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成都日报锦观
当大熊猫用上仿生技术会怎样?
仿生技术与网格细胞研究能否帮助保护大熊猫?这场跨界科学交流给出了答案。“当我得知WE大会将在成都举办,我就特别期待。我特意向中国学生咨询了成都的相关信息,还自制了成都游攻略,计划去看大熊猫、逛城市景点、品尝地道的火锅美食。”11月4日,2024腾讯科学WE大会结束后的第一天,大会受邀嘉宾之一的梅-布里特·莫泽出现在位于都江堰的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正按照她的计划参观大熊猫。与她同行的,还有大会受邀嘉宾唐纳德·英格伯以及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李德生。三位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聚集在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一场针对大熊猫的跨界科学交流活动就此展开。
一位是从事脑机理研究,发现“网格细胞”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梅-布里特·莫泽,一位是致力于仿生技术,开发出人体“器官芯片”技术的哈佛大学教授唐纳德·英格伯,当脑机理研究和仿生技术应用到对大熊猫的保护之中,是否具有可行性?可以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两位不同领域的专家和大熊猫专家李德生坐在一起,就该类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事实上,我认为大熊猫的肠胃非常神奇,从生理结构来说,大熊猫是肉食动物,但它们却吃竹子之类的植物,并且一天有十多个小时都在进食,太不可思议了。”唐纳德·英格伯表示,自己对大熊猫的肠胃很感兴趣,而自己研究的仿生技术或许能够帮助大熊猫解决各种肠胃问题。唐纳德·英格伯的想法启发了李德生,他当即表示:“这个想法非常好,希望后续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能与唐纳德教授开展交流合作,通过仿生技术实现对大熊猫的保护。”
研究大脑“GPS”的梅-布里特·莫泽则对大熊猫的大脑很感兴趣。“请问此前是否对大熊猫进行核磁共振,观察它们的大脑结构?”根据以往的研究,梅-布里特·莫泽认为,“在海马体中的网格细胞将帮助大熊猫感知周围环境,在大面积范围内开展各种活动。”李德生表示,希望与梅-布里特·莫泽教授进行合作,共同探讨大熊猫的生理结构,全方位开展对大熊猫的保护。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周茜茜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