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
今年年初,烟台正式官宣2023年GDP破万亿元,成为北方首个也是唯一一个跻身“万亿城市俱乐部”的地级市。作为“万亿俱乐部”的新成员,今年前三季度,烟台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05亿元、增长5.8%,分别高于全国1个百分点和全省0.2个百分点,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活力。成绩单背后,烟台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什么特点,又透露出什么信号,未来如何跃升向前?
烟台是一座山海相依的城市,图为烟台地标之一烟台山。
李楠楠 烟台报道
稳健向好
“万亿之城”步履坚实
2024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促进经济巩固向好、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更是烟台迈入发展新篇章、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的起步之年。
作为新晋万亿之城,烟台前三季度经济运行如何?
烟台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烟台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05.0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8%。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81.11亿元,同比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3169.90亿元,增长6.5%;第三产业增加值4154.03亿元,增长5.4%。
细看烟台交出的这张“成绩单”,其中不乏亮点:
看工业。作为传统工业大市,烟台工业经济可以说是不负众望,“压舱石”作用进一步凸显。前三季度,工业生产势头稳健。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增加值总量前十大行业“9升1降”,合计拉动增加值增长6.3个百分点,贡献率达到74.6%。
同时,“三驾马车”对烟台经济的增长也发挥了强劲拉动力。
先来看投资。前三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9%。与全省平均持平,分别高于济南3.5个、青岛2.7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表现抢眼,裕龙岛炼化一体化(一期)、潍柴新能源动力产业园、万华乙烯二期等一批重大工业投资项目加快推进,带动工业投资增长21%,占全部投资比重54.5%,拉动全部投资增长9.8个百分点。此外,基础设施投资增长7.2%,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47.4%。
看消费。前三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92.84亿元,同比增长5.9%,高于全国全省。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089.80亿元,增长5.6%;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03.04亿元,增长7.1%。这主要得益于以旧换新、文旅消费持续活跃和不断走高的线上消费。
看进出口。前三季度,全市完成外贸进出口3427.5亿元、增长1.7%,总量居全省第二。外资规模保持稳定,前三季度实际使用外资13.9亿美元、居全省第二,外资结构持续优化。
总体来看,烟台GDP在突破万亿元之后,2024年稳住优势且加速前行,实现了稳健向好、进中提质,多数经济指标增速加快,展现出足够韧性,城市发展后劲充足。
深度焕新
“品重烟台”活力迸发
“烟台的发展,来自科学精准布局。”山东工商学院自贸区研究院副院长高延君说,作为老牌工业城市,烟台曾凭借机械、电子、食品和黄金四大支柱产业在全国叫响“烟台制造”,一度成为山东省内经济体量第二大城市,但由于传统工业占比较高,传统的发展路径已经不足以支撑烟台的发展。于是,在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方面,烟台加快“腾笼换鸟、凤凰涅槃”。
2021年,烟台出台《推进制造业强市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提出全力实施“9+N”产业培育工程,到2023年培育形成2个2000亿级、4个千亿级和3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同时,谋划布局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N个前沿性产业,做优生态,做活创新,构建产业垂直生态体系。2022年烟台全年GDP增速5.1%,经济增量和增速均在山东排第一。也是在这一年,烟台市提出2023年的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以上,争取突破万亿元大关”。
“烟台的发展,来自于产业体系迭代升级。”高延君说,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中,烟台走出新路径。对于传统产业不是弃而不用、另起炉灶,而是向绿色低碳转型。作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核心区之一,烟台“十三五”工业技改投资达6000多亿元。烟台还“无中生有”,开辟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清洁能源等产业新赛道。目前,烟台共有医药类规上企业146家,主营业务收入突破千亿元。
“烟台的发展,来自于城市内外兼修。”高延君说,软实力,是一座城市在发展能级、硬实力水平达到一定高度之后必须走好的关键一步。翻看近年来烟台的城市发展脉络,提升“软实力”摆在了重要位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烟台要“建设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城市,叫响‘仙境海岸·品重烟台’的城市品牌。”从字面看,“仙境海岸”是历史文化概念,“品重烟台”是现实经济概念,两者相互交织,共同定义烟台全新维度上的城市内涵和魅力。
近年来,烟台市还持续开展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着力打造“烟必行”营商环境品牌,全市工作水平始终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阵。2021年、2022年、2023年连续三年省内营商环境考核第一档次,连续三年获得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考核第一名。
内外兼修的烟台正脱颖而出,焕发出全新的生机与活力。
项目为要
“工业大市”向新而行
烟台,是一座因工业而强的城市。
烟台的工业门类涵盖了41个工业大类中的37个。其中,绿色石化产业是烟台的支柱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今年9月25日,山东省单体投资最大的工业项目——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正式宣告投产,标志着烟台市乃至山东省石化产业迈上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全新阶段。
时间进入四季度,一年工作又到了收官交卷的最后时刻。此时,烟台将目光投向了“项目”。
10月27日至30日,烟台举行高质量发展观摩会议,书记市长带队,集中观摩13个区市和功能区的16个工业和服务业项目、10个乡村振兴项目,同时进行了评议打分。
“我们利用裕龙石化、万华化学丰富的基础化工原材料资源,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功能薄膜,可以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锂电池包装、电子产品保护等领域。全面达产后,年可产功能薄膜相关产品35万吨、产值50亿元。”10月29日,在观摩现场之一的烟台福莱新材料制造基地一期生产车间里,项目负责人介绍道。
项目是产业发展的根本支撑,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据烟台市发改委披露的消息显示,今年,烟台共争取入选省级重点项目148个、总投资819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506.9亿元,数量全省第一,体量连续三年保持全省首位。
近年来,国家碳达峰城市、低碳城市等试点机遇叠加,烟台在绿色低碳转型赛道上的领跑优势不断扩大,绿色产业正成为烟台率先突围的关键。
以清洁能源、航空航天两大产业为例,都是海阳市抢抓机遇,从无到有发展起来的。如今,短短两年时间,丁字湾畔一个高性能复合薄膜材料产业基地正在加快成势。抢占新赛道,成为烟台各区市寻求经济增量的重要方向。
产业迭代向新向绿,标记着经济发展的蝶变。“新质生产力形成的过程,就是对产业体系进行系统性重塑的过程。”烟台市工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烟台正以更大力度推动“四链”融合,以更实举措打造产业垂直生态体系,更加精准地招引重大项目,以更强合力推动产业链培育与服务企业专员制度融合,大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保持旺盛的城市“生长力”,为应对新一轮城市竞争赢得先机。
干字当头
托起“登高攀强”宏愿
万亿城市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方阵,这个方阵中的竞争也更加激烈,城市排位几乎每年都在变化。往前看,与苏州、宁波、无锡相比,烟台的差距有拉大的趋势;往后看,唐山、徐州已达到9000亿级,大连、温州也达到8500亿级,发展势头迅猛。尤其是常州与烟台长期处于贴身比拼、你追我赶的状态。
今年以来,烟台大动作频频,从动员发动,到政策配套,再到项目招引,通过一系列布局,不难看出烟台永不止步、登高攀强的宏愿。烟台市正奋力打造“产业之城”“创新之城”“开放之城”“蓝色之城”“活力之城”“生态之城”“幸福之城”“厚商之城”,全面展开中国式现代化的烟台实践。
翻过一山,再攀一峰。在10月下旬举行的高质量发展观摩会议上,烟台明确提出奋力冲刺8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包括项目建设、乡村振兴、企业培育、外贸外资、消费扩容等,进一步巩固优势、补齐缺口,坚定不移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今年是烟台地区生产总值跨上万亿新起点的开篇之年,强化政策赋能,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既是烟台奋进万亿新征程的现实需要,也是保持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态势的必然要求。”10月31日,在烟台市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市政协副主席、市发展改革委主任王松杰说,当前已到了冲刺全年的关键时期,推出新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助力打好收官战,很有必要。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市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经过大量调研,结合烟台实际,形成了《关于推动全市经济向上向优向好的若干措施》,对财政、货币、投资、房地产、消费、绿色发展、外贸外资等多方面政策措施进行了细化部署。
抢抓新一轮发展最好的时机与趋势,烟台将以奋进的姿态,向更长远的目标迈进。到2035年跃升成为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加快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这是山东省委、省政府赋予烟台的新使命,也是烟台向着更高定位进发的信号。
从一个沿海小城逐步发展成为万亿级的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烟台正高擎实体经济大旗,涅槃升级传统产业、膨胀裂变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必将持续交出亮眼经济答卷,站上一个又一个历史阶梯,以奔跑之姿崛起成峰!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