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贾春霞
“何以中国,因有边疆。西域都护府、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等一处处考古遗迹,见证着历代中央王朝对新疆地区的管辖;奇台县唐朝墩古城唐代院落、唐至回鹘和元代的佛寺、景教寺院和高昌回鹘至元代的罗马式公共浴场等的发现,体现了当时中西文化交流的繁盛。”11月23日,在乌鲁木齐举行的“中国新疆的历史与发展:中国历代中央政权治理新疆地区”学术研讨会上,中央民族大学边疆考古研究院院长魏坚做的《考古学视野下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主旨发言引起了专家学者的浓厚兴趣。
在接受记者专访时,魏坚表示,他与新疆考古有近30年渊源。1995年,时任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的他第一次来到库尔勒,参加楼兰考古的学术会议。两年后,他参与了西北大学在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的考古发掘项目。2013年和2014年,他带着团队和新疆同行一起在阿勒泰、伊犁进行考古调查和发掘。“这些年,新疆考古发掘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比方说汉唐军政建置体系考古在天山南北亮点纷呈,实证了中央政府对西域有效的管辖和治理。”他说。
2018年至今,魏坚带领团队与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同行一起,联合对奇台县唐朝墩古城开展了连续7年的考古发掘。在基本厘清唐朝墩古城城址形制布局和年代序列的基础上,考古人员清理出唐代经高昌回鹘时期至西辽和元代的各类遗址,出土了大量陶器、瓷器和不同年代风格的壁画等实物遗存。
“今年,我们主要清理了城址中心佛寺周边遗址,发现了佛寺山门、配殿及厢房等建筑,进一步明确了佛寺遗址的布局结构和历史沿革。”魏坚说,此外还在城址中部及东部发现3处房址,房址的发掘,使他们对城内各区域的功能差异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为探讨城址的布局结构和文化内涵提供了新的线索。
“唐朝墩古城遗址的考古发现,印证了天山北麓自唐代至元代多民族融合、多宗教共存、多文化兼容的历史事实,更为研究和阐释丝绸之路上东西文化交流、多民族融合的大一统格局形成和发展历程等问题,以及探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提供了生动而坚实的实物材料。”魏坚说。
如何加强文物保护利用,让更多人在触摸历史中感知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是魏坚一直思考的问题。“在中国考古学迎来百年发展的今天,考古工作者更应该发挥考古学以实物资料研究为手段的长处,透物见人,从理论与实践中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把握史学研究的新方向,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魏坚说。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