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陈卓琼
位于江西南昌的华润江中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湾里制造基地——“江中药谷”被“绿”包围着。这里80%多的地方是森林和湖泊,只有100亩是工厂,车间里看不到一个工人,夜里打着手电筒在药谷里转一圈,常能见到麂子和兔子。
一组最新数据印证着这家中药厂的“含绿量”:2023年华润江中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和碳排放强度相对2020年分别下降31%和49%,清洁能源电量使用占比规模为7.9%,相对2020年提升108%。
日前,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参加“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时发现,不沿边不靠海的中部内陆省份江西,最不缺的就是“绿色”。这里的森林覆盖率位居全国第二,空气质量和绿色发展指数连续多年稳居中部地区第一位。
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王小永给出了另一组和“绿”有关的数据:“十四五”以来,江西省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9.5%,累计新增100多家国家级绿色工厂。
江西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增质提速,全省“无废城市”建设也一同按下快进键。江西省生态环境厅、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8个部门联合印发的《江西省“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中明确,江西计划用10年左右的时间,把全省70%以上的设区市建成“无废城市”。
站在“风口”,江西有关绿色崛起新路的探索已经开始。
产业逐绿 发展向新
很多人初识“江中”是在这样一句广告词里:“肚子胀,不消化,家中常备江中牌健胃消食片!”后来,江中牌健胃消食片陆续走进数亿个中国家庭,成为他们的“家中常备”和三代人“饭后嚼一嚼”的日常。
深耕“家中常备药”50多年,华润江中打造了复方草珊瑚含片、健胃消食片、乳酸菌素片多个“国民产品”,这里有4个国家级研发平台和亚洲最大的片剂生产线,其首创的中药矫味技术,让良药“苦口”变得“可口”。
如今,外界称道的不只是江中的产品,还有江中牌“绿色智造”实践。传统中药生产普遍存在污染、成本、能耗高,生产效率、工艺水平、药材利用率低这样的“三高、三低”问题。江中自主研发中药吊篮式循环提取MVR浓缩集成技术,大幅降低能耗,提高了中药提取效率。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这座制药厂把绿色低碳和智能制造融入了每个环节,整个厂区看不到工业管道,仅有约20%的建设用地,在规划设计之初就留出了足够的“绿色空间”。
华润江中自动化立体仓储物流中心整个货物存取货过程却看不到人影。按照系统指令,一箱箱包装好的货物,通过无人驾驶的AGV小车和自动堆垛机被“送”到20多米高的货架摆放,出货时,由自动堆垛机到指定巷道及货架上取货,装车运出。华润江中供图
走进江中药谷液体制剂车间,107个机器手臂此起彼落,无人驾驶AGV小车有条不紊地运输物料,原材料、废气、废水在密闭管道流动,从取材、提取、灌装、灭菌到成品入库整个生产过程都实现了自动化操作。
固体制剂车间里,原料与成品从同侧进出,物流距离变短,人流、物流交叉也相应减少,药粉原料通过密闭管道从制粒车间被“送”到压片车间,整个过程“无尘输送”,给工艺粉尘处理这样的环保难题提供了“解法”。
仓库原是最耗人力的地方,华润江中自动化立体仓储物流中心整个货物存取货过程却看不到人影。按照系统指令,一箱箱包装好的货物,通过无人驾驶的AGV小车和自动堆垛机被“送”到20多米高的货架摆放,出货时,由自动堆垛机到指定巷道及货架上取货,装车运出。
华润江中湾里制造基地负责人钟志坚介绍,江中创立了理念创新、管理有方、节能有术、环保有效、绿色有为的“五位一体”绿色智造高质量发展策略,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性提出节能减排“441工作法”,系统形成华润江中绿色智造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模式。
钟志坚提到的“绿色智造”还体现在一个个变废为宝的探索中:生产中剩下的中药渣,是养殖业的优质饲料,用它来饲养禽畜,能有效解决药渣处置难题,降低养殖成本;投资建设的日处理量1000吨的中水回用系统,可将处理后的中水回用于厂区景观补水和绿化灌溉用水,年节水量达14万吨。
无废城市 减废增金
绵延起伏的“垃圾山”被成片的绿色防渗膜覆盖、闻不到异味,管道收集到的沼气被输送到沼气发电厂,年平均发电0.438亿度电……站在120米高的南昌固废处理循环经济产业园观景平台俯瞰,这家产业园的“过去和未来”得以窥见。
早在2021年终期封场前,这里的名字还是“麦园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填埋库区”,装着南昌市过去24年体量庞大的生活垃圾,大约有1700万吨。成堆的生活垃圾每天被源源不断地运到这里,带着浓烈的腐臭味,工作人员进行填埋作业时,除了要适应这种气味,还得适应扑面而来的苍蝇,甚至吃饭时如果不看着点碗里,有可能也会吃进苍蝇。
这股难以名状的臭味还一度波及了这片区域几公里外的地方。夏天,臭味总是顺着风吹进市民阴佑聪的家,他只能关上窗户。阴佑聪的家和工作单位,都在填埋场附近,邻居和同事之前也用行动抗议这股臭味,“往信访部门和属地社区打了不少投诉电话。”
由于原麦园生活垃圾填埋场采用敞开式填埋作业,作业面大,臭气逸散点多,加上后端设施处理能力不足,填埋场异味扰民和渗滤液溢流问题日益突出,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以来,围绕麦园的环保投诉占南昌市投诉总量的一半以上,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将其列为重点环保问题,纳入整改清单。
遭遇“垃圾围城”之痛的南昌,选择提前对43万平方米垃圾填埋库区实施终期封场,在此基础上,投入20多亿元打造固废处理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实施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餐厨垃圾处理、垂直防渗等一系列项目,从源头减少异味和渗滤液的产生。
南昌市的生活垃圾不再进行填埋之后,将会被送往产业园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焚烧处置。
每天早上5时许,来自南昌城区的生活垃圾被一车接一车地送到卸料大厅,通过卸料门,倒入巨大的全封闭负压垃圾仓,江西洪城康恒环境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龚宇亮介绍,这个巨大的垃圾仓可以储存2.5万多吨垃圾,相当于南昌市4到5天的生活垃圾量。
记者日前来到位于南昌市经开区的这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看见几只大型“垃圾吊”不断将垃圾抓起,或进行分区,或送入炉排。
入仓垃圾经过5至7天的发酵、脱水才具备焚烧条件,脱水产生的渗滤液经厂内的处理站处理后,可以作为冷却塔补水,实现水的“零外排”,垃圾燃烧产生的热能通过锅炉、汽轮机、发电机转化为电能。
龚宇亮说,这里每天的发电量是140万度,除去厂用电,可以输送120万度给国家电网,满足经开区12万户居民用电需求,高温焚烧后,产生的少量炉渣也可制作成建筑材料,循环利用。
填埋垃圾场转型固废处理循环经济产业园,是南昌市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采用全量焚烧替代填埋,南昌已实现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开始向“生活垃圾”要效益。
封场后的麦园生活垃圾填埋场也没有闲置,部分区域成为光伏发电项目的试点区域。讲解员徐畅指着一张效果图描绘整个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的远期计划:等到整个填埋区沉降稳定后,将在垃圾堆体上方铺设9万余块光伏板,实施容量52兆瓦,年均发电5000万度,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
再次走进这座曾经的垃圾填埋场,阴佑聪再也不用捂嘴、屏气。闻不到臭气,看不见污水,小山向外透出层层绿意,是他这几年来对这里最大的感受。不久前,他还带着孩子实地参观了固废处理循环经济产业园,直观了解“生活垃圾”的去处和用处。
循环新蓝海 绿从“废”中来
一款轻石新材料的研发投产,让景德镇市浮梁县找到固废循环利用的新“蓝海”。
位于浮梁县的景德镇金绿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绿能”)是个特别的存在,这座厂房里85%的原料都是陶瓷尾料、粉煤灰、煤矸石等各种工业固废,别人眼中的垃圾在这儿,却是生产的优质原料。
清晨,一车车工业固废从城建现场被“送”进金绿能的厂房,“回炉重造”后变身罗马柱、仿石砖、异形吊顶等绿色新型建材,“走”出国门。金绿能事业部总经理薛俊东介绍,公司还能按照各地区的固废情况,制定不同配方,一地一策进行生产。
和传统的石材相比,金绿能研发的这款轻石降低了30%-40%的能耗,成本低,防水、耐火、隔热、保温性能更好,重量也更轻,能很好解决传统建筑和装饰行业,石材搬运难、运输成本高等问题,同时,它的花色比同类石材更时尚,可塑性更强,受到市场欢迎。
县里陶瓷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瓷、废渣等固废,以往只能一埋了之,浮梁县工信局副局长胡跃华说,金绿能在固废高值化循环利用领域持续探索创新,给当地合理消纳这些固废,提供了绿色、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景德镇金绿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个特别的存在,这座厂房里85%的原料都是陶瓷尾料、粉煤灰、煤矸石等各种工业固废。清晨,一车车工业固废从城建现场被“送”进金绿能的厂房,“回炉重造”后变身罗马柱、仿石砖、异形吊顶等绿色新型建材,“走”出国门。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陈卓琼/摄
解决绿色发展难题要找到科技创新的“钥匙”。
南昌市新建区新建城生态水厂的入口,有处圆形出水池,进厂污水经处理后形成的出水,部分用来打造生态水景公园里的生态景观,部分回补前湖水系,还有部分用来冲厕所、马路,浇灌花朵和农田。
风吹起的时候,靠近池子闻不到一点异味,水质也很清澈。按照江西金达莱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曾凯的说法,这些出水都优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一级A类标准,可以循环利用。
这是一座新型生态污水处理厂,从2019年开始,用了6个多月时间建成投运,日处理规模2万吨,占地面积约10亩,运维人员还不到10人。
污水处理厂就建在居民区附近,地表之上,放眼望去只见喷泉、小桥、绿树、凉亭,还有坐在凉亭里歇脚、攀谈的附近居民,像是一个口袋公园,污水处理池则建在地下。
当前,我国一些污水处理厂以地上敞开式居多,占地大、异味重、视觉感官差,循着“地下治污、地上公园”的建设思路,江西金达莱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兼氧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工艺,给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方案。
该公司体系总监张强华介绍,通过兼氧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工艺培养、筛选的特性菌群,可将污水中的碳、氮、磷等有机物同步降解,让传统污水处理的厌氧段、缺氧段、好氧段等五个环节的功能,优化成一个环节实现。
由于工艺流程缩短,这种污水处理厂的占地面积更小,建设周期更短,产泥更少,运行费用也更低,需要的运维人员也更少。
张强华谈到了国内污水处理的一些现实情况,在一些规模较小的镇、村一级的污水处理站,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管理环节多,运维成本高,即使是有钱投资建设,后续运维资金也经常会跟不上,“我们推出这项污水处理技术,处理单元、运行管理都更加智能、高效,镇、村一级的污水处理站,也无需专人值守,能大大降低人员的投入。”
经过20多年的研究改良,这项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全国30个省市的1000余个污水处理项目中,在美国、意大利、埃及等十多个国家也有相应的应用。曾凯有些自豪地说起这一变化,“以往都是国外的污水处理技术向我们国内输入,现在我们将中国的技术输出到国外。”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