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石家庄日报
本报记者 柳安臣
从木犁、木耧、铡刀等各类农耕用具,到生活用品的缝纫机、旧电视、飞鸽牌自行车……12月2日,记者来到位于灵寿县的国勤民俗文化博物馆,这里的藏品都是旧时人们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囊括农耕文化、生活物品,红色文化、古老家具等各个种类。一件件昔日的“老物件”无不透露着“馆长”张国芹对民俗文化的深情与执着。
收藏老物件源于热爱
1988年,高中毕业的张国芹,在灵寿县一家矿业建材公司生产车间工作。
说起收藏老物件,还得从1997年收藏的第一件物品开始。张国芹是灵寿县南寨村人,以前村民运输离不开木制夹篓车(独轮车),随着橡胶轮胎的使用,村民家的木制夹篓车基本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对于即将失去的记忆,张国芹花钱买一件品相较好的夹篓车保存了起来,这是他收藏的第一个老物件。
从那之后,张国芹开始了他的收藏之路,瓷器、木雕、农具……只要他觉得有收藏价值,都会想办法收集起来。
农村的农具比较多,随着机械化生产越来越普及,越来越多的农耕物件逐渐闲置了下来。张国芹收藏的农具品种丰富,从种地用的木犁、铁犁、石碾、风车、木耧、手推车、水车等农用工具,到生活中的老家具、电视机、录音机、织布机等老物件应有尽有。
张国芹说,他只要了解到谁家有不用的老物件,都会花钱收回来,随着老物件收购得越来越多,需要花的钱也越来越多,他的媳妇意见也就越来越大。没办法,他只好瞒着媳妇收老物件,一开始把刚收藏的物件偷偷放在闲置的小院子,终归是“纸包不住火”,后来还是让他媳妇知道了。让他没想到的是,看他对收藏老物件这么执着和热爱,他媳妇主动跟他商量着建了一个600平方米的库房。从此,他的老物件有了安身的场所,这就是国勤民俗文化博物馆早期的雏形。
环宇牌电视机这里“最全”
灵寿县国勤民俗文化博物馆位于灵寿县城西南松滹湾文化广场,面积2800平方米。张国芹收藏的5万余件藏品中,在这里共展出1960多件(套)。张国芹按照农耕文化、生活物品、红色文化、古老家具、综合体验研学区将老物件分门别类分为5个区域。走在其中,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物质并不充裕却充满温情的年代。
在生活物品区,摆放的几十台老式电视机格外引人注目。张国芹自豪地说,这几十台电视机全部都是国产的,其中大多数都是以前石家庄电视机厂生产的环宇牌电视机,从12寸、14寸、17寸黑白电视机,到21寸彩色电视机这里都有收藏,张国芹说这是他的“镇馆”之宝。
生活类物件是藏品中最重要的部分。“这是上世纪人们用来流动贩卖冰糕的箱子”“这是以前‘理发师’的剃头担子”“这是生产队的大铁钟”“这是生产队用来给社员分粮的升斗”……张国芹指着各种藏品如数家珍。
“我区分和衡量它们的唯一标准,是其背后的故事。比如这只冰糕箱子,我将它们收藏在这里,能让人联想起当年村民沿村叫卖声犹在耳边。”张国芹说,另外,还有几十件大铁钟藏品,现在静静地躺在展柜中,当年都是生产队长用来开工、分粮等传递信息用的。这里每一个老物件都有属于那个时代的故事,能让人们回忆起曾经的美好。
老物件展现民俗留住记忆
2019年6月28日,国勤民俗文化博物馆挂牌成立,张国芹亲自打扫场馆、整理藏品、免费对游客开放,慢慢地这里逐渐为人所知。如今,每年有3万多人前来参观。让张国芹感到高兴的是,众多前来参观的人群中,大部分是家长或教师带着孩子和学生,看着孩子们充满求知欲的眼神,让他对传承民俗文化的初心更加坚定。
对于保护好这些老物件,张国芹有足够的决心。随着博物馆名气打开,老物件自然比较珍贵,经常有人看上他家的藏品。有一次,一位天津的游客参观他的博物馆后,看上了做工精致的清代时期的木制保险柜,还有一辆清代时期的马车,“光这辆马车就出6万元,我没舍得卖,卖了就没有了。”张国芹憨厚地说。
民俗文化博物馆的建立,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了学习的去处。2022年,灵寿县教育局命名灵寿县国勤民俗文化博物馆为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2024年被河北省民俗文化协会评为第三届河北省优秀民俗博物馆,同时张国芹本人被评为民俗文物收藏家。
如今,灵寿县国勤民俗文化博物馆的建立,让大家更深入地接触到民俗、触摸到历史、留得住乡愁,让民俗传统文化根植于心,成为文化旅游的“打卡地”。
55岁的张国芹说,收藏和展示老物件能让人们记住昔日的美好,他计划将收藏、布展、讲解民俗文化活动一直办下去,通过这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带着历史余温的老物件,展现当地的民俗文化,留住历史记忆。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