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COP29时代,全球碳信用市场的财富机会降临了吗?

后COP29时代,全球碳信用市场的财富机会降临了吗?
2024年11月27日 17:12 第一财经

陈雍为供应链和可持续发展领域专家, 缪诗创始人)

第29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9)在11月11日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召开,比原定的22日延迟了一天半,于23日落下帷幕。大会最令人欣喜的应对气候变化成果是启动全球碳市场,这是否意味着开发碳信用的财富机会已经来临了?

此次COP29的核心议题是《巴黎协定》第9条下的气候资金机制(即建立对发展中国家新的量化资金目标,NCQG)。大会达成协议,要求发达国家到2035年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3000亿美元。然而,这项气候金融协议,距离发展中国家所期望的1.3万亿美元需求水平差距甚大。

不过,在COP29上各国终于就《巴黎协定》第6条的碳市场机制达成协议,这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意味着全球碳市场的启动。《巴黎协定》下的第6.4机制(Article 6.4),即“国际碳市场机制”,旨在通过跨国合作帮助各国实现减排目标。对于企业而言,在实现减排目标、优化成本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

全球碳市场也将是对国家间气候金融资金不足的市场化补充。第6条的碳市场机制将有助于高排放经济体实现其气候目标,并且允许资金流向有潜力开发碳项目或保护现有碳汇的发展中国家。

进一步的标准和指南已经开始指定,将推动现有的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逐步向6.4机制过渡,预计最快明年就能实现。。

应对气候变化缺乏资金万万不行

在《巴黎协定》控制温度升高保持在2℃以内,并努力实现1.5℃,以及提高适应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能力的目标下,国家/经济体或者企业,特别是技术和能力建设更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都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

《巴黎协定》第6条被寄希望于成为弥补气候资金缺口的重要工具,同时,很多国家的国家自主贡献NDC等着6.4机制来实现。

2009年的COP15哥本哈根气候峰会做出了, “2020年开始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给发展中国家作气候融资之用”的承诺,而实际上大多数年份气候融资金额都没有达到,且资金的流动速度、透明度和分配方式存在问题。例如,部分资金涉及“气候融资绿洗”,被用于如基础设施、经济发展等其他项目。资金获取的国际机构审计和程序要求复杂繁琐、时间长,难以快速流向最需要的地方。

在COP29开幕式上,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指出,到2030年,适应需求和资金之间的缺口可能达到每年3590亿美元。

全球碳市场机制的确立,将调整一些国家拥有减排机会却缺乏资金和技术、一些国家拥有资金和技术却缺少减排机会的资源错配情况。随着全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实施细则的逐步明确,资金、技术和减排都将实现使用效益的最大化,参与者将拥有更多机会来实现减排。

匆忙上马的全球碳信用质量标准

COP29召开前一个月,《巴黎协定》第六条第四款机制即6.4条下负责制定全球碳市场指导方针的监督机构,跳过了缔约方会议CMA的审批程序流程,直接制定并发布了两项与碳清除以及方法学开发和评估有关的关键标准。监督机构向各缔约方保证对第6.4条的工作将继续,在实施过程中必要的时候进行评估和改进。

COP29开幕第一天,大会就批准通过了《巴黎协定》6.4条,支持全球碳信用质量标准。这些标准为全球碳市场的建立提供了技术基础和规则依据。COP29 主席穆赫塔尔·巴巴耶夫表示:“6.4条国际碳市场每年可以减少 2500 亿美元的实施国家自主贡献的成本。”

各国允许监督机构采取这一非正常流程和审批程序,即未经讨论或辩论就批准那些碳市场规则,除了是应对美国大选后领导人更替会影响国际协定的执行延续,也是认识到需要以市场手段(即碳市场)为新的激励方式落实气候资金。

《巴黎协定》第六条第四款机制即6.4条,是全球碳市场机制的核心内容之一,其核心是建立一个由联合国监督的碳信用机制,通过围绕国际碳交易机制,为政府/经济体、企业创造更灵活的实现碳减排目标机会。碳信用允许各国或公司为全球任何地方减少碳排放或从大气中去除二氧化碳的项目提供资金,并使用这些项目产生的信用额来抵消它们的碳排放。

碳信用在气候行动中的合理性

气候圈中不少人士往往单纯地重视个体减排,质疑碳信用的积极作用。他们认为企业应该通过技术,创新和运营优化减排,国家/经济体只要有气候资金的支持补偿机制就已足够了。很多评论都把视角锁定在“减排”上,忽视“市场”的作用,或者反对和限制碳信用。例如曾经发生的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部分员工对管理层计划在SBTi框架中使用碳信用的做法提出异议的事件,认为这种做法可能会妨碍更为严格的减排努力,甚至导致企业对“实际减排”的依赖性降低。

这些对碳信用的使用持非常保守的态度,认为碳信用只能作为减排过程中的少量有限补充工具(如10%),而不是替代直接减少排放的行动。认为购买碳信用来“弥补”未能减少的排放,可能会偏离真正的减排目标。

现实是,气候行动要取得国家/经济体的减排目标,其基本实施单位,企业行动终究需要通过经济这个基础杠杆。 企业首先是作为市场的经济体存在,有其生存和发展的经济要素限制。 仅仅单纯施压企业从技术,设备和运营上实现碳减排,对于不同基础和资源条件的企业,有可能产生影响目标可行性的挑战。

全球碳市场的建立和运作,除了有助于碳减排成效的市场流动性外,还将促发金融产品的发展。 绿色金融如果有全球性碳市场的支持,会形成更强大的杠杆效应,释放出强大的市场化能量。

市场化配置碳减排资源是最有效的机制。

很多对碳信用的顾虑和反对是基于对碳信用市场的质量问题,某些碳信用项目并没有实现预期的减排效益,这其实是应用层面的,在机制框架确定之后,都会有相应的技术解决方案,例如优化市场机制,实施更严格的监管和标准,确保碳信用的真实性、透明性和长期可验证性,以及符合额外性、永续性和社会公平等标准。

全球统一国际标准碳市场的形成有利于形成督验证机制,确保碳信用的质量和透明度,避免虚假减排、双重计算等问题,保障碳信用的实际减排效益,减少市场的欺诈行为。

6.4机制碳市场会像CDM一样创造财富机会吗

《巴黎协定》的6.4机制将为碳市场创造类似于清洁发展机制(CDM)的机会,相比CDM机制的单向通过出售发展中国家实施项目的减排量(即碳信用)为发达国家的减排任务提供支持, 6.4机制设计是双向市场交易促进全球减排。 6.4机制还有碳市场的整合性,更有可能与其他国际市场(如欧盟碳市场)互联互通,从而提高市场流动性和规模,提供长期可靠性的碳交易框架。

6.4机制下的碳市场是继CDM之后的2.0版市场, 预计将会成为规模最大、活跃度最高、也是机会最多的碳市场,因为全球减排计划参与机构都在关注。

2030年是一个《巴黎协定》下减排阶段性成果的时间点,全球市场差不多需要在2028年启动实质性交易才能给那些需要购买达成履约目标的国家做充分的准备。而在全球碳市场建立之前,那些需要购买它国碳信用来实现自己NDC的国家,已经开始寻求通过《巴黎协定》下的6.2双边碳交易机制来锁定部分碳信用,开启了双边机制谈判,包括新加坡、日本、瑞典、韩国、澳大利亚及瑞士等。

如此来看,随着COP29的启动全球碳市场信号,投入到碳信用开发机遇中是恰逢其时的。 当然,全球碳市场的建立是一个复杂的议题,涉及各国的利益平衡、减排责任的分配、碳交易的规则制定等多个方面,将还有6.4条下监督机构和缔约国各方关于标准和程序规则的很多讨论议定过程。

中国是在CDM时期最大的碳信用供应商,在6.4机制下中国也会成为最大的参与者——无论是作为买方还是卖方。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已经将3060双碳政策纳入国家战略发展目标,6.4条机制的通过将显著推动中国碳市场的国际化。国内绿色项目的发展更有可能获得国际资金支持,特别在绿色技术出口和能源转型项目上,而全球碳信用市场也为中国企业碳减排目标实现提供更广泛的途径。

中国的国内减排具有多样化潜力, 将有可能与全球碳市场接轨,参与其碳信用交易。这个国际化过程将有更高的要求,必须遵循全球标准,尤其在项目透明度和额外性验证方面, 需要进一步提高碳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透明度。

以中国的CCER项目现状来看与6.4机制衔接还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目前CCER项目方法学数量很少,且未来也会与中国特定的政策导向相映射。 然而不能申请CCER的项目反而可能申请6.4机制,这是给国内的开发展带来的新的机会。而且,随着当下中国企业出海跨境生产和工程开发项目的扩展,碳信用项目开发的基础和可能性得到大大的丰富。

根据中国企业和机构参与CDM项目的情况看,截至2015年,中国境内注册的CDM项目数为3807个,占在联合国CDM EB成功注册的项目总数的47.86%,位居全球首位。这些项目每年带来1.5亿吨至2.25亿吨二氧化碳核定减排额度,意味着每年高达22.5亿美元的碳减排交易额。

那么6.4机制下的全球碳市场2.0版碳信用开发参与者,可以想象其所蕴育的更大更广阔的财富创造机会正在到来。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巴黎协定 发展中国家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2-02 先锋精科 688605 --
  • 11-29 博苑股份 301617 --
  • 11-26 科隆新材 920098 14
  • 11-25 佳驰科技 688708 27.08
  • 11-22 英思特 301622 22.3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