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神秘的“恐龙王国”🤩

走进神秘的“恐龙王国”🤩
2024年11月14日 09:50 烟台发布

转自:烟台发布

山东莱阳

的故乡

走进神秘的“恐龙王国”~

🐲🐲🐲

2024年是甲辰龙年

是莱阳恐龙发现101周年

让我们一同踏上探索白垩纪恐龙乐园的旅程

去往被誉为“中国恐龙之乡”的莱阳

一探究竟~😝

从中国最早命名的鸭嘴龙类——中国谭氏龙,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发现的第一具完整恐龙化石骨架的棘鼻青岛龙,再到世界通用的恐龙蛋命名系统和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会的诞生地,一百年来,莱阳是中国古生物研究史上始终绕不开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震惊世界的三次发现

张和国际树化石林全景张和国际树化石林全景

截至目前,国内外科学家已在莱阳勘测出数十个化石出露点,发掘、采集了恐龙化石5大类9属12种,恐龙蛋化石5科6属13种,昆虫化石72属300多种——这丰富的科考成果来自莱阳的三次恐龙大发现。

第一次大发现

1923—1930年

1923年,我国第一代地质学家谭锡畴在莱阳将军顶—赵疃一带发现了大量恐龙骨骼化石,并在权威期刊《地质汇报》上首次报道了这批在山东莱阳采集到的化石,这是我国学者第一次在中国发现恐龙、昆虫和植物等化石;同年,周赞衡报道了其中的11种植物化石,这也是我国学者的第一篇古植物学论文;在北京大学任教的美国地质古生物学家葛利普研究了昆虫和鱼类等化石,命名了狼鳍鱼一新种;1929年,瑞典古生物学家维曼研究了谭锡畴在莱阳采集的恐龙化石,以及谭锡畴等在蒙阴采集的恐龙化石,系统描述了莱阳的鸭嘴龙类和蒙阴的蜥脚类,分别命名其为中国谭氏龙和师氏盘足龙,其中谭氏龙的种名是为纪念其发现者谭锡畴先生。这批恐龙化石现保存于瑞典乌普萨拉大学。

平原恐龙峡谷平原恐龙峡谷

第二次大发现

1950—1960年

以杨钟健、刘东升、周明镇为首的科学家对莱阳恐龙进行了第二次考察和发掘。杨钟健发表了著名的《山东莱阳恐龙化石》,并发掘了新中国第一龙——棘鼻青岛龙;此外,还研究命名了第二种谭氏龙——金刚口谭氏龙,以及兽脚类的似甘氏四川龙和破碎金刚口龙,同时还记述了发现于陡山青山群的角龙类中国鹦鹉嘴龙,以及翼龙的骨骼化石,这也是我国首次报道的翼龙化石。

如果说莱阳第一次恐龙大发现拉开了中国古生物学研究的序幕,那么,莱阳第二次恐龙大发现推动中国古生物研究进入蓬勃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发现,余波延宕了50年——

1960年,杨钟健报道了发现于莱阳北泊子的刘氏莱阳足迹;1962年赵喜进研究了陡山发现的鹦鹉嘴龙,命名了杨氏鹦鹉嘴龙;1970年,赵资奎在莱阳恐龙蛋研究基础上,首次提出了目前国际学术界通用的恐龙蛋化石分类和命名系统;1976年,北京自然博物馆(现国家自然博物馆)甄朔南将在莱阳采集到的化石命名为莱阳谭氏龙;1978年董枝明报道了肿头龙类的红土崖小肿头龙;1984年,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会在莱阳成立;1990年,张俊峰总结了莱阳群的昆虫化石共计300余种;1995年,法国古生物学家比弗托将1923年谭锡畴在莱阳采集的部分恐龙化石归于似格氏绘龙;其后,在莱阳群中还发现了杨氏拟跷脚龙足迹等足迹化石。

张和国际树化石林张和国际树化石林

第三次大发现

自2008年至今

2008年起,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汪筱林带领的莱阳科考队进行了新一轮大规模考察,在有8个连续化石富集层的2号地点,发现了大量以鸭嘴龙为主的恐龙和恐龙蛋化石、数十个恐龙和恐龙蛋化石新地点和新层位,以及平原恐龙峡谷群等。

莱阳的化石藏量有多庞大呢?举个例子——科考队在第三化石层不到200平方米范围内,发现以鸭嘴龙类恐龙为主的脊椎动物化石千余件,代表数十个不同发育阶段的个体!

2013年,在1号地点还发现了一枚龟类蛋化石,王强等将其命名为莱阳水龟蛋;2017年,张嘉良等发现新采集的鸭嘴龙类化石与此前在莱阳发现的鸭嘴龙成员有明显区别,代表了一种新的栉龙亚科成员,将其命名为杨氏莱阳龙,以纪念杨钟健先生对莱阳古生物化石发现和研究的重要贡献;2018年,王强等根据在莱阳上白垩统将军顶的半枚蛋化石蛋壳特征和显微结构特征,将其归入棱柱形蛋科,建立了新蛋属新蛋种:梨乡莱阳蛋——一般认为棱柱形蛋的产蛋母体属于伤齿龙类。此前,国外科学家认为根据进化论,如果恐龙没有灭绝,伤齿龙最有可能进化为“恐龙人”!

2023年,蒋顺兴等对产自莱阳的中国最早发现的翼龙化石进行了再研究,重新厘定其分类位置,并将其归入神龙翼龙超科。

张和国际树化石林瀑布张和国际树化石林瀑布

深埋地下的恐龙王国

莱阳的白垩纪地层发育完整,出露连续,化石埋藏丰富,种类繁多,是研究白垩纪地球和生物演化最理想的地区之一。莱阳的地下蕴藏着一个尚未被完全挖掘的恐龙王国,这些史前巨兽的化石静静地躺在地下,等待着科学家们的探索和研究。在中国三代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一个物种丰富、化石藏量巨大的白垩盛世在莱阳徐徐打开了大门。

近年来,通过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汪筱林教授带队在2号馆的野外集中发掘,再加上多年来的考察研究,最终确认在2号馆附近100米的范围内有8个连续的化石层。已暴露的连续5个化石层,恐龙化石非常丰富。比如在第三化石层,在不到300平方米的范围内,他们用两年时间发现采集了600余件大大小小、虽然完整但分散保存的恐龙骨骼,并已经装架了4条鸭嘴龙化石骨架,现陈列在公园内的莱阳古生物博物馆中。富集区域内每一个层面都反映出当时不同的古气候环境,这在全世界都罕见,具有非常重要且独一无二的科研价值。随着后续发掘工作的深入,不同化石富集层位将呈现出“兵马俑式”坑道,对研究恐龙演化、集群死亡和古地理、古环境等有重大意义。

重现远古的白垩盛世

2017年4月28日,国土资源部正式以国土资函〔2017〕225号文下达命名山东莱阳白垩纪国家地质公园的批复,正式命名山东莱阳白垩纪国家地质公园。自此,莱阳有了属于自己的恐龙保护园区。

摄影:祝展波摄影:祝展波

整个园区占地总面积15.46平方千米,辖区内发育完整、分布连续、出露良好的白垩纪地层记录了距今约1.4亿年到6500万年前的壮丽沧桑的地质演化史。为了更好地保护园区地质古生物资源,也出于对棘鼻青岛龙这一新中国第一龙发现遗址的保护和科普教育的目的,莱阳市政府对莱阳恐龙科考1号地点进行了原址保护,建设了棘鼻青岛龙遗址馆。

目前,公园拥有莱阳市古生物博物馆、棘鼻青岛龙遗址馆、2号恐龙遗址馆、张和国际树化石林和平原恐龙峡谷群,还包括两个昆虫、鱼化石地质遗迹保护点,极具科学研究价值,科普教育价值和观光旅游价值。

科普研学

尽享得天独厚资源优势

依托独有的“龙”文化资源,地质公园与中国科学院、山东科技大学等高校院所密切合作,以青少年为主体,大力开展“走近科学、亲近自然、学会感恩”等主题的研学活动,开发了“与科学家面对面”“跟着课本去旅行”等一系列特色旅游产品,走出了一条“文旅+研学”的新路子。

2017年以来,地质公园不间断开展红色教育、国防教育、地质科普教育、前沿科技教育等各类研学活动,现已自主研发了红色教育、地质科普、科技创新、劳动实践、国防军事等五大主题400多个研学课程,拥有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山东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所的“专家导师”百余人,出版科幻故事书《回家吧!莱阳龙》,打造出“白垩纪中国少年科学院”“科普进校园”“白垩纪大讲堂”“流动博物馆”四张科普名片,惠及全国23个省市地区20多万名中小学师生。荣获教育部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中国科协“2021—2025年首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中国地质学会地学科普研学基地、中国古生物学会“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等70多项国家级、省级荣誉称号。

地质科普研学

数字科技

打造全新互动文旅体验

恐龙复活的奇妙幻想一直是人类心中挥之不去的梦想。通过现代科技和科学研究,我们得以在电影和博物馆中一窥这些史前生物的风采。

为了更好地推动莱阳世界级恐龙资源发展,在国内外专家的多番论证下,莱阳将以地质公园为物理空间,搭建N维宇宙空间,利用数字技术,使用可视化表达手段以及主题式展陈理念,打造国内首个恐龙主题的沉浸式博物馆,为游客提供沉浸式的互动体验。游客可以“走进”白垩纪时代,体验与恐龙共同生活的奇妙感觉和依托数字技术打造的白天+夜晚相延续、虚拟+现实相叠加的数字文旅内容,在娱乐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进一步加深对古生物和地质历史的认知。

整个项目以莱阳地质古生物资源为基础,以“恐龙IP+中国文化”为主题,坚持可持续发展模式,致力于打造一个集科普教育、文化交流、互动体验于一体的奇幻恐龙文旅产业集群,将莱阳打造成为世界恐龙主题终极文旅目的地、恐龙主题文化产业总部经济策源地、恐龙主题数字文旅产业生态创新示范地、中国地质科普研学引领地!

/王阳

编辑/栾悦

监制/张海明

审核/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1-22 英思特 301622 --
  • 11-18 联芸科技 688449 --
  • 11-15 红四方 603395 7.98
  • 11-08 万源通 920060 11.16
  • 11-08 壹连科技 301631 72.99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