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厨余垃圾怎么变成“黑金土”?近日,北京的一名基层书记把社区生态堆肥、变废为宝的故事带到了联合国。
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9次缔约方大会(COP29)当地时间11月24日闭幕。大会上,“北京市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与成效”边会是此次大会中国角地方日边会的收官活动。11月21日,来自顺义区后沙峪镇江山赋社区的党支部书记亓伟伟,在边会上发表了主题为“小堆肥大实践,应对气候变化北京基层社区在行动”的演讲,向全世界展示了北京基层社区在寻求碳减排方面的努力。
“就在中国提出双碳战略的第二年春天,我们社区的生态堆肥就启动了。”亓伟伟自豪地向与会人员介绍起“三明治堆肥法”。社区利用林下荒地,建起了一处容积16.88立方米的堆肥箱。居民共同参与投放,一层落叶,一层厨余垃圾,再盖一层落叶。投进去的是废弃物,产出的是棕黑色、无异味,可用作土壤改良剂和植物生长用肥的“黑金土”,居民用来养花种菜,叶肥苗壮。
垃圾分类有什么用?“黑金土”就是最好的答案。亓伟伟说,通过厨余堆肥,不仅减少了运输和终端处理带来的环境污染,还产生固碳效应。2021年以来,社区已实现43吨厨余垃圾和近40吨园林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产生“黑金土”近48吨,减少了约10.94吨二氧化碳排放。
听到以上数字,各国参会人员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大家纷纷点头称赞。
亓伟伟继续介绍,今年以来,社区又利用专业设备,把树枝、树杈这些园林废弃物加工成土壤有机覆盖物,能实现社区5万多平方米绿化垃圾的就地碳封存。
现场再次爆发热烈掌声。亓伟伟深受鼓舞,向台下的各国代表发出邀请:“为了绿色低碳的地球,欢迎您和北京和中国一起行动!”
“现在每天都有居民拎着厨余垃圾来堆肥,垃圾分类实现了从‘要我分’到‘我要分’,还有越来越多的人参加环保志愿活动,这就是我们坚持的意义。”亓伟伟说。
在中国角的现场,两个海报架图文并茂地讲述了江山赋社区的减碳故事。很多与会代表主动上前交流,表示想实地参观学习。“非常骄傲!堆肥这件小事得到国际认可,激励着我们继续把这件事做好!”亓伟伟激动不已。
江山赋社区成为了“中国社区厨余堆肥试点单位”。亓伟伟现在也有了新身份,成为首批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基层赋能讲师。在政府引导下,在基层成功经验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北京市民和社区开始书写自己的低碳实践故事,享受“绿色北京”生活。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