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光明网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国式现代化】
光明日报记者 苏雁 光明日报通讯员 姬尊雨
2024年,苏州工业园区迎来开发建设30周年。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首个重要合作项目。30年前,为拓宽发展空间,擅长“双面绣”的苏州人在姑苏城东十多公里处的水乡,开始“绣制”一幅智慧生态、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城美图。
如今,苏州工业园区“三十而立”,从“池塘洼地”变成“创新之城”,在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中荣膺“八连冠”,单位GDP能耗、碳排放等一批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近日,光明日报记者走进苏州工业园区,围绕产业创新、项目建设和开放互鉴等进行采访。
① 1纳米,成就千亿级新兴产业
2000年左右,苏州工业园区外资外贸进出口迎来高潮。经济高速增长背后,如何构建环环相扣的产业链,提升区域产业创新活力,苏州工业园区决定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传统支柱产业基础上超前布局一批新兴产业。
这与当时中国科学院针对新兴交叉学科领域与经济发达地区共建研究所的理念不谋而合。2006年,苏州工业园区在全国率先布局纳米技术应用产业,推动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以下简称“苏州纳米所”)落户苏州。
走进苏州纳米所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总长203米的银色超高真空管道纵横交错,眼前的图景宛如科幻电影。“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是集材料生长、器件加工、测试分析为一体的材料领域重大综合科研装置,能够达到接近月球环境的真空状态。”苏州纳米所党委书记邓强介绍,目前,实验站二期项目已通过验收,面向社会开放,全力支撑区域重大科技创新。
2009年起,苏州纳米所纳米加工平台等四大公共实验平台陆续建成投用并全方位开放,每年服务企业900余家。
“以高端检测仪器为例,一台设备成本高达几千万元,如果自己投资,资金压力可想而知。”园区第一批科技领军人才、苏州纳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江必旺说,得益于苏州纳米所搭建的一期开放平台,公司技术人员只需经过培训即可上机做实验,很大程度上加快了二氧化硅微球产业化研发进程。
仅有头发丝五万分之一的“1纳米”,成就了千亿级新兴产业。2023年,苏州工业园区纳米产业产值突破1550亿元,集聚纳米企业近1300家,苏州纳米城跻身全球五大纳米产业集聚区。
“一个地区不思考未来,就不会赢得未来。”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吴宏说。十几年前,园区立足自身基础条件,研判国际发展趋势,重点布局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三大新兴产业。到2023年,三大新兴产业总产值超四千亿元,其中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纳米新材料两个产业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为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助推转型升级,苏州自2022年在江苏省率先推进创新联合体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累计立项21家市级创新联合体,约占苏州市总量的30%。
沛嘉医疗检测实验室内,科研人员正在对高分子瓣膜进行耐久强度和疲劳测试。“我们正在进行国产高分子介入瓣膜瓣叶材料‘卡脖子’技术攻关。”沛嘉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副总裁,苏州市介入医疗技术创新联合体副会长胡平介绍,目前,介入医疗技术创新联合体成员单位共有15家,围绕行业“卡脖子”技术进行联合攻关,已获批1个新产品,产出2项新材料,申请24项专利。
全国首个科技成果转化保险“苏研保”、针对园区科创企业搭建的“园易融”平台……在一系列政策引领下,目前已有近四十家国家级科研院所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知名高校聚集在苏州工业园区的多座科创产业园里。
② 500天,重大项目“竣工即投产”
“获悉企业加快投产的迫切需求后,我们多个部门提前进行现场勘验,指导企业竣工收尾工作,企业设备同步进场开展调试及试生产。”苏州工业园区行政审批局规划建设事务审批处副处长肖鹏说。今年,总投资超10亿美元的博世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及自动驾驶研发生产基地项目,在签订土地合同两天后便开工建设,项目提前两个月竣工,以总用时500天的速度实现“竣工即投产”。
“园区速度”的背后,苏州工业园区行政审批局梳理了“拿地前、中、后”不同阶段的办理流程,并以“容缺预审、并联审批、告知承诺、交地即发证”等多项改革成果为支撑。苏州工业园区行政审批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陆绚宇介绍,作为国家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地区,今年以来,园区推出了“一件事”线上服务专区,累计上线主题93个,跑动次数减少80%,材料精简54%,时间和环节精简超70%,年办件量近8万件。
苏州市委党校经济教研室主任王涛表示,当地政府积极在思想观念、管理体制、行政方式上进行转变,园区开发建设确立了一种以“亲商服务”为核心的全新理念。
苏州工业园区的开发主体和中新合作载体中新集团,走的是市场化合作共建之路。中新集团党委书记赵志松告诉记者,目前,苏州工业园区有11个园区合作开发项目,分布在江苏、浙江、安徽、新疆、宁夏、贵州等地。2012年,中新集团与滁州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中新苏滁高新区,成为首个走出江苏省、实行市场化合作共建的开发园区。作为长三角共建省际产业合作示范园,中新苏滁高新区现已累计引进工业项目超350个,其中来自长三角区域项目数占比达80%。
近年来,新加坡成为苏州企业“出海”的首选地之一。很多企业把“出海”的首站设为苏州工业园区国际商务合作中心(新加坡),该中心于2021年10月投用。“苏州企业‘走出去’的各种事项,都能在中心提前了解、做好准备,中心还提供了共享办公区域。”中亿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国际事业管理部对外经济合作经理蔡辰说。截至2024年6月底,中心已累计入驻130余家企业。
如今,“双向奔赴”的局面已然形成。除苏州工业园区国际商务合作中心(新加坡)之外,位于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大厦37楼的“新加坡苏州商务中心”,一方面为出海新加坡的中国企业提供综合服务,另一方面协助投资中国的新加坡企业开拓业务。两个双向互设的商务中心,共同助力推动“中新国际化走廊”建设。
③ 100多项成果经验,向全国推广
收到装有氯化钠注射液的国际包裹后,苏州工业园区一家生物医药企业的研发人员松了一口气。
苏州生物医药产业综合服务中心经理朱彤告诉记者,2019年开始,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苏州片区陆续出台系列举措,解决了生物医药企业研发过程中面临的未注册医疗器械和未注册研发用药品、试剂、化学原料的进口难问题。
围绕生物医药全产业链,苏州片区打通了“研发—生产—流通—使用—保障”全链条制度性障碍,形成一批系统集成制度创新成果。
苏州工业园区在打造高科技园区的同时,加快建构现代化新城区。比如,平均每0.5平方公里规划建设一个邻里中心,基础民生、公共服务保障设施更加完善;基于城市湖泊金鸡湖打造公园,让老百姓去享受悠闲惬意的时光、多姿多彩的生活。
苏州工业园区先行先试的经验,被提炼成100多项成果向全国开发区推广。
2006年,苏州和宿迁两市签约共建苏宿工业园区,这是江苏南北共建园区、实现共同富裕的一个成功案例。如今,苏宿工业园区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精密机械、新能源新材料为主的产业格局。
商务部日前印发的《支持苏州工业园区深化开放创新综合试验的若干措施》明确,力争通过五年努力,苏州工业园区基本建成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为全国开发区高质量发展作出示范引领。苏州市委常委、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沈觅表示,开放创新、互利互鉴,苏州工业园区将继续当好“探路者”和“先行者”,瞄准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目标阔步前进。
《光明日报》(2024年12月04日 05版)
[ 责编:孙宗鹤 ]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