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有一群人默默无闻地在医院里穿梭,他们不是医生也不是护士,却同样肩负着守护健康的重任——他们就是,陪诊师。
陪诊师是做什么的?为什么会出现陪诊师这个新职业?陪诊师的未来如何?在近日举行的第二届中国陪诊师行业发展论坛上,原卫生部副部长殷大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纪委书记、中国中医科学院原党委书记李怀荣,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刘健,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台长李世强等领导出席大会,来自全国各地的陪诊服务机构负责人、陪诊师等行业专家学者等近30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陪诊行业的规范化建设与高质量发展。
北京医享汇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在论坛上荣获2024年度“最受喜爱陪诊机构”,公司创始人郑宏岩在题为《16年公益志愿者到专业陪诊,我是陪诊师郑宏岩》的演讲中,讲述了她的陪诊师心路历程和新职业背后的故事。
陪诊源起:一颗感恩的心和爱人的能力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陪诊师郑宏岩表示,她之所以选择当陪诊师,是因为爷爷。“我小时候爸妈忙于工作,是由爷爷一手带大的。我的童年和少年时期有了爷爷的疼爱,特别幸福。”然而,当她上大学时,爷爷因病去世,家人为了不影响她的学业选择了隐瞒。“我没有见到爷爷最后一面,这份遗憾成为了我心中永远的痛,也激发了我对老年人及弱势群体的深切同情与关怀之心。”
为了弥补情感的缺失与遗憾,每当郑宏岩看到身边有老年人时,她都会不由自主想去照顾他们,陪伴他们。2008年她参与北京朝阳区奥运会志愿者,获得了奥运会志愿者证书和奖牌,从此踏上漫漫的正式的公益之旅。她接触了许多需要关爱的群体,有空巢老人、瓷娃娃、自闭症儿童、脑瘫儿童。而在这些众多志愿者活动中,助老护老的经历对她来说尤为特别。
在义工社,郑宏岩结识了姚奶奶,一位了不起的第一代航天人。初见姚奶奶,她那慈祥的面容和矍铄的眼神,竟让郑宏岩莫名地感到亲切。从那之后,郑宏岩便常常去探望她,这一坚持,便是7年的时光。“我的爷爷,在我还未及好好尽孝之时,就匆匆离世了。每次见到姚奶奶,我总会不由自主在她身上看到爷爷的影子。她讲述航天往事时那坚定的神情,就如同爷爷当年谈起年轻时的经历一般;她微笑时眼角的皱纹,也仿佛带着爷爷那般的慈爱。不仅是姚奶奶,在面对其他老人时,他们那经历沧桑的眼神,对陪伴的渴望,都让我感同身受。因为这份特殊的情感寄托,我愈发热衷于助老、护老的志愿活动。每一次给予他们的关怀,都像是在弥补曾经的遗憾。我知道,爷爷已无法再回到我身边,但通过这些老人,我让那份未完成的爱,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着,也希望这份爱能在这世间传递得更远,让更多人感受到温暖与关怀。”也正因如此,郑宏岩后来慢慢走上陪诊事业的道路。
应运而生:人口老龄化的时代呼唤
根据《2023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显示,到202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2.97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1.1%。在《党的十八大以来老龄工作进展与成效》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老龄司司长王海东指出,到2035年,这一数字将突破4亿,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老年人患病率高,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表达能力下降,心理依赖感强。因此,陪诊服务成为了老年人的重要需求。据统计,我国约有近2亿老人患有慢性病,很多老人需要定期上医院看病、换药或做手术,但由于子女不在身边,超过68.6%的老人选择独自就医。医院的数字化发展迅速,加上很多老人不太会使用智能手机,对自助机操作、缴费、打印病历等操作不熟悉,增加了就医难度。医院科室分布广,检查、缴费、取药等环节多,老人记忆力和理解能力相对较弱,很容易在医院里迷路、走错地方,甚至会漏掉一些重要的检查。此外有些老人普通话不标准、听力不好或者对医学术语不太理解,和医生沟通时可能听不清医嘱,导致后续治疗出现问题。而常规的候诊时间长、医患沟通时间短、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大医院看病难等问题,更是让老年人就医难上加难。
2020-2023年,老年人就医难问题较为严峻。郑宏岩帮助了很多需要紧急医疗援助的家庭。从帮助不会操作智能手机的患者操作系统,到帮助海外华人处理亲属的身后事,再到寻找急需的药品,她几乎成为了亲朋好友乃至陌生人眼中的“生命线”。正是这段时间的经历,让她深刻体会到陪诊服务的重要性,并决心将自己的爱心转化为实际行动。
随着陪诊服务的扩大,郑宏岩和很多同伴发现,不仅老人需要陪诊,外地就诊、孕妇、独自在城市打拼的白领等人群也需要陪诊。孕妇在怀孕期间,行动不便,长时间站立排队等候、候诊会非常辛苦,身体吃不消,而且挺着大肚子行动相对迟缓,在拥挤的医院环境里容易被碰到或摔倒。此外,孕期本身情绪敏感,如果没有家人陪伴,面对各种检查结果和可能的未知情况,心理负担会很重,担心腹中胎儿的健康状况。一些检查项目可能不在同一楼层甚至不在同一栋楼,孕妇要自己来回走动去完成各项检查很费力,比如有的孕妇做唐筛、糖耐等一系列检查时,要多次往返不同地方抽血、留尿等。
外地患者去医疗条件好的大城市看病也同样面临诸多挑战。大城市医院众多,规模大、科室多,外地患者初来乍到,不知道如何选择合适的医院和对口科室,甚至找科室、找检查地点等都困难重重,浪费很多时间在找路上。此外,有的外地患者看完病回到老家后,需要根据病情进行复诊,但距离远不方便去,当地医疗条件又有限,难以很好地按照大城市医生的要求完成后续治疗和复查,影响治疗效果。
随着口碑的积累和服务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找到了郑宏岩,请求陪诊帮助。于是,她成立了北京医享汇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这不仅仅是一家公司,更是她实现梦想的平台。“从就诊前规划、患者到达医院开始,陪诊师全程陪同,帮助患者完成取号、缴费、问诊、检查、取药、入院等所有就医流程。针对不方便去医院的用户,医享汇提供代问诊和代跑腿服务:梳理患者病例和确定患者诉求,代替患者向医疗机构咨询、转述沟通,记录,并为患者对医嘱进行解读和转述;帮助无法前来医院的病患进行取号、排队、取药、取报告、快递等。
郑宏岩认为,诊前规划非常重要,尤其是外地患者异地就诊。医享汇通过提前沟通和梳理患者病情,有利于完善病患诊前准备、提升描述效率和信息质量、明确看病科室、畅通医患沟通过程、提升陪诊服务体验感。
让爱传递,缓解看病难
都说一个人去医院是一级孤独,陪诊这些年来,郑宏岩遇到过很多孤独就医的老人。有位张大爷,孩子几年前出国留学后就留在了国外工作。2020年张大爷总觉得膝盖疼得厉害,走路都不利索了。老伴儿身体也不太好,没办法很好地照顾他去医院看病。到了医院,张大爷面对那一排排自助机犯了难,他根本不知道该怎么操作,只能去人工窗口排队。可这队伍排得老长,他站了半天,膝盖疼得更是钻心。好不容易挂上号,去科室候诊的时候,他发现周围好多人都有家属陪着,心里不禁有些落寞。等见到医生,医生说要做好几项检查,开了单子后,张大爷又在医院里晕头转向地找检查科室,问了好几个人才找到。做完检查,他一个人在医院孤独地坐在冰冷的椅子上等报告,还担心自己取报告时万一没听清医生的嘱咐该怎么办。
后来张大爷的儿子联系到郑宏岩,请求陪诊。医享汇团队的陪诊师把老人过往的病例进行了梳理,了解了用药情况,以及孩子的诉求。在就诊前,把梳理的文字和老人的孩子进行了确认。
就诊当天,陪诊师去老人家把老人接到医院,老人在椅子上坐着,陪诊师去取号,然后和老人一起去就诊,当天的医生很善良,和老人的孩子通了个电话,在陪诊师的请求下,医生为老人开了下一次复诊。就诊完成后,老人在椅子上坐着,陪诊师去东楼综合楼取了中药和西药,在张大爷到达医院的36分钟内,就顺利完成就就诊。
他又惊喜又安心的拿着医嘱和之后要服用的药物,一直叨叨着没想到还可以这样看病,我们和老人的孩子转诉了医嘱,和调整用药的情况,并安排老人回家。
他的孩子隔着大洋对团队表示了各种感谢,“要是早知道有医享汇陪诊,我自己的父亲也不用这么遭罪了。”
而张大爷只是郑宏岩团队4年内服务的上千患者中的一位。
从一名公益志愿者到如今的职业陪诊师,郑宏岩一直怀揣着一个朴素的愿望:让身边所有人都能得到及时的医疗服务。郑宏岩说:“无伦是作为个人对家里老人的挂念,还是作为社会的一份子看到老年人群体的需求和就医体验的提升,陪诊服务让我感觉是一项幸福,更有意义的事业。在我看来,陪诊不只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服务,不仅仅是流程化公式化的取、拿、办、送,更要关注患者心理情况,与患者进行真诚的互动。陪诊,不仅是当天的陪诊,更要有就诊前的细心沟通,就诊后的健康指导和心理慰问。陪诊把我的工作和我的激情、我的热爱重新链接起来,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给更多人的生活与生命带来积极的影响。”
郑宏岩表示,未来医享汇将继续秉承初心与愿景,致力于推动陪诊服务的专业化与标准化建设,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享受到便捷、贴心的陪诊服务,让爱传递到每一个需要关怀的角落。
陪诊市场前景广阔
郑宏岩和她的陪诊事业是银发经济时代的真实写照。
银发经济规模预计到2035年将达到30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约为10%。发展银发经济兼顾“为老”和“备老”,既“利当前”又“惠长远”。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养老服务领域,推动医疗健康服务业的多元化发展。《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提出打造高质量为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体系,建立和完善包括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的综合、连续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多渠道、多领域扩大适老产品和服务供给。《“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大力发展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服务,促进医养结合,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同时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各类医疗机构,支持开展多种形式的医疗服务。这些政策不仅为陪诊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陪诊服务注入了新的活力。各地政府也在积极制定配套措施,如简化审批流程、提供财政补贴等,为陪诊服务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随着社会对陪诊服务认知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并选择陪诊服务,尤其是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孕妇以及外地就医患者而言,陪诊服务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预计在未来几年内,陪诊服务将成为医疗健康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和潜力。根据《中国陪诊服务市场分析报告》(2023版),当前我国陪诊市场规模正在快速增长,预计到2025年,陪诊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1000亿元人民币,复合年增长率超过20%。同时,陪诊服务市场也面临着标准化、流程化、专业化等方面的不足,还需要行业各方共同努力推动陪诊服务的发展和升级,为人民提供更加优质、安全、便捷的陪诊服务,为老龄化社会实现从“养老”向“享老”转变贡献力量。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