
“老师在教学之中非常严格,但是生活中像慈母一样亲。”迪里达尔说。杨子在一边补充:“老师就像我们的再生父母。”迪里达尔说,在北京学习生活的时光是无忧无虑的,因为有老师像妈妈一样的陪伴。老师时常在周末带学生们出去吃饭,大家一起聊天,有时候也会带大家去看电影、吃爆米花。
“因为有老师在,从不觉得离家外出上学是苦的。”“我对老师有一种一日为师,终身为母的感恩之情。”杨子说,就算大家在演唱时有问题,老师当场严肃指出来,但一下来,就会安慰学生们,善良而真诚:“她的教育方式也影响了我。”杨子是中央音乐学院博士,她跟着迪里拜尔学习已经有四年,自己也已成长为中央音乐学院的一名教师:“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业,老师都在用她的成长轨迹,为学生们身体力行地诠释着自己的人生表达,且引导着大家的人生和事业走向,专注、努力、不偏航向。”
继续阅读——
三位老师,是我艺术生涯托举者
记者:除了先天条件嗓子好之外,您的事业和三位老师郭凌弼、沈湘李晋玮夫妇的引领密不可分,与这三位老师相遇,在您的人生中,占据着怎样的位置?
迪里拜尔:应该说,他们是我人生的重要引路人。
我出生在新疆喀什的一个知识分子家中,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音乐天赋,大家都说我有一副漂亮纯净的好嗓子,除了唱歌,我还会弹都塔尔、拉手风琴,经常自拉自唱,已经成为当地的“小明星”。
1976年,我被新疆歌舞团招收为一名学员。当时所有的学员,都要一起学习乐理、视唱练耳和一门乐器,我学的是艾捷克,拉得很好。那时,郭凌弼老师在新疆歌舞团任教,从那时起,他给我提供了全面又细心的音乐指导。我跟着郭老师扎扎实实学了3年,把音乐理论基础与声乐技术技巧都初步掌握了。
当时郭老师为了让我有足够的学习环境,还特地向上级打了一个报告,对我开始“实验”教学,就是让我在系统学习西洋科学发声方法的同时,也不要丢了自己的“大土嗓”。而这次“实验”,在我身上成效显著。
1979年底,我分别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央民族大学举办了独唱音乐会,由鲍蕙荞老师任钢琴伴奏,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任乐队伴奏,演出大获成功。1980年,我正式考入了中央音乐学院。
将师生温暖情谊,传递给下一代
记者:三位老师在您的专业上,给予的指导和帮助,让您受益终生,在生活方面,听说也无微不至。
迪里拜尔:对。首先在专业上,老师们对我倾囊相授,让我在发声技巧和音乐处理上有了飞跃性的提升,深切领会了“唱歌是个整体性、全身性的活动”这一丰富又深刻的声乐观念。
在生活中,老师对我的关怀也是无微不至的。记得郭凌弼老师第一次带我来北京的时候还特意带我去了北海公园划船;后来我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举办独唱音乐会前,郭老师为了我能有充沛的体力演出,还特意给我买来了当年非常稀有的巧克力。那是我第一次尝到巧克力的味道,至今难忘老师对我的关爱。
沈湘教授和李晋玮教授也很心疼我,时常把我带回他们家,还专门为我准备了一套厨具,做饭给我吃,我感动极了。老师们就像我的父母一样,从不把我当外人。
1984年,我在芬兰国际声乐比赛中获奖后,国外院团开始关注到我。1987年,研究生毕业后,我来到中央歌剧院工作的同时被芬兰国家歌剧院邀请出演我的第一部歌剧《弄臣》,从那以后,开启了我在国外舞台上的职业生涯。但是只要回到北京,我第一时间会去看望沈湘教授、李晋玮教授和郭老师,每当有重要的歌剧演出或是录制唱片前,我还会请老师在专业上为我把关,提出专业角度的建议。老师们就像一直守候我的家人,永远给我最有力的支持。
记者:在老师那里得到关爱,您又将这个接力棒传给了下一代学生。您的学生说,您的人生经历,为他们指引了航向,这也是一种传承吧?
迪里拜尔:是的。我的三位老师对我的帮助和影响极其深远,我当了老师之后就认为我有责任把老师教授给我的专业技能和做人准则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我的学生们。
在专业上,我必须对学生严格要求,精益求精;在生活中,我也是尽量多地去关爱孩子们。我一直鼓励孩子们,除了艺术造诣不断精益求精外,一定要去热爱生活、拥抱生活,因为艺术一定是扎根成长于生活的沃土之上的,只有多去体验生活中的种种经历,才能在艺术创作中表达出最真挚的情感。
将新疆民族音乐推向全国乃至世界舞台
记者:看您的成长之路,各位老师一路托举,将您推送到艺术顶峰,能不能这么认为,您是一位幸运的艺术家。在艺术道路上,您认为是天分重要,机遇重要,还是努力重要?
迪里拜尔:确实,我是很幸运的,在我人生的关键阶段,遇见了最重要的三位导师以及中央音乐学院各学科的系统培养。但在这三个选项中,我认为三者都一样重要,我经常说,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天赋可遇不可求,但“努力”和“机遇”都有可为的空间。我在日常教学中会把握学生努力的方向,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付出的努力更高效、更有意义,不做无用功;同时,我创立了自己的文化艺术中心,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舞台去学习和实践,让他们早日成才。
记者:此次您回新疆,除了给家乡观众带来精彩的音乐会外,还有哪些行程?是否与培养新疆本土音乐人才有关?
迪里拜尔:此次回新疆,一是去喀什参加自己担任喀什市文化旅游形象大使活动,再有就是带着我的学生们在乌鲁木齐的演出。这次在乌鲁木齐文化中心音乐厅举办的师生音乐会,我很高兴,新疆的文化设施越来越先进了。新疆文化、旅游资源走出去,潜力巨大,需要有国际影响力的人不断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去宣传,我很愿意做这样的事。
成立迪里拜尔文化艺术中心的目标之一,是保护、整理和推广本土音乐文化。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培育了不少新疆当地的专业学生,还发掘整理和录制了许多新疆声乐作品。
我们对新疆歌曲的认知不能只停留在《一杯美酒》这一首歌上,事实上,我们新疆的声乐作品非常丰富。除了演唱西方经典歌剧与艺术歌曲等,在每一场音乐会中,我都会尽己所能安排演唱中国的声乐作品,尤其是有关新疆题材的歌曲,我认为我有义务将新疆绚丽多彩的音乐文化传播出去,让更多人感受新疆的艺术魅力。我在新疆出生,新疆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的中华文化馨香始终在我灵魂里流淌。只要家乡召唤我,我随时都在。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