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微博沧州
![](http://n.sinaimg.cn/spider20241125/383/w1024h959/20241125/eaaa-eaef0de5af1cbd633315a23450d4ac0c.jpg)
在大运河畔的南川老街上,不仅可以赏美景,吃美食。今年10月1日,南川里小剧场开业了。“哈哈哈……”每到演出时,剧场里的观众笑声不断。
这里是一群年轻人的情怀、坚守。他们把原创的喜剧《风幡》《“保卫沧州”》《三只火鸡》《南川喜事》等展示给观众,为来南川老街游玩的人们提供了一个新鲜的选择。
热爱不需要太多理由
11月21日晚上9点,王坤宁来到了排练现场,准备11月23日晚上的演出。
自南川里小剧场开演以来,他和张戌墨、李金龙、杨孔敏、李晓雨等年轻人每次在演出之前,都要反复排练。
小剧场面积不大,仅有一个舞台,几十把椅子。“舞台虽然简陋,但是我们的表演可一点也不马虎。”王坤宁说,“我们表演的都是喜剧,目的是想让观众开心一笑。恰恰让观众笑这件事儿是非常不容易的。这就需要我们反复打磨剧情,想新的段子。”
王坤宁今年31岁,是土生土长的沧州人。
在大学里,他学的是戏剧表演专业。2015年毕业后,他去了北京,成为一名话剧演员,参演过《驴得水》等多部话剧。
2022年,王坤宁回到了沧州。“我们几个年轻人凭着对话剧的热爱,成立了知微戏剧。现如今有演职人员8人,每个人都身兼多职,既当演员,也是导演、编剧,还要负责灯光、音响、卖票等。”
剧团成立后,王坤宁的心里挺没底,他不知道沧州的观众能不能接受、认可他们的表演形式。
2023年,他们编创的话剧《予你》成功演出。但是,王坤宁始终想为他们找一个固定的表演场所。“如果我们有了自己的小剧场该多幸福啊。”王坤宁说。
小剧场在南川老街“落户”之前,在理享山“待”过一段时间。
2024年年初,他们在理享山找到了一个场地,每个周末演出。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时,台上有8名演员,台下仅有两名观众。”王坤宁笑着说,他们开演前告诉这两名观众,表演时可不能上厕所啊,要不就没观众了。
小剧场是否还坚持下去?
王坤宁和几个年轻人一商量,“热爱不需要太多理由。我们要坚持下去”。
10月份,小剧场从理享山搬到了南川老街,他们自己装修,在门口卖票,反复琢磨剧情。
在大家的集思广益之下,他们把很多“热梗”加入到表演中来。为了让表演更有沧州元素,他们还把“沧州老俗话”融入台词中与观众互动,比如“你揍嘛去”“夜了个”……
“从刚开始的十几名观众,到现在,我们的票基本能卖光了。我们的小剧场已经越来越好了。”王坤宁高兴地说。
他们相信,只要拿出好的作品,就会吸引越来越多的观众走进剧场。
![](http://n.sinaimg.cn/spider20241125/361/w1024h937/20241125/a0ff-05f7c7c55404a1b92f597e5cf67c24d3.jpg)
扎根沧州做话剧
25岁的杨孔敏从小在沧州长大。虽然对沧州有很深的感情,但是在大学毕业之前,她没想到过,有一天要扎根沧州做话剧。
杨孔敏是2022年大学毕业的。在毕业之前,她就跟着师哥开始做话剧,大学毕业后跟王坤宁等年轻人走到了一起。
和王坤宁比起来,杨孔敏岁数更小一些。但说起对话剧的热爱,她说,她不比前辈少。
杨孔敏身兼多职,不仅是演员,还负责道具、灯光、音效。小剧场要搬到南川老街时,杨孔敏说,为了节省开支,“家”都是他们这几个人自己搬的。
“小到一个灯,大到一个家具,都是我们几个人搬过来,再安装摆放好。”杨孔敏说,她记得那次搬家,从中午1点一直干到了晚上7点,很累,但很高兴。
虽然累,但她热爱,她也希望小剧场能够“活”下去。
杨孔敏说,说起来,她演话剧也有几年时间了,但今年国庆节期间的一次经历,让她对话剧有了更深的感悟。
今年的国庆节,是小剧场“落户”南川老街后第一次集中演出。
“当时来的观众比较多,尤其是外地观众比较多。”杨孔敏说,让她印象特别深的是天津的4位游客。
“那4位来自天津的姐姐,穿着汉服就进来了。”杨孔敏说,那天剧场里的观众没有坐满。
4位“娘娘”一看这情况,跑到小剧场门口,冲着外边的游客招呼起来,“都来看演出了,这里的演出非常不错啊,是几位热爱话剧的年轻人在表演啊。”
杨孔敏说,那一刻,她真的满心感动。
演出过程中,4位“娘娘”和台上的演员互动起来,现场的氛围特别好。“也是在那一刻,我第一次感觉到,作为一名演员,我如此沉浸在演出中,也是第一次全身心地感受到演出的魅力。”杨孔敏说。
“观众的认可让我很幸福”
李金龙今年24岁,黑龙江人。从河北传媒学院表演系毕业后,他来到了沧州,加入了知微戏剧。
剧场面积很小,李金龙表演时,观众就坐在眼前。“我们之间离得非常近。观众能看到我们的一个个微表情。”李金龙说。
每次表演前,他总要反复琢磨角色,让自己完全走进角色中。
“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能看到你在表演时是否投入。”李金龙说,他是团队中年纪比较小的,因为表演经验不足,经常会遇到“不入戏”等情况。
“我们团队的哥哥姐姐就一句一句地指导我。”李金龙说。
他的努力得到了回报。有一次演出结束后,一位观众没有走,对李金龙说:“你们的真诚感动了我。”
听到观众的话,李金龙心里暖暖的。
自从南川里小剧场开演以来,有一位观众让李金龙印象深刻。“一位大哥场场都来,成了我们的忠实观众。而且,他看我们的演出,每次都笑得特别开心。”
小剧场演出,演员和观众们的互动很重要。
让李金龙高兴的是,很多观众来自五湖四海。“有北京、天津、山东、山西的观众来看我们的演出。”李金龙说,这让他们感到沧州迎来了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
一次,来自北京的一家5口来南川老街玩。走到南川里小剧场门口,知道这里晚上有演出,他们当下决定,不去划船了,去看演出。
演出结束后,一家人特意对李金龙说,笑得他们眼泪都流下来了。这是他们看过的最好的小剧场演出。
“观众的认可让我很幸福。”李金龙说。
李金龙把观众的话告诉其他的演职人员。听到观众的赞赏,大家深受感动。“这就是我们继续坚守的原因吧。”李金龙说。
让更多人爱上“南川里小剧场”
31岁的张戌墨是石家庄人,也是一名沧州媳妇儿。
张戌墨是2022年嫁到沧州的,在那之前,她在北京做过几年的话剧演员。
来到沧州时,张戌墨也曾迟疑过,在沧州这样的城市,还要不要继续做话剧。她甚至曾经参加过其他的工作招聘考试,沉淀了一段时间后,她还是决定在话剧这个行业继续坚守下去。
现实曾给过张戌墨当头一棒,那就是在沧州,很多人不认所谓的小剧场演出。
张戌墨还记得,她刚开始用直播宣传他们的小剧场演出时,直播间里就会有人问:“这是干什么的地方?”
“其实,很多人根本不知道沧州还会有这样的演出形式。”张戌墨说,他们会耐心地跟观众解释。
随着演出越来越多,现在张戌墨再次直播时,直播间里的问题变成了“在哪演?”
张戌墨说,她觉得这既是一种进步,也是一种希望。
其实,张戌墨开直播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在直播间里卖他们的演出票。
说起这事,张戌墨说,其实卖票这件事是挺难的。在北京做话剧演员时,她只管做好演员就行,别的什么都不用管。
在沧州,想要坚守好这个小剧场,她不仅要做演员,还要做编剧、导演。
“其实,所有的事都是我们这几个人自己在弄。”张戌墨说,在北京当话剧演员,候场的时候就只是在静静地候场,而现在,他们在候场的时候还要兼任音响师、灯光师等。
“没办法,人太少了,只能身兼数职。”张戌墨说,除此之外,他们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卖票。
为了卖票,张戌墨开直播、想各种宣传方式甚至她和小伙伴们还要站在小剧场门口招呼着过往的游客,让他们到小剧场去看演出。
张戌墨说,其实想想挺心酸的,但心酸中又感觉充满着希望。因为认可他们的观众越来越多。这就是让他们坚守下去的希望。
这几天,张戌墨他们正在忙着年度大戏的排练,准备在12月28日给沧州的观众带来全新的演出。
说起坚守,张戌墨说,他们一定会坚守下去,让越来越多的沧州人和外地游客了解南川里小剧场、爱上南川里小剧场。
“这还不是最终目标。”张戌墨说,她想着,终有一天,观众的认可会让他们成为一个有名的“沧州团队”,而他们作为“沧州团队”的演员,会到全国各地巡演去。
来源:沧州晚报
![](http://n.sinaimg.cn/finance/cece9e13/20240627/655959900_20240627.png)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http://n.sinaimg.cn/finance/72219a70/20180103/_thumb_23666.png)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