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含梅
音乐剧《关肃霜》用陈述的语言衔接时空专场,用音乐旋律构建人物与人物、人物与任务、人物与故事之间的挣扎、纠结与责任。编导化繁为简,让观众通过简单的视觉和听觉感受,走进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关肃霜的人生。
导演充分发掘出具有戏剧张力的典型性事件和情感冲突,构架出5幕关于关肃霜生平的真实案例。
《知恩图报》讲述了“老关”借衣登台、主动降薪的真实故事,展现了关肃霜在艺术上的感恩与回报精神。音乐剧生动而调皮的唱词“前面露着生姜,后面露着鸭蛋”,透过一双破袜子,将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展现在观众面前,引发周围人的好奇或冲突,从而推动剧情发展,同时也能引发当代人对物质消费和个人价值观的深入思考。
《侠骨柔情》则展现了关肃霜的侠义与柔情,“吃的是一人饭,管的是百家事。操的是千家心,慰的是万人情。”直面“扶与不扶”等当下社会问题,展现了关肃霜作为艺术家的多面性。
《关派无派》则通过“头顶一碗水不洒,背上靠旗迎风飘,脚下行云似流水,身轻如燕巧飞绕”等跑圆场的基本功训练,再现了京剧文化的传承性。唱词“皇家女藏深宫百家如何求?和氏璧埋山中只是块石头,酒再香也怕那巷子深又窄,曲再高和者寡空谷泛孤舟。你不走挡不住别人往前走,港湾里躲不过历史大潮头,你喜新他厌旧乃人之常情,惊回首只见那大江向东流”,道出了“京剧要想发展就要创新,它是有危也有机啊”的现实问题。
《景颇姑娘》讲述了景颇族姑娘黛诺的故事,展现了关肃霜在艺术上的民族风情与人文关怀。剧中再现京剧《黛诺》的创作历程,可以看其创新的方式,在艺术上融合了京剧的传统特色与云南民族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展现了鲜明的民族风情;剧中的唱词结合了新诗与民歌,成为戏曲艺术中的一个成功范例。
《戏比天大》则展现了关肃霜在艺术上的执着与梦想,以及她对戏剧艺术的热爱与追求。将舞台道具当作床的岁月里,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回忆。“睁眼就排练,翻身就说戏,起床就练功,事事高效率。”不管“角儿”再大,都始终与演员们在一起。“一悲一喜一抖袖,一跪一拜一叩首。”老看客的心里话,让人为之感动。“拿大顶”,把全身的血,都压进嗓子里,保证嗓子恢复登台演出,是关肃霜对舞台、对观众最深沉的尊重。
在当今社会中,关肃霜的形象如同一束光,提醒我们回归正道,找回迷失的人心。
《关肃霜》通过将京剧艺术元素融入音乐剧的形式,展现了京剧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这种跨界的艺术形式,不仅保留了京剧的传统特色,也为京剧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成功地将传统京剧与现代音乐剧形式结合在一起,通过关肃霜孙女楚楚的视角展开故事,跨越时间和灵魂进行对话。
唱腔上,在保持京剧皮黄声腔传统韵味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现代处理。例如,舞队在戏曲表演中,采用现代舞蹈的肢体语言,延展京剧表演的场景塑造,这种创新使京剧表演更加生动和富有表现力;通过再现京剧《黛诺》(景颇族)选段,提出了艺术和文化创新这个时代命题;通过《黛诺》看到了京剧艺术融入少数民族文化,并呈现出深厚的文化意蕴,不仅为京剧传统形式吸收、融合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艺术因子提供了有益的尝试,也为新时代文艺发展提供了参考。
(该文系四川艺术基金2024年度文艺评论人才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当前四川戏剧创作中的实践表达》课题资助成果)
张含梅,西南石油大学讲师,四川省评论家协会会员。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