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昌高铁黄昌段、合杭高铁、宣绩高铁……从铁路上海局技术能手到全国铁路技术能手,从铁路火车头奖章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8年来,“铁路神探”邓志俊与钢轨伤损“较量”,始终奋战在钢轨探伤前沿,累计探伤走过的铁路线近40000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一圈,检测出有伤损钢轨达到400余根。
11月13日凌晨,邓志俊(右)使用安装照明辅助设备的高铁探伤机架在宣绩高铁宁国南站进行探伤作业。
基本上1个月要磨坏一双鞋
“来,黄师傅,咱们一起把高铁用探伤架搬上线路。”11月13日凌晨,记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芜湖工务段探伤工邓志俊带领着3名作业人员,在夜幕中对宣绩高铁宁国南站内线路设备进行探伤作业。
深秋,皖南山区,寒风瑟瑟。邓志俊一丝不苟地盯着钢轨探伤仪器上的数据,仪器下方亮起的LED灯,把钢轨照得明晃晃的。为解决高铁夜间探伤作业照明问题,邓志俊和他的团队研发了高铁用探伤架,经过反复试验,大大解决了夜间作业照明不足问题。
“不同设备、不同地段的伤损情况都不一样,每一寸钢轨都必须探测到位。遇有疑似伤损波形的钢轨接头,还要把螺栓拆检确认后再装上。”邓志俊说。
在装满水的状态下,一台探伤仪重约40公斤,每次上下道、转股道及调向检查作业都需要两个人抬,一天的探伤工作就需要抬运仪器300多次,推着探伤小车至少步行8公里,基本上1个月要磨坏一双鞋。
透过波形异象“抽丝剥茧”,在毫厘之间坚守匠心。渐渐地,“铁路神探”邓志俊名声在外。
多条高铁新线开通前都有他的身影
2020年2月,合杭高铁进入开通前的冲刺阶段,设备管理单位在对钢轨焊缝进行探伤时发现部分铝热焊接头存在问题,可一时间找不到好办法彻底解决。
“必须把隐患消灭在通车之前!”邓志俊带队对焊缝逐个开展排查,收集探测钢轨焊缝的所有数据,对相同环境下焊接的焊缝使用不同工艺和仪器进行探伤。仔细排查后,他发现高铁钢轨探伤各方工艺标准不一,不同方法和仪器探伤发现的伤损定量有差别。
有了这个发现,他向段里提出,高铁新线探伤必须要求各方统一探伤工艺标准和仪器设备,严格执行焊缝判伤标准。此举让焊缝探伤效率得到大幅提高。
2022年8月,邓志俊所在班组承担了杭昌高铁黄昌段新线焊缝的探伤验收任务,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车间成立由他带队的党员突击队,优质高效地完成了验收任务,为新线顺利开通提供了有力保障。
自2020年邓志俊钢轨探伤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以来,在他的带领下,团队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探伤仪运输专用固定架、探伤仪辅助照明灯、探伤仪器专用通道转换盒等10项科研成果均已有效运用在生产一线。
守护着每列火车安全运行
皖南山区,崇山峻岭,宁芜、皖赣、宣杭等普速铁路曲线地段多,钢轨核伤及鱼鳞伤多发。使用超声波钢轨探伤仪每完成一处曲线作业,7只探头至少需要人工弯腰微调近30次,仅此一项就耗时超过10分钟。
“天窗”时间有限,必须分秒必争。在一次检修仪器时,邓志俊一边用电动螺丝刀快速上下螺丝,一边想:“要是能将探伤仪探头调节由手动改为电动该多好!”邓志俊很快设计出电动调节探头图纸,边试验、边完善,电机和集中控制器越换越小。
一个月后,一套专为超声波钢轨探伤仪量身定制的电动调节探头架诞生。新装备投用后,所有探头实现电动遥控,既可以同步调节,也可以单独调节,不仅省时省力,探伤数据也更加精准。
2023年,为解决现有探伤仪器无法完成芜湖东大站场减速顶和缓行器地段探伤任务的难题,邓志俊带领团队持续优化设计方案,与厂家密切合作,经过多次论证,不断攻关,最终研制出了适用于编组场全区段的手推双轨式钢轨探伤仪。今年10月份,芜湖东编组场减速顶和缓行器地段全面推行手推双轨式钢轨探伤仪。
“使用这台仪器,不仅可以实现对两股钢轨同时进行探伤检查,而且能够在不拆除减速顶的情况下,完成对减速顶地段钢轨的探伤检查。既减小了劳动力投入,提高了作业效率,又解决了减速顶、缓行器等特殊区段钢轨探伤作业难题。”邓志俊介绍。
邓志俊开启革新改造、提质增效的创新实践的同时,还在积极培养后备力量。工作室成立以来,邓志俊现场教学千余次,培养技师6名、高级工15名、工长3名。
寒来暑往28载,邓志俊用智慧和坚守守护着一列列火车安全运行。他的橙色背影,为水墨皖南增添了一抹亮丽色彩。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余佼佼 通讯员 郭莹莹 黄纲纲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