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郑志浩
近期,四川省歌舞剧院出品的舞蹈诗剧《蜀道》正在进行首演前的排演。其中对西汉时期文翁在蜀地举贤兴教、移风易俗的历史进行了舞台化地呈现。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李勇先近日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详解这一古代“顶流”教育家的事迹。
文翁,庐江郡舒县(今属安徽)人,西汉景帝、武帝时任蜀郡守,以儒学教导蜀民,在成都立文学精舍、讲堂,作石室,招收蜀郡所属各县子弟为学官学生,创办起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地方官办学校。
“以文翁为代表的外地学者,他们进入四川,对巴蜀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李勇先介绍,“文翁化蜀”的过程,让儒学以及经学传入巴蜀,与蜀地本地的文化进行紧密的结合,形成了以儒为主、融合诸家学术的蜀学,并且让蜀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与历史上另一位教育家孔子相比,文翁的办学理念和教育实践有何不同之处?李勇先解释,首先,孔子开办的学校为私学,文翁办学为公学,也就是官府创办的公立学校。其次,就是文翁强调培养治国理政的人才,也可以通俗理解为培养优秀的“公务员”,孔子更侧重培养儒家学术的传承人。
在文翁办学的过程中,被招收的学生很多都是平民,体现了开门办学的鲜明特点。李勇先介绍,文翁为了使这些学生安心学习,免除徭役赋税,并根据学生的学业状况,学成后派到郡县及基层任职,还亲自带着优秀学生一同视察基层,让学生感受到读书有用、读书受尊重,形成鼓励读书的风气。
文翁极富开创性的举措,为蜀地乃至全国输送了人才,对蜀地的社会风气也起到了积极的教化作用。其创办的石室精舍,历经演变发展,也见证了成都一直延续了两千年的崇文重教传统。从文翁石室精舍创立,再到今日的石室中学,两千多年来,学校虽然多次易名,但校址从未更变。
蜀中学风渐次兴盛,学生云集鱼贯,文翁对巴蜀文化发展的贡献也被四川人牢牢铭记,在舞蹈诗剧《蜀道》中得以体现,文翁的形象仿佛穿越时空,向观众讲述着他的教育理念与巴蜀文化的繁荣历程。在这部舞蹈诗剧中,观众不仅能欣赏到精湛的舞蹈艺术,更能感受到巴蜀文化的厚重底蕴和魅力。
(四川省歌舞剧院供图)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