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消费日报网
餐厨废油“地沟油”提炼为飞机燃料;炼钢产生的尾气可以变成高营养的饲料蛋白;农业废弃物秸秆能做成一次性吸管……生物制造,作为最具代表性的新质生产力,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在化工、医药、食品、基材料等领域,生物制造都有广阔的应用空间,目前来看各领域的应用发展呈现齐头并进的态势。”清华大学合成与系统生物学中心主任陈国强在日前举办的2024中国生物制造大会上如是说道。
生物制造听来“高冷”,但其实生物制造产品遍布衣食住行方方面面,乙肝疫苗、胰岛素、玻尿酸、胶原蛋白、燃料乙醇等等,都是利用生物制造技术生产出来的产品。我国已将生物制造列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十四五”规划中明确表示要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中,合成生物学也曾被多次提及。据媒体报道,目前,已有20多个省份发布生物制造行业的相关文件,抢抓这一改变传统制造业生产模式的新赛道。随着合成生物学技术的迅猛进步,生物制造在医药原料、食品(保健品)、化妆品、材料、化工及能源等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和食品、化工、制造等传统产业不同,合成生物的产业链是一个新的概念,也是一个新的领域。完整的合成生物产业链不仅覆盖原材料、规模化生产、终端应用、市场销售等传统生产制造环节,同时因为合成生物技术的应用主要是在前端对菌种的基因编辑、基因改造等,所以合成生物产业链还囊括基因工程、菌种培育、发酵、小试中试、分离纯化等多个环节。概括而言,合成生物的产业链是一个覆盖“从菌种到终端”的全过程,且产业链跨度更长、复杂程度更高、对于技术的要求也更高。
曾有分析人士指出,合成生物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赛道,实现了“造物致用”。合成生物学采用工程学“自下而上”的理念,具备“建物致用”的工程能力,可以利用糖、淀粉、纤维素,甚至二氧化碳等可再生碳资源为原料,进行化学品、药品、食品、生物能源、生物材料等物质加工与合成,有望建立成本更低、更绿色的新生物技术路线,将有望引领产业技术变革。
以聚酰胺(PA)为例,这是一种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普遍的材料,它还有个十分通俗易懂的名字——尼龙。聚酰胺诞生后的几十年里,工业上都是以石油、天然气为原料,通过化学法制取聚酰胺。21世纪初,随着合成生物学的兴起,借助合成生物学技术,通过生物制造生产生物基聚酰胺等新型生物基材料成为现实。据《证券日报》报道,凯赛生物作为全球利用生物制造规模化生产新型材料的龙头企业之一,目前公司多项生物基材料已实现大规模商业化生产。在凯赛生物展厅里,密密麻麻摆放着成百上千件样品,小到衣服、提包、安全帽,大到建筑材料、储氢罐、新能源汽车配件和光伏板组件边框……这些都是生物基聚酰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凯赛生物董事长刘修才表示,“世界是由材料构成的。我一直认为,生物制造最终还是要回到做材料上,它最大的意义就是在材料上取得突破,并实现对传统石化、化工材料的替代,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同样,华熙生物很早就看到了合成生物的潜力。2018年起,该公司就将合成生物作为底层技术支撑及核心发展战略。短短几年间,华熙生物已完成合成生物研发平台、全球最大的中试转化平台、合成生物科学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实现“平台—人才—技术—转化”的合成生物全产业链闭环运转,并陆续推出超纯麦角硫因、重组人源胶原蛋白、脂肽等新原料,不断扩充自己的合成生物版图。
在技术不断进步的基础上,合成生物学逐渐成为新兴的投资热点。麦肯锡公开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制造的经济价值将达到1000亿美元,未来全球60%的物质生产可通过生物制造方式实现。
来自赛迪研究院的研究显示,当前我国先进生物制造产业总规模约1万亿元,随着基因检测、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制造等关键技术的加速普及应用,传统行业能够低成本优化或重塑生产过程,新型材料、产品持续涌现,生物制造产业规模有望迎来跨越式增长。
业内人士认为,近年来,我国生物制造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也要看到,目前我国生物制造核心产业增加值仅占工业增加值的2.4%,生物制造产业发展潜力和空间还很大,在研发投入、中高端产品生产供给、人才培养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发力。(综 合)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